铸“妙笔”,生思维之花

2022-04-03 19:56张楠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妙笔思辨性学段

张楠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训练仍旧是母语教育的短板,学生缺少一定的思辨性阅读基础,思辨性表达的品质也不容乐观。因此,从母语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便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学段写话提出了下列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四个学段,每个学段有两个年级,其中第一学段便是本文说的“低年级”,也就是小学的一、二年级。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属于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主要依托看图写话和口语交际。

表达一般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我们平时说的话或者心理所想借助文字表达出来的形式便是“写话”,而“看图写话”则是低学段学生进行表达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看图写话”是让学生观察指定图片,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进行合理想象,按照逻辑整理出文从字顺的话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观、想、说、写”四个步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写作任务分为“写话”和“写作”,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理论依据

思维品质培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运用指导学生获得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从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这种思维品质是具有思辨性的,通过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体现。

思辨性阅读偏向于阅读经典和时事评论,思辨性表达则主要由三类学习内容组成:学生可以自由阐述观点;②学生可以多方面思考和评价他人的观点;在语言交际中,能够开展讨论和辩论。

第一学段的学生,主要可以通过思辨性表达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可以把看图写话设计成项目学习:第一个项目是学习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图片的内容和明确图片之间的联系;第二个项目是学习如何有逻辑地表达和阐发图片的内容;第三个项目是就图片中的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教师在设计和带领学生完成看图写话思辨性表达的三个项目时,需要注意联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思辨性表达中。

一、二年级的学生为6~8岁,根据身心发展情况来看,他们观察事物习惯于按照整体性原则,无意注意占据思维的主导地位,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推理等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当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难以控制自我情绪,冲动性较强。

面对第一学段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17世纪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个体学到的知识是从他身边的事物中感知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通过感官进行感知。在此理论前提下,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借助绘本进行看图写话教学。

三、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1.遵循认知规律,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看图写话”的“图”按照类型,可以分为单幅图和多幅图;按照写话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看图写某一物體;二是看图写风景;三是看图写一件事。教师在进行“看图写话”的教学指导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遵循其认知发展的科学性。

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的感知是先整体,以形象直觉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整体性原则,让学生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当学生了解图片的概貌后,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细节。如果涉及多幅图,那么首先需要指导看懂每幅图的大致意思,再理解多幅图之间的联系,把握中心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为例,该口语交际一共展示了三幅图:第一幅图是小兔看着南瓜在思考;第二幅图只有一个问号,需要小朋友思考;第三幅图是小兔回到家里正和兔妈妈讨论着什么,旁边还有一个南瓜。这一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小兔运南瓜的方法,并把自己思考的方法阐述清楚;和同学们进行探讨,挑选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教师首先需要指引学生明晰“小兔面对南瓜—?—和兔妈妈讲运送南瓜的事情”这三个发展线索,再指引学生关注细节——“小兔运送南瓜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寻找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根据南瓜的形状,联系生活,找到车轮和南瓜的相似点,小兔可以把南瓜竖起来像车轮一样滚回家。借助工具搬运: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情景,可以用自行车驮回家、用小车运回家、用绳子拴住拉回家等。向他人求助:告诉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图片顺序,以及事件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启发合理联想,发展形象思维

一、二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弱,但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好奇心很强,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合适的图片,启发学生合理想象。

在挑选图片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图片要清晰明了,不可模糊,同时图片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可过于“阳春白雪”。值得注意的是,图片的主题要鲜明易懂,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看图写话为例,该图呈现了小老鼠和电脑屏幕上的猫咪,要求学生思考:“小老鼠在做什么?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什么?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合理联想,而联想的关键便是主体要素。

图片中的小老鼠被吓了一跳,身体往后倾倒,头上冒汗,目瞪口呆,因此第一步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老鼠,并用合适的词语形容小老鼠害怕的心理特点。第二步要抓住主体要素猫,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猫的面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第三步,要进行关联主体要素,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第四步,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教师可以给出开头,让学生把故事补充完整。第五步,可以让生生互评,修改内容,自主写话。在进行图片的具体解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的主体要素,并把主体要素细致化,让学生合理联想,发展形象思维。

3.妙用学习资源,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图写话,提升技巧;也可以拍图写话,丰富素材。不仅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情境中挑选素材,也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挑选操作性强的素材。例如抓拍学生运动、游戏的场景,或者春游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依图写话,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拍摄生活照片,制定班级活动集。同时,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写话单元要承载写话教学的任务,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口语交际、诗歌等单元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老鼠嫁女”为例。这一口语交际展示了8张图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然后把故事情节中出现的事物打乱顺序,把图片展示在PPt上,让学生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依次排序,理解故事情节中的逻辑关系,尤其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情节反复的特点,并且每个反复中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利用口语交际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需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看图听故事,也可让学生尝试讲故事、写故事。总之,教师在进行看图写话教学时,可以结合多种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捕捉细节要点,培养辩证思维

世间万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思维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体现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在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图片细节,寻找思维的生发点和联系处,同时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思维的大门。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为例。让学生按顺序观察每一幅图,看懂每格漫画的内容;再把5格漫画连起来整体观察,大致了解漫画故事;出示漫画图片,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讲清图上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练习给每幅图加入对话,如爸爸妈妈的对话、爸爸与儿子的对话、妈妈与儿子的对话等;把5幅图连起来,连贯地讲故事。

这一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教师需要抓住第六幅图的空白处,可以用“有趣的结尾”作为展开点,让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结尾。例如,以爸爸故意在房间等儿子去找他为结局,从中体现爸爸身体力行地教育了儿子。以爸爸在房间工作为结局,并表示自己忘了吃饭,体现爸爸勤劳、工作认真的形象,教育儿子也应该认真学习。以儿子进门发现爸爸也在看自己之前看的那本书,从而照应《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的主题。教师可以捕捉“书”的细节要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语文课程的发展既有语文学科内的目标和内容,也包括“语文学科+”相关内容与时俱进的各种变化,语文课程能否帮助学生形成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引发学生“想”。如果没有思考,听说读写只是单纯的技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的培养涉及多方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是只靠单一的教学便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语文课主要是通过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與交流、梳理和探究等活动中培养语感,在释义、解码、评鉴的发展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品质的各方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每一种思维能力都会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看图写话”是培养学生语言修养的重要载体,在“看图写话”的语文教学任务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利用信息社会的丰富资源,在多元化的文本情境、生活情境和创作实践中,形成综合性的语言修养。

思维品质和语言修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修养不是从零开始的,原有的语言习惯对思维品质的提升既会产生正面作用,也会有负面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原有的良好语言修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变革其不良习惯,消除其负面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形成良好的语言修养和思维品质仅仅理解为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将其视为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改造世界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妙笔思辨性学段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妙笔绘豹尾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执妙笔一支,绘心事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