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2022-04-03 19:56高素芬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阅读写作文本语文

高素芬

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大力倡导读写结合教学,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分析、研究、阐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意义,并提出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两者有效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写作教学处于劣势地位,写作是对收集材料加工运用的过程。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巩固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国内外学者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国外重视阅读写作的结合,通常以习作练笔为基础。美国读写结合教学通常以学校课本为载体,重视写作的应用性。在德国,写作被认为是阅读后的行为,写作形式包括表达沟通与塑造型,学生写作前需要大量阅读。在法国,写作与学生的学习联系紧密,写作教学中文体多样,要按照阅读计划要求进行。在日本,读写结合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学生阅读图书搜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师要求阅读指定图书,解读主题思想等内容,从而提升语文运用能力。在俄罗斯,读写结合教学关注学术理论,重视在创作中进行内容加工、理论应用等。西方国家普遍比较重视阅读材料,注重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素材运用于写作中。

中国的读写结合教学古已有之,唐朝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才能文思泉涌。教育家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向内吸收知识的过程,习作是向外输出的过程,阅读、写作是相互转化的关系。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指出阅读写作相互成就,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二者结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研究者提出用阅读带动写作、阅读写作统一协调等方法。新课改实施后,读写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一线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读写结合。

我国读写结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于国外,国外读写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文本认知应用能力,读写结合教学具有较强的研究性特点。中国的广大教育专家学者认同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语文教育界积极研究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读写技能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共同目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

二、读写结合教学的概述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理解、赏析、研究的思维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写作是人类使用语言记录资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辅相成,需要理解文字材料,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提升自我,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习得方法。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课文文本解读重组,按照课标要求加工课文,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发展。

1.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的过程,写作是通过作者主观意识运用恰当文字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以篇章形式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目标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广义的读写结合教学能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原则,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式为读写结合点。模仿性写作是读写结合的主要方式,包括结构形式模拟、手法技巧仿照等。

2.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读写结合是通过读与写互相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小学各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不同,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促进阅读水平进步,习作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综合能力能反映學生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3.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采用读写结合教学具有理论、实践的可行性。读写结合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等现代科学教育理论,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特点,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阅读教学要求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时运用常见表达技巧。语文教学重视读写结合联系,实践教学中教师很少整合语言文本实践活动,是目前语文教学读写分离的重要原因,必须实现阅读写作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读写结合教学的形式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主要形式包括改编型、仿句型与感悟型等。仿句型是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包括仿写句式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模仿,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进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如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以我们爱你开头,从河山壮丽、民族多样等方面赞美祖国,引导学生赞美自己的家乡。改编型读写结合形式包括缩写等,要求在尊重原文思路基础上进行练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世界获得审美体验。写作是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阅读、写作能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新课标对语文阅读写作结合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对读写结合教学法认识不足等。

1.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认识实践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存在重阅读轻写作思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需要重视读写结合教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指导方法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目标模糊性是导致读写结合教学低效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挖掘读写结合点。如在四年级《珍珠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仿写动物外形。教师以文中对珍珠鸟外形描写为读写结合点,但学生没有学过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教师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缺少深度探究,教学目标不明确,无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2.读写结合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客观原因是缺少对教师相关理论的系统培训,学校对读写结合教学重视不足;主观原因包括教师缺乏读写结合教学意识,缺少读写结合教学经验。缺乏系统理论知识会影响教师对读写结合的理解,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反映教师教学理论欠缺。多数教师未接受系统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学习培训,随着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许多教师具有教学目标评价设计理念,但大多数教师仅在公开课中精心设计。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要快速领悟阅读中的知识,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具有指导作用,但很多教师忽视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四、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由于课堂写作时间有限、教师缺乏读写意识等原因,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要重视加强教师指导,拓展课外阅读,通过多种训练方式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1.有效利用语文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教学实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要有效利用教材单元与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发展。以单元为主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旨在引导教师把握读写教学关系,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整体性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写作中联系阅读内容。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要求教师教学说明文,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单元导语展现了阅读写作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太阳》等文章,分析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联系单元写作模块,指导学生应用阅读中积累的说明文写作方法,加深对说明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2.加强教师教学指导

讀写结合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教师创设写作情境,加强阅读写作教学指导。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很多要求,要求学生通过经历加深理解。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作者老舍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春节习俗,学生通过创设场景迁移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与作者经历春节对比形成认知冲突,产生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写作本地春节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课堂获得练笔机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促进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3.优化多种训练方式

读写结合教学可以通过缩写等方式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缩写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要积极分析文本内容。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作者按照典礼过程顺序展现场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写作思路,让学生把握文章重点。教师要求学生写出300字的文章,让学生按照顺序展现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另外,要引导学生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合理迁移运用积累的语句语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拓展课外阅读

短课是为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开发的教本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表达,中高年级适当仿写,通过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课是利用中午时间开展书香读书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集体阅读《爱的教育》等,中高年级集体阅读《小学生必备诗文》等。在读书活动中要求学生积累名言佳句,促进读写结合教学实施。学生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拓宽学生读书领域,增加学生的素材来源。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课程,阅读与写作教学具有密切联系,新课标对读写结合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把握二者关系,借助教材文本找准结合点,应用多样训练方式使学生联系阅读内容写作,构建文本认知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阅读写作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抓好课前自主预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少年宫阅读写作社团: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
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构建文言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体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