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陶瓷艺术
——色彩

2022-04-06 10:52孙丹丹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色彩

孙丹丹

(河北师范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说到陶瓷,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实际上因陶瓷而远闻于世的地方文化有许多,在河北便有许多的陶瓷传统文化。当然陶瓷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有陶瓷餐具、陶瓷用品等,早在唐朝瓷器就已经成为进献给朝廷的贡品了。

一、陶瓷上的中国色彩

如果用西方的色彩体系来研究色彩的话,可谓千变万化,很难用一个固定的名词去解释色彩,便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色号。而中国色彩却善于用形容词进行介绍,如月白色,如果你抬头望向皎洁的月光,那便很快就能体会到这种色调。中国色彩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基础(见图1),这是中国色彩的体系骨架,不仅如此,它们同样与我国的五行方位、季节等息息相关。以五种颜色为基础,深浅不一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颜色,所谓五光十色。

图1

陶瓷发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环境影响它的生产与发展,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进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最初人们为了便于盛装物品,有了早期的灰陶、黑陶、红陶等等,无论是陶瓷的纹饰符号还是文字均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时期,青釉的出现最初以青瓷为主,发展至隋唐时期,青瓷、白瓷等单色釉为主的瓷器变多,并且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工艺技巧应运而生,到了五代时,瓷器的制作工艺高超。唐代时,代表性的瓷器便是青瓷和白瓷,当然,唐代还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典型的有唐三彩马。发展至宋代,这是中国陶瓷器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以汝窑为主的五大窑的制窑技术,至今都领先世界。汝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是宫廷御用瓷,它的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到了明朝,景德镇占据了中国的主要市场,清代最突出的瓷器种类为珐琅,珐琅彩是康熙时期的一种瓷器。

造型、釉色、纹饰……构成了陶瓷之美,釉作为陶瓷精美的外衣当然功不可没。覆盖在陶瓷表面无色或有色的薄层是由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制成釉浆,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的。从素瓷到彩瓷釉,制作技艺不断提高,北齐时的白釉给世间留下一抹纯净的色彩,从宋代的黑釉建盏至元朝,为景德镇带来了西亚的进口钴料,制出一道霁蓝,天霁蓝的颜色也被运用在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工作制服上(见图2),象征着活泼朝气。红釉的烧制工艺难度大,但在北宋时便已出现。

图2

在绘画当中色彩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与形状、线条等相比更能够直接地感染人的情绪,在中国悠久的传统绘画当中,对色彩的认识有它更独特的作用,由此也就形成了传统的色彩观念,也从最开始的五种颜色的观念,发展到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由此便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当中对颜色的重视与探索。色彩是表达情感最普遍的方式,色彩的力量直击人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搭起人们的心灵之桥,可见色彩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河北民间传统文化之陶瓷

陶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它明显的地域性等不可替代的因素,对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陶瓷之中显现出的不同色彩与美术教学相联系,同样也是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路径之一。河北陶瓷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唐代河北邢窑细白瓷的烧制成功,再至今后为彩瓷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浓郁的民间泥土气息深受世人喜爱。

(一)定窑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称道。例如,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器型大而规整,印花繁缛,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充分显示出定窑印花品种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宫旧藏的定窑瓷器之珍品。

(二)馆陶黑陶制作技艺

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残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此即“龙山文化”,亦即“黑陶文化”。馆陶县是“龙山文化”的重要脉系。馆陶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和泥、拉坯、晾晒、修整、轧光、绘画、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近年又创作烧制出彩陶和漆陶。馆陶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被美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普通陶瓷是在坯胎成型后,在表面利用施釉、绘画、雕刻、粘贴等方法,实现其装饰美化或艺术创作的目的,而绞胎瓷则是按绞合方式和泥料颜色的不同,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而且花纹由表及里,内外相连。它不仅具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具有古朴、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朴之手感,其坯胎内外皆有花纹图案。易县绞胎瓷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陶瓷中的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陶瓷色彩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育的要求之一是,关注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脱离了本土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不能视为良好的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教育课程中对陶瓷文化、陶瓷色彩的学习,传扬民间艺术。陶瓷艺术有着开发人智力潜能的作用,学生通过对不同种类泥土的简单制作:捏、揉、压等动手实践,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还能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良好的审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陶瓷艺术课堂上去欣赏、去感受、去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关注力度加大,亲手做陶艺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闲暇之时放松休息的形式之一。走在路上,人们可以看到路边的店铺会有手工制作陶艺馆等各种形式的陶艺作坊。不仅在生活当中,在美术教育也出现了研究陶瓷艺术的潮流。许多地区从小学便设置陶艺馆,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及美术课程当中进行陶艺的交流,了解陶艺的发展史,聆听中国故事,对自己理解的陶瓷艺术进行再创造。陶艺课程走进家庭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能够体现素质教育成果的途径。放眼国内外,许多国家的陶艺教育部门都有非常瞩目的成就,广泛开设了陶艺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我国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的情况仍然存在,增加陶艺课程,通过陶艺课程进行色彩搭配,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二)陶瓷色彩课堂的优势

以河北地区为例,部分城市、地区的中小学设置了以陶瓷馆、陶瓷艺术兴趣组为形式的特色文化教育课堂。陶瓷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是智慧的。如今的美术课堂许多都缺乏综合性与多样性,在现代陶瓷作品中,色彩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比重,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及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陶瓷颜色的设计教学中,以陶器为器型在其上进行色彩创作,在生动的陶瓷色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和谐的色彩搭配能力、合理运用色彩的感知能力及表达其象征意义的能力。不仅如此,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也极为显著,在陶瓷色彩教学中,以具备典型性的民间美术特点为例,向学生讲解陶瓷制作中所应用的色彩在整个作品中的意义,通过色彩搭配传达寓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软实力。课堂小结中请学生以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结合自己设计的陶瓷器皿进行评价,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增强思维的包容性,在设计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陶艺的技艺中,造型的重心、胎体的厚薄、釉的成分、图案当中显示出的历史性等种种因素会影响人们在陶艺课程当中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同样,这是一门能够锻炼人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与剖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集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课程,也是人们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美学、了解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陶瓷色彩课堂的应用

当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一个有趣的主题或项目时,可以试着做一些原创设计。学生要理解主题并了解材料,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选用材料,并用自己的风格来处理。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对主题有自己的感悟,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表现力和丰富的交流手段。做的次数越多,就会觉得越容易。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经历和观察会对学生的创作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修改、增加或删减某一部分来创作一件全新的艺术品。无论是何种普通的主题都能使其焕然一新,见解会因此变得新颖,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和别人的不同。作品呈现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是对创造性精神的一次真正考验,既不能重复之前的创作,也不模仿他人的作品,即便是最好的工匠也要从图案入手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颖的配色方案和装饰。

学生可以挖掘内在潜能,通过陶瓷艺术来感受生活,明白因为什么而快乐、悲伤、生气或平静。凭借这些特质来制作学生独有的创意作品,使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并将这些体现在艺术作品中。

(四)美术课堂家庭化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在课堂当中可以进行,在许多现代人的眼中,陶瓷艺术也是许多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家庭美术教育同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培养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活动关系。在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意味着他们需承担更艰巨的使命,综合能力的增强也会使孩子的头脑更加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方式也会相应增多。这也需要人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只把教育限定在极小狭窄的校园教育范围内。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美术教育服务,同样不能够墨守成规,应该明确美术教育的方向,遇到问题要及时、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解决,尊重孩子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同时,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陶瓷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色彩是最为强烈的视觉语言,在搭配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色彩的搭配从宏观至局部,从整体到细节,在设计中都要落实一致性原则,不能使色彩成为生硬的风格存在,要做到统一。在瓷器当中,青花瓷的元素运用颇多,在历史长河当中,陶瓷源于人类的长期实践,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识,是人们思想观念等多种元素相关联交织在一起的产物。陶瓷代表了中国独特的东方魅力,是广大中国人民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文化进行沟通的一种符号。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也是近年来的一种潮流,将陶瓷艺术及其中的色彩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使其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地域等文化资源的积淀,通过智慧的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种形式去表达。可以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主题,在美术课堂当中,使学生结合陶瓷色彩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在设计艺术领域当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它在赋予一种视觉美感的同时,还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功能。以青花瓷为例,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在洁白的瓷胎上进行装饰,它看似单一,但是表达的形象却往往不是单调的。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形式也是更加丰富多彩,青花瓷的元素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瓷器上,人们还会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或日常生活当中的碗碟,或是地铁站等都能够看到由青花瓷为基底进行的再设计。青花瓷的元素从根本上讲便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巨大的艺术宝库,值得在美术教育当中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对如何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为陶瓷元素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动鲜明地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象征,也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色彩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