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视域下的工业互联网赋能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06 00:46唐旖浓甘路
中国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

唐旖浓 甘路

随着新技术革命爆发,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跨界融合兴起,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涌现了大量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场景,产业跨界与产业生态已成为新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而场景则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与培育高成长企业的新航标。可以说,继流量和数据之后,场景已经成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资源,也是激发新经济的引爆点。

(一)提出背景

1.工业互联网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全球迈步入高质量发展的竞争“窗口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深刻重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将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经营业态乃至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变革。越来越清晰的是,工业互联网是实现这场变革的关键路径,也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区域竞争的风向标。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已经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转型突破的新机遇,政策不断加码。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更是凸显了工业互联网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让工业互联网成了“新风口”。目前,山东全省上下已经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制造业大省的担当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2.场景赋能

应用场景通过硬件、软件和数据高效率、全方位的连接,促进人、事、物相互作用、实现某种功能或效用的复合空间,在新经济形态构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场景逐渐演化成新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的一种新驱动要素,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与竞争的关键。其中,数据又是构成应用场景的关键要素,相比土地、政策、资金等传统产业促进方式,场景能够提供需求、打磨产品,提供数据、改进算法,提供市场、迭代商业模式。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作为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单元,已成为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宝贵资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面向2035年的创新发展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时,都纷纷将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濟等作为重要任务列入规划,场景开放等也被作为重要举措提出;学者们多数以某一项技术融入场景为切入点,探讨具体的应用模式,如王雪竹(2020)解析区块链技术在首都治理场景的应用,分析疫情防控下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公共安全、舆情治理等领域的支撑作用;赖红波(2020)提出通过场景应用推动上海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但从场景视域下研究工业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同样,国外也以实践经验总结为主,如美国硅谷山景城,将小镇转型为一个各类人工智能产品测试区;荷兰埃因霍温市成为全球最新科技的试验场,实现从“工业镇”到“智慧港”。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事例素材和可借鉴的成功的经验、先进的做法, 但仍需进一步的总结提炼,该领域依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一)工业互联网场景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本质是经济单元的基因在造,落点在应用,而将技术融入各个领域,关键在打造典型场景。应用场景是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弹性政策的复合载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融合探索逐渐走向深入,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案例正在各行各业不断的大量涌现。同时,场景又集聚了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遵循市场的竞争规则,以市场倒逼技术的突破与迭代。

场景需求在新技术或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青岛市需求企业活跃度高、需求旺盛,必然会促进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场景把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创新相关的要素集聚在一起,把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技术的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速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商业化应用,大力推进典型场景,并将其复制到更多领域,有助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

(二)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不同类型产业、企业均有机会找到不同场景的切入点,培育形成多元的场景空间,形成新经济赛道,用场景驱动破除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已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范式。依托场景,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区域内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金融资本、人才智库等各类要素进行深度整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智造、金融、政策、创新创业等公共服务。依托场景,推动特色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加快区域内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落地,推动区内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粘性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青岛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2.持续为服务商赋能升级

对于服务商来说,通过场景赋能可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客户成本投入习惯,需求中的具体侧重点等,并按此思考对应的市场拓展方法,从而利用现有技术能力和有限资源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服务商能够快速响应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把场景中所涉及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转化为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资源整合力的提高,让服务能力转化更加便捷,从而重塑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供给侧的商业模式。

3.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仅有政策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制造业企业存在千企千面的特点,用实际场景实现精准匹配,有助于破除发展的“痛点”。场景赋能立足应用需求,能够汇聚全市各领域优质服务商服务于工业企业,帮助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促进优质转型,通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打造定制化的行业级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及全产业链环节的业务协同服务,更加高效地消除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平衡等痛点,真正获得数字化转型后带来的敏捷、智能等收益。

(三)其他地区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借鉴

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积极开展新场景建设工作,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在积极探索培育新场景,以开放城市场景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落地,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物种创造有利条件,在通过“应用场景”新模式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物种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上海

上海以应用场景为核心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于2018年12月11日发布《上海市推进“智城计划”实施方案》,公布上海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需求,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重点挖掘AI创新企业和场景解决方案,推进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应用,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上海市推进“智城计划”实施方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AI应用场景需求,并优先推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对象。“智城计划”首批公开上海10大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包括AI+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工厂、园区、交通、政务、金融、安防等,包含19个具体点位需求。每个需求都详细描述了需要人工智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应相关政府单位和具体空间载体。应用需求征集渠道主要是通过上海市各区、行业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企事业单位推荐,每半年征集一次,经信委组织专家对需求方案进行评审,选择有较强应用价值的需求择优确定一批市级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立项后需求单位纳入“上海市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试点单位”。

2.成都

成都打造社区消费新场景及发布城市机会清单。2018年11月,成都发布《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2018—2022)》,将发力社区商业新场景,繁荣市场、融合产业、叠加服务,计划到2022年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300个,社区便民服务示范点500个,引领全国社区商业创新发展。《方案》鼓励社区商业应用“人脸识别” “无现金支付” “24小时无人值守”等新服务方式,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7FRESH等新零售巨头落户。

2019年3月,成都发布《成都市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聚焦10个应用场景,公布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通过应用场景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的形式,把城市机会清单作为场景供给的重要途径。其中,需求信息195条,包括基礎设施项目融资需求信息103条,投资规模1862亿元,释放融资需求636亿元;资源要素需求信息55条,涉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规划布局需求信息10条;新技术研发及产品类需求信息11条;人才招引名录1个;重大活动信息15条,基本涵盖了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

(一)青岛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的实践经验

1.滚动收集入库项目

由市工信部门组织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摸底,共梳理出3122个工业互联网相关入库项目,入库项目中规上企业超过2000家,占比59%。通过场景吸引平台企业、传统企业、专业服务商等企业集聚,带动企业、研究机构、高校间的跨界创新合作,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滚动收集入库项目,进行摸底配对,为实现供需双方面对面精准高效对接打好基础。

2.公开发布场景清单

依托青岛制造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梳理本地的场景优势,建立统筹的场景机制,分行业、分领域动态建立了“工业赋能”“未来城市”两张场景清单,遵循“全市通用、全球共享”模式,在全国率先分行业、分领域持续发布六批“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2550个,通过场景的开放,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未来城市、工业制造领域发展中的落地应用。

3.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创新研究中心,自主开发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 3986家,发布需求4397个,服务商注册359家,发布能力448项,其中3079个需求被服务商接单,已逐步成为“工业赋能”场景发布公信力平台,线上常态化发布对接成果,遴选优秀解决方案,将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化、常态化,促进需求企业与服务商形成有效联动。

4.举办线下场景对接会

常态化的在各区、市分批举办“工业赋能”场景对接会,以开放的胸怀面向全球邀请工业互联网“合伙人”来青共谋发展,组织召开六次线下场景对接会,促成682项合作意向,涉及智能软件、系统集成、工控安全等多个领域,西门子、腾讯、数码大方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来青岛投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工业赋能”场景对接会等活动,促成更多领域向工业互联网开放全部应用场景。

5.出台相关奖励政策

出台《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财政支持重点向场景示范应用倾斜,通过政策促场景落地;构建常态化的政策宣讲机制,分小组赴区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宣讲,重点解读“工业赋能” “未来城市”两张场景清单等各类政策规划,坚持精准服务企业原则,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实现从“给政策”到“给机会”的转变,从场景开放、技术改造等方面领跑新赛道。

(二)青岛工业互联网场景对接匹配情况分析

1.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需求数据分析

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梳理了以需求企业为核心的共12大类,63小类。其中,平台已注册企业3986家,发布需求4397个,服务商注册359家,发布能力448项,其中3079个需求被服务商接单,匹配率达到70.03%。

2.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线下对接会匹配情况分析

2020年,发布工业赋能场景1300个,未来城市场景200个,累计1500个,达成合作意向201个;2021年,发布工业赋能场景810,未来城市场景240个,累计1050个,达成合作意向445个,两年累计发布场景清单2550个,匹配率达到25.33%。

(三)青岛深圳上海三地联动、山东半岛五市协同的场景融合实践

1.青沪深三地联动

与上海市、深圳市共同發布《上海·深圳·青岛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建联合宣言》,在深圳发布工业赋能场景1300余个,以场景应用推动产品研发,汇集数字化转型诊断合作需求50余项,打造三地工业互联网生态合作示范场景。会同上海市、深圳市工业互联网行业协会,打造“沪深青三地共建工业互联网城阳示范区”,全面开启沪深青三地的工业互联网场景深度融合。

2.山东半岛五市一体化

发挥山东半岛五市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牵头召开五市华为供应链对接会、举办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胶东五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平行论坛,发布场景需求500项,推动五市签订倡议书,共同谋划发展。2020年9月,胶东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企业供需对接桥梁,促进需求流动、服务共享。

3.多地场景融合实践经验总结

沪深青三地、山东半岛五市从供需资源、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已经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合作模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场景对接不能局限于地域,本质上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市场行为,地方政府可以引导,但不能主导,青岛深圳上海三地联动、山东半岛五市协同的场景全面融合实践经验,是一种可借鉴的全新模式。

根据图3平台数据显示,青岛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制造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优势分析

1.产业基础良好

青岛制造业底蕴深厚、门类齐全、结构完备,几乎所有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可以与青岛制造能力相连接;青岛以白色家电和纺织业闻名,相对而言更适合借助工业互联网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更容易实现个性化定制、信息化驱动,是理想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试验田。平台梳理了以需求企业为核心的4053个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应用、智能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12大类、63小类需求,各种类型的应用场景应有尽有,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具备良好产业基础。

2.利好政策频发

立足既有工业基础和优势,青岛从2015年起就开始出台方案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进行布局。近两年,《青岛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行动方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先后汇集了相关政策信息百余条,这些政策从网络、平台、安全三个维度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保驾护航。

3.市场需求潜力大

近年来,青岛积累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智能工厂,其中包括海信智动精工的“PCBA”、前丰帽艺的“智能细胞工厂”、海信空调的“智能(互联)工厂”北船重工的“数字化智能船坞”、海容的物联网商用冷柜数字化车间、海尔中央空调的“互联工厂”、青岛特钢的“5-6# 高线智能工厂”,为中小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树立了榜样、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信心。就平台数据看,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热情度高涨。需求在新技术或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青岛市需求企业活跃度高、需求旺盛,必然会促进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4.市场化程度较高

场景开放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一种市场化现象。青啤通过柔性生产变革与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更作为行业典范入选世界“灯塔工厂”;主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国轩高科,经过数字化改造,该企业实现了工序自动物流链接,达到了90%以上的整体信息采集率,跃升于国内先进水平;首胜实业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基础,经数字化集成技术和成功模式积淀,完成全流程数据驱动的业务闭环,实现家具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订单精准交付;容商天下采用独创的“静默式智能改造模式”,改造过程不停工、不停产,不额外追加投入。

(二)劣势分析

1.对场景赋能认知有局限

场景是新经济时代的新赛道,战略层面的总体构思落后于战术层面的具体部署,具体场景与制造业的融合上可以逐一解决突破,但总体上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诉求,尽管一些现有的平台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搭建桥梁,但却很难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信息不对称、线上线下匹配率差异等问题突出。与深圳、上海等地的民营企业家相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青岛企业家更加保守,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保守的观念成为工业互联网推进过程中的“瓶颈”,该问题在三地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中也体现出来。

2.工业互联网持续建设能力弱

我国制造业中90%以上的是中小企业,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青岛作为工业互联网起步相对较早的城市,数字化发展走过了“从0到1”由概念到实践的第一阶段,全市53.4%的生产设备实现数字化、54.6%的关键工序实现数控化。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完成了生产设备数字化后没有持续跟进,表现为底层车间级智能仪器仪表、检测系统的高度需求和对上层企业级数据库、云平台的不热情。平台上仅有12.8%的企业提出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和系统集成需求,大部分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持观望态度,工业互联网对产业带动提升很难充分显现。

3.工业互联网安全意识不强

在制造业持续外迁和“产业空心化”的挑战下,企業要追求经济效益,必然要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上面下功夫。平台上超过50%的企业发布了智能应用、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需求,以寻求效率更高的数字化生产线代替手工劳动、更智能化的流程软件辅助生产管理。随着工控系统的复杂化、IT化,人机交互接口(HM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更容易遭受网络攻击,攻击面从边界向核心不断扩大,网络风险急剧扩张。然而在这些发布需求的企业中,只有6%的企业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需求,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 “高精尖”人才需求不多

随着新基建走热,高端人才已成为行业争夺的焦点。比如阿里总裁张建锋曾在2020阿里云峰会上表示将大规模引进顶级科技人才,重点吸引云服务器、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人才;中国电信也表示,2020年的招聘需求较2019年增加10%以上,重点扩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然而,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936家提出人才需求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需求的是基本生产制造操作工,对信息通信“高精尖”人才兴致不浓,潜在原因可能为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5.资金支持不足

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门槛高,涉及传统生产设备类型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对资金、技术、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对国际领先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投入,我国企业投入水平相差很大,企业融资难成为发展工业互联网不容忽视的问题[9]。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3553家需求企业中168家明确提出需要金融支持。目前企业所拿到的资金多是政府的事后补贴,企业升级互联网的驱动力不强,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金融多元主体的介入和金融模式的创新支持。

(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做好规划

将“场景—赛道”方法论融入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战略,提升对新赛道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持续跟踪前沿技术创新场景,主动谋划高价值场景,推动前沿技术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提升服务效率、导入高端资源、进行市场推广等产业关切的方向发力,将应用场景打造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孵化平台和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

(二)依托应用场景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符合青岛本地发展特点和要求的“场景实验室”,提供包括发掘场景、发现企业、对接场景项目、加速企业成长等专业服务,深度实施挖掘征集场景、发布场景清单、对接产业链资源、叠加技术能力等举措,促进需求企业与服务商形成有效联动,推动特色项目建设,通过场景培育新产业、新物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三)构建良好的场景创新生态

加强对场景开放和产业政策突破的前瞻性研究,制定兼顾监管与促进发展的政策,营造对新物种发展相对包容的环境,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要素向新场景集聚,在鼓励企业上云用平台、工业赋能、评估诊断、供需对接、信息发布等方面,做好引导和跟踪服务,在协调场地、物资使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结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布局以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企业为侧重的特点,依托已建成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处置平台,与天融信、启明星辰等工控安全领域的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以事前态势感知,事中实时响应,事后追踪溯源的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保障体系,为场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唐旖浓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甘路 青岛市市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工业技术
7月份工业经济嵩位运行 稳中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