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驱动性问题的大班项目化学习初探

2022-04-05 13:47吴亚玲
甘肃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项目化学习大班

吴亚玲

【摘要】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平台,也是激发其学习探究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以“保卫萝卜”大班项目化学习活动为例,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从项目背景、项目研究、项目实施这三方面阐述这一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过程,并针对项目实施中的困难与疑惑提供教育支持策略,便于幼儿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大班;驱动性问题;项目化学习;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4—0108—04

本学期伊始,幼儿对于教室内投放的各种萝卜种子产生了兴趣。在幼儿的共同提议下,大家分组选择了白萝卜、齐头黄萝卜、樱桃萝卜、多彩萝卜、满堂红萝卜这五种不同的萝卜种子去播种。幼儿每天都会观察萝卜的发芽情况,但由于3月天气较冷,萝卜一直没有发芽的迹象,幼儿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随着春暖花开,气温逐渐上升,满堂红萝卜率先发芽了,随后其他萝卜也陆续发芽。幼儿发现后兴奋不已,每天都会观察萝卜的生长情况。笔者捕捉到幼儿这一重燃的兴趣点后,确立了关于“萝卜”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1.问题的提出(见表1)。

2.思考与分析。

通过幼儿已有经验的分享,笔者了解到他们对于萝卜的外形特征、种类,甚至一些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在萝卜的照料方面,部分幼儿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存在很多困惑或感兴趣的点。根据问题的收集与梳理,幼儿较为关注以下两方面:(1)萝卜的生长环境;(2)萝卜养料的提供方法。

3.驱动性问题的确立。驱动性问题是在基于项目的科学教学中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回答[1]。通过梳理发现,幼儿的关注点聚焦于如何让萝卜健康地生长,最终长出萝卜来,这也是目前他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确立了项目化学习主题“保卫萝卜”,锁定驱动性问题——如何更好地照料萝卜?这一驱动性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在一段周期里持续性地观察与探索,不断发现影响萝卜健康生长的因素与问题,并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对于萝卜的种植与照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验。

阶段一:给萝卜浇水

案例:太阳高照,吃过午饭,嘟嘟来到阳台想给长出叶子的萝卜浇水,这时昊昊也来到阳台,看到后说:“太阳很大的时候不能给萝卜浇水,萝卜会晒死的。”嘟嘟一听便不再浇水了。“如何给蘿卜浇水?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午睡前,幼儿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

昊昊:我奶奶说早上和晚上浇水最好,中午太阳很大,浇水会把叶子晒得很烫,萝卜会死的。

教师:那需要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浇水吗?

若怡:我和妈妈查过资料,三天给萝卜浇一次水就可以了,不用每天浇水,不然萝卜会死的。

教师:萝卜喝太多水会死,不喝水也会干死。马上就要放五一假了,这次要放假5天,这5天萝卜没人浇水怎么办?

南南:放假前可以给萝卜多喝点水。

欣欣:不行的,萝卜喝太多水会死的。

见其他幼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笔者播放了一个“当主人不在家,如何给植物浇水”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引发了幼儿新一轮的讨论。

南南:我们也可以给萝卜做一个浇水的东西,这样放假的时候萝卜就不会干死了。

小妤:我家里有喝完的酸奶瓶,明天可以带到幼儿园。

熙熙:我家里有丝带,明天带来。

欢欢:视频里,瓶子的盖子上有小孔,这个怎么办呢?

南南:可以让爸爸用针在瓶子上扎几个小洞洞。

琪琪:也可请老师帮忙,在盖子上扎几个洞洞。

第二天,幼儿将制作浇水装置的材料都带来了,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制作小分队,按照视频中的方法尝试了起来。但随着制作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幼儿又尝试着解决新问题。

支持策略:

1.经验分享。当幼儿对浇水的时机产生分歧时,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分享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经验的传递,让幼儿了解一天中浇水的最佳时机与多久浇一次水最恰当。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鼓励其将浇水的小窍门及时记录,便于日后照料。

2.学习、借鉴。通过播放制作浇水装置视频,启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幼儿有意愿制作浇水装置时,鼓励幼儿收集制作的材料,如饮料瓶、一次性筷子、丝带等,通过再次观看视频,了解简易的制作方法。幼儿在积累照顾植物的认知经验的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鼓励合作解决问题。当幼儿在制作浇水装置出现问题时,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反复试验等方法,尝试着依靠自己或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协商能力、合作能力。

阶段二:给萝卜施肥

案例:嘉毅在观察萝卜时发现所有种植的萝卜中,齐头黄萝卜的个头最矮,叶子也是最小的。在分享交流中,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齐头黄萝卜生长速度比其他萝卜慢,需要施肥。“萝卜喜欢什么养料”成了幼儿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幼儿对这一问题已有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可建议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寻找适合萝卜的肥料。

第二天,嘉毅带来了几个鸡蛋壳,悦悦在奶奶的帮助下获得了有机肥料。于是两人组成了“施肥小分队”。嘉毅将鸡蛋壳敲碎变成片状均匀地洒在了齐头黄萝卜的泥土表面,悦悦选择了萝卜叶子较为稀疏的白萝卜,将颗粒状的有机肥料洒在土里。之后的几天,两人每天都会观察两种萝卜的生长情况。

经过一周的观察发现,用鸡蛋壳作为肥料的齐头黄萝卜和用有机肥作为肥料的白萝卜,叶子的高度明显增加,叶片的宽度也明显变大了。

支持策略:

1.观察、记录。教师建议幼儿将施肥的肥料、数量、频次作一记录,形成照料萝卜的说明书,定期观察,动态记录萝卜在施肥后的生长变化。同时,将说明书分享给同伴,引发同伴对于萝卜生长的关注,鼓励更多感兴趣的幼儿加入照顾萝卜的行列。

2.提供工具。为了便于幼儿科学、有效地观察,教师需提供观察、测量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台历、平板等,便于幼儿更精准地观察、比较施肥前和施肥后萝卜的生长变化,尝试分析、总结萝卜的生长规律。

3.科学实验。任何实验应注重科学性与严谨性,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行性,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鸡蛋壳和有机肥料分成两组,分别对同一种萝卜定期施肥,观察、记录其生长变化,最终得出不同肥料对于萝卜生长所起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思维、表征等能力都将得到发展。

阶段三:雨天的萝卜

案例:最近几天一直在下雨,原本想浇水的幼儿发现,萝卜的盆里都是水,原本松软的泥土已变成了泥水。在和幼儿一起将盆中多余的水倒掉后,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雨天如何照料萝卜?

熙熙:可以在萝卜的旁边放一把伞,这样萝卜就淋不到雨了。

昊昊:如果刮风,会把伞吹掉。

伊伊:下雨了把萝卜搬到教室里。

南南:萝卜的盆很重,我们搬不动。

欢欢:在萝卜上套一个袋子,把萝卜都包起来。

南南:萝卜呼吸不到空气,会闷死的。

琪琪:可以在萝卜的上面搭一个架子,萝卜就淋不到雨了。

……

幼儿各有各的想法,争论不下,有的幼儿提出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其余幼儿一致赞成。熙熙、伊伊、欢欢、南南分别介绍了自己在雨天保护萝卜的方法,全班幼儿进行了投票。最终在大家的投票下,“给萝卜搭建遮雨棚”获得票数最多。

搭建遮雨棚需要什么材料呢?几个幼儿就此展开了讨论。

琪琪:需要一个纸盒做遮雨棚的顶。

南南:纸盒下雨不就淋湿了嘛!

琪琪:那我在纸盒上盖一个塑料袋,这样就不会淋湿了。

老师:还需要什么材料呢?

昊昊:可以用木棒把这个顶撑起来,不然萝卜会长不高的。

经过幼儿的初步讨论,基本确定遮雨棚的主要结构为顶部和支架,需要的材料可以是纸盒、塑料袋和木棒。

第二天,琪琪帶来了一个两头扎紧、中间夹有泡沫板的塑料膜和一双一次性竹筷。她用透明胶将筷子和塑料顶组装起来。但插到土里时发现,筷子太短,塑料顶不仅压到萝卜的叶子,而且晴天也挡住了阳光,遮雨棚装置安装失败了。

支持策略:

1.寻找替代物。针对遮雨棚支架过短的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其他材料替换一次性筷子。在户外运动时,幼儿发现了紫藤架后面有掉落的树枝,大家一起收集了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树枝。回到教室后,琪琪和小伙伴根据萝卜叶子的高度,将找来的树枝一一比对,最终选择了高度适宜、较为牢固的两根树枝重新和塑料组装,这次遮雨棚搭建终于成功了。

2.跟进观察。安装遮雨棚后的萝卜,在雨天还会淋到雨吗?是否还有其他问题出现?教师引导幼儿关注安装遮雨棚后萝卜盆是否还有蓄水的情况、安装遮雨棚后萝卜的生长情况、晴天遮雨棚是否需要拆除等问题,引发幼儿更多思考,持续观察、记录萝卜盆“改造”后的变化,进一步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1.确定驱动性问题来源。在开展项目化活动前,需要教师收集大量源于幼儿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可能是幼儿感兴趣的、关注的热点,或幼儿有疑问,或是幼儿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等,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经验及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的开放性、基于生活情境与儿童视角、具有挑战性问题并且指向核心经验等特点进行识别与判断,确立最为适合的驱动性问题。

2.搭建分享与学习平台。分享展示是项目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幼儿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更是对幼儿自主学习的总结[2]。在项目化活动开展的前期、中期、后期,教师都应为幼儿创造分享、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互动中获取来自不同个体的经验并进行梳理与整合;在学习中积累新经验,内化后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激发幼儿项目化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提供多元化教育支持。为促进幼儿项目化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适时提供支持尤为重要。教师可观察幼儿活动开展的进程,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提供的帮助提供场地支持(创设项目化学习专属区域)、信息支持(如资料的查阅、相关视频的观看等)、材料支持(如生活材料、美术材料、自然材料的收集与替代)等。不同形式的支持策略,都能为幼儿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可能,不断丰富自主学习的体验。

在项目化学习中,幼儿会不断遇到困难与挑战,教师应学会“靠后”,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操心”;多一份信心,少一份“担心”,让每个幼儿在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美)克拉耶克( Krajcik, J.S.),(美)查尔内克(Czerniak, C.M.),(美)巴杰(Berger,C.F.).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M].王磊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78.

[2]李蓓.让幼儿心智自由地学习——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8(34):11-14.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项目化学习大班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