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人文交流的进展、挑战及前瞻

2022-04-07 17:31李火秀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巴走廊巴基斯坦

李火秀

(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引 言

人文交流在我国对外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并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 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人文交流历史悠久。 早在东晋,高僧法显去西域取经求法就到过现巴基斯坦北部拉瓦尔品第西北的沙汉台里、白沙瓦等地。唐代高僧玄奘也曾经到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古城塔克西拉。 他们在那里传经布道,使佛教典籍研究在当地一时风行。 之后,宗教领域成为中巴民间交流的内容之一。 自1951 年中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保持高度互信和密切合作,中巴人文交流也有长足发展。 1965 年 3 月 26 日,两国签订《中巴文化交流协定》, 同年签署了第一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入发展。2001 年,值中巴建交50 周年,两国举行系列庆祝活动;2005 年,两国签订 《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6 年, 两国签署《中国-巴基斯坦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 为中巴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在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 (Asif Ali Zardari) 任巴基斯坦总统期间(2008—2013 年),他曾 7 次访华,签订涵盖经贸、教育、农业、能源等领域多项合约,大力推动两国关系全方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 2017 年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从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的大局出发, 完善中外人文交流布局, 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改革人文交流内容、 形式和工作机制, 将人文交流理念贯彻到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 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1]。 这对于中巴两国开展人文交流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中巴人文交流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深、走实,中巴人文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呈现出新气象。

虽然中巴人文交流十分活跃,但学界对于这一题域研究成果较少,研究面较窄。 已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文化、教育等专门领域的某一专题,对其意义、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策略进行论述,代表性成果如《中巴文化交流简况》《智慧教育:中巴高校合作的战略选择与施为路向——基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2025 愿景〉》《中巴教育交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等;另有学者对中巴人文交流史和交流活动作了梳理,如《“一带一路”与中国巴基斯坦人文交流》《中巴人文交流的回顾与思考》等。但是,迄今中巴人文交流的研究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这一题域仍待学界给予充分关注和系统研究。本文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对中巴人文交流的进展、特征、挑战、对策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二、“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巴人文交流的新进展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是中国主要邻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巴基斯坦是重要支点国家,“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商业、安全和战略价值”[2]。 作为中国传统友好国家,巴基斯坦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2015 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式启动,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被称誉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 2022 年5 月21 日至22 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长比拉瓦尔·布托·扎尔达里访问中国,在会谈中,中巴双方一致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有力提升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双方坚定致力于深入对接发展战略,安全、顺利、高质量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促进经贸、投资、产业、农业、卫生、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更好改善民生并惠及当地[3]。 可见,中巴双方都深刻认识到合作共赢、 互利互惠是维系中巴关系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共识下,人文交流作为推进和深化中巴关系的重要内容而被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

(一)加强政策沟通,夯实互信基础

中巴两国坚持平等合作、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战略沟通机制积极推动中巴人文交流合作。2013 年5 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中巴双方签署《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对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014 年11 月,中巴签署《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纲要》,彰显中巴双方携手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共同追求。2015 年4 月20 日至21 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全面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中巴人文交流工作顺应新形势,积极作为。 2018 年2 月5 日,中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8 至2022 年执行计划》, 这份协定旨在大力推动中巴文化、出版、教育、影视、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21 年,值中巴建交70 周年之际,中巴双方高规格举办140 多场系列庆祝活动。 同年11 月29 日,中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省际协调部关于促进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 2022 年2 月6 日,中巴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签署内容涵盖有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航天、减防灾等。 总之,中巴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双方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备忘录等,夯实中巴人文交流的政策基础,为中巴人文交流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

(二)深耕重点领域,力促合作共赢

一是教育领域。 伴随“中文热”的持续升温,巴基斯坦赴华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 据悉,目前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有4 万多名巴基斯坦籍留学生[4]。 从2021 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人数来看, 来自巴基斯坦的位居第一。这些巴基斯坦留学生打破前几年外国留学生以学习中文为主的格局, 学习教育、工程、医疗、信息、农学等学科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5]。孔子学院是重要的人文交流平台,在促进语言交流、 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语言文化合作的品牌项目。 2005 年以来,伊斯兰堡的现代语言大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卡拉奇大学、旁遮普大学相继开设孔子学院。此外,巴基斯坦还开设两所孔子课堂[6]。 依托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巴基斯坦广为传播。

二是文化领域。合作领域涵盖文学、影视、图书翻译与出版、书法、美术、考古等,以及“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等活动。如2015 年被定为“中巴友好交流年”,举办了系列活动,促进中巴两国民心相通。 2016 年5 月,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正式落户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 2017 年,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8 场,参与人数累计达3.6 万人次,加强了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文化影响力[7]。 2021 年 1 月 5 日,中巴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遗产和文化署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对未来5 年中巴共同翻译出版50 种经典作品达成共识。同年3 月10 日,由中国文化译研网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巴基斯坦Beyond the Horizon Pvt 传媒有限公司成立 “CCTSS 中巴翻译工作坊”,主要是针对中巴合作共同翻译出版和推广中国经典图书。 同年5 月25 日,中巴在线上签署《中国作家协会和巴基斯坦文学院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巴基斯坦文学院正式出版《离骚》的乌尔都语版。 影视方面也有新进展,如2017 年11 月,中国电视剧《北京青年》(乌尔都语版)在巴基斯坦播放。 此外, 国际台乌尔都语部积极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影视桥”工程,迄今已译配了电视剧《北京青年》、电影《真爱》、纪录片《瓷路》、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等一系列影视作品[8]。 秦腔动漫《三滴血》(2019 年)、大型赣南歌舞剧《八子参军》(2021 年)、《非遗江西》(2021 年) 等作为中巴文化交流项目走进巴基斯坦民众视野,推动了中巴文明交流互鉴。

三是科研机构、 智库等学术界的交流。 早在2009 年,巴基斯坦第一个中国研究所正式成立。 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学术研究也得到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已有8 所高校设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2015 年,喀什大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研究院;同年10 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学者在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主题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和存在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1 月, 巴基斯坦智库媒体代表团在新疆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中亚研究院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地缘政治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2018 年4 月24 日至26 日,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举办了巴基斯坦-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论坛及资源展览洽谈会。 通过学界的广泛交流,一批研究成果产出,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注入新内涵。

此外,中巴人文交流还涉及媒体、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卫生等方面。 如新闻媒体间的合作是中巴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于2015 年开始举办,汇聚商界、政界、媒体、学术界等各界力量, 成为两国媒体交流影响力最大的活动。2020 年12 月28 日, 第六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举行,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中巴媒体合作”为主题,围绕新媒体发展机遇、媒体助力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中巴媒体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9]。在文化遗产领域,中巴两国的合作也在大步推进。2019 年10 月8 日,中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遗产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协议》,大力推动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等多个层面合作。 此协议的签订是中巴两国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而采取的有力举措。

(三)坚持“外交为民”,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重视夯实中巴两国民众基础,践行“外交为民”理念,不断拓展中巴人文交流渠道。 2014 年11 月,中巴签署《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纲要》,凸显要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人民在中巴合作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2018 年11 月,中巴发表《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打造新时代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将2019 年确定为“中巴产业合作年”,并就加快巴基斯坦特殊经济区建设,以及瓜达尔港新国际机场等项目落地达成共识。中巴双方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合作,赋能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红利造福巴基斯坦国人。

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共识,中巴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自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启动后,中国已连续6 年成为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 即便是疫情期间,2020 年中巴贸易额也达到174.9 亿美元; 我国已连续7 年成为巴基斯坦最大投资来源国,且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基斯坦创造了7.5 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则超过 100 万人[10]。 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国企业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协助当地民众解决医疗、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 中国电建专门为所聘请的巴基斯坦员工在工地上修建了清真寺、医疗设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了社区福利工程,捐建医疗中心、向当地医疗机构捐助先进医疗设备及药品。 三峡集团和特变电工公司向偏远地区赠送发电机、 太阳能灯、净水设备等物资。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践行企业责任, 为深化中巴两国之间人民友谊树立典范[11]。

总之,中巴双方都在合作中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为原则,在相互借力中共谋发展,改善了民众生活,提升了民生福祉。

三、“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巴人文交流面临的挑战

中巴两国人文交流基础厚实,诸多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 然而,在推动中巴人文交流的过程中也面临风险与挑战。

一是交流领域的进展、成效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有的如留学生教育、汉语教学、文化等领域交流较多,成果丰硕。 有一些领域较为薄弱,在合作模式、内容方面有待深化或拓展。第一,职业教育有待推进。伴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入推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 巴基斯坦2.1 亿人口中,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人口总数的63%, 但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导致技术型、技能型的劳动力匮乏。专业机构预测,自2016 年起,巴基斯坦每年新增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培训需求约为240 万个,但巴基斯坦国内现有培训能力只有17%左右, 职业技术培训需求十分强劲[12]。 这为我们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二,公共卫生领域还有待拓展。中国在医疗技术、医药、医护人员培养、医疗物资供应、医疗装备等方面具有优势,以此推动中巴公共卫生事业合作走深、走实。第三,在旅游领域合作还有较大空间。中国与巴基斯坦旅游合作起步较晚。2015 年11 月, 在中国-南亚国家旅游部长圆桌会议中,原中国国家旅游局与巴基斯坦旅游发展公司第一次就旅游合作进行洽谈。 2021 年9 月16 日,中巴举行 “中国-巴基斯坦双向旅游推介会暨中巴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揭牌仪式”,双方签署了《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倡议》, 标志着中巴旅游向一站式服务跨出关键一步。 此外,科技、青少年与妇女、智库建设、体育等领域,也有待中巴双方寻求共通点,不断创新合作内容和模式,以深入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

二是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 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全长3 000 公里,所经过地区部落势力强大,地方保护主义强势,恐怖分子猖獗,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形势严峻。根据巴基斯坦宗教和平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自2013 年至2019 年间,巴基斯坦境内发生了4 850 起造成人员伤亡的袭击事件,共导致无辜平民 7 918 人死亡,15 145 人受伤[13]。 近两年,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如2021 年4 月21 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奎达市遭汽车炸弹袭击,导致至少 5 人死亡、13 人受伤。 同年 7 月 14 日,巴基斯坦开普省遭恐怖袭击事件,造成9 名中国人员及3 名巴基斯坦人员遇难,多名人员受伤。 2022 年3 月,巴基斯坦开普省白沙瓦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令人担忧的是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排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在俾路支人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导致部分俾路支政治组织只考虑族群利益,怀疑、排斥以旁遮普人为代表的外族人,甚至寻求俾路支省脱离巴基斯坦[14]。 同时,从外部来看,巴印冲突是巴基斯坦存在的安全风险之一。巴基斯坦与邻国印度之间就克什米尔问题矛盾由来已久。仅2020 年6 月这一个月间,印度与巴基斯坦多次发生边境纠纷甚至是武装冲突。因此,各种不利因素纠合使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趁文化分裂与隔离不断渗透,妨碍正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阻碍经济走廊沿线文化产业发展,干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5]。

三是机制、 平台联动效能有待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巴之间陆续签订系列重要的经贸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等,这些协议基本是中巴两国政府高层推动签订。由于巴基斯坦政局的不稳定及官方与地方族群利益的矛盾等因素影响,某种程度阻碍了中巴经贸、 人文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就中巴人文交流来看,无论整体的运行还是决议的下达乃至具体项目的投入实施,大致上是秉承“自上而下”的脉络和逻辑,更多的是强调政府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而中介机构的独立性相对有限[16]。政府机构统筹把控力强,具有缩短协调时间,从而有利于更高效地实施具体项目的优势[17]。 这一“自上而下”模式由官方进行顶层设计,搭建合作的基本框架,但在一些具体项目策划、执行力量方面基本分属不同部门。 如果要在国家与地方之间、不同部门或机构之间形成协作联动机制, 使项目的谋划、推动与实施取得明显成效,首要的是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的积极性,为地方、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人文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制,使人民真正成为交流的主体[18]。 伴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步入新阶段,各种层级和形式的官方、半官方,以及社会力量、民间组织等多元角色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在主体间实施动力转换并构建长效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题域。

四、“一带一路” 背景下深化中巴人文交流合作的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9]。 这对中国与巴基斯坦构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引示意义。中巴两国在战略对接、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为中巴两国构建成“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同时,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前景广阔。未来中巴人文交流在以下领域需持续发力。

第一,深化交流机制,强化友好城市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中巴两国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和政策协调。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扩展到与巴基斯坦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合作,这将促进中巴人文交流建构各种层级的机制与平台,以实现战略、规划及具体项目活动的有效对接,尤其是需要双方充分利用已有高层会晤机制、磋商机制等,不断畅通交流渠道。同时,未来推动中巴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还需增强友好城市建设。一是参与主体应该以国家层面为引领,地方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尤其是要发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这一专门机构优势,为两国地方政府、友好城市之间牵线搭桥。 二是深化统筹协调机制, 建设中巴友好城市的直接联络、沟通渠道,平稳有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如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于2019 年首次举办,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021 年12 月9 日,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通过《中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宣言》,为中巴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提供新动力。三是以共建中巴经济走廊为牵引, 以产业合作与项目合作为重点,将中巴两国人文、经贸、投资、安全防务等紧密结合,不断深入推进交流合作的内容、领域和范围,要同向发力,共谋发展,使巴基斯坦广大民众得到实惠。四是中巴双方要精心组织系列庆祝活动,为“中巴友好交流年”“中巴友好城市年”“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等品牌活动注入新内涵,焕发新光彩。

第二,顺应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新形势,积极对接巴基斯坦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留学深造、职业培训、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合作。 推动中巴校企合作模式, 增强对急需紧缺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以培养具备现代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学科专业的布局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尤其是顺应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广泛影响,推动教师、教法和教材的全面变革。 对照2017 年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的《高等教育2025 愿景》,通过实施智慧大学、教育云和服务、教育和研究网及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四大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教育项目,推动中巴高校学生互访,打通科研人文交流通道,加强线上合作,共建智慧教育体系[16];此外,要积极引导中巴两国开展政产学研用相融合,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三,持续推进卫生、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构筑中巴健康走廊而共同努力。 2022 年2 月6 日,中巴两国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同意发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功能, 并希望两国在卫生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同意构建中巴健康走廊。 健康无国界,在传统医药、疫苗生产和疾病监控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是中巴双方共同愿望。如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中巴两国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疫情之初, 巴基斯坦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向中方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巴基斯坦出现疫情后,中国立即组建派出医疗专家组,援助多批防疫物资。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 巴基斯坦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疫苗的第一个受援国, 巴基斯坦军队也是第一支接受中国军队新冠疫苗援助的外国军队[20]。 中巴双方团结协作、共克时艰,为其他国家、地区间合作做了示范。因此,中巴双方要发挥“中巴医学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的辐射效应, 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沟通、交流,不断提升突发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通过临床技术、医药研发等方式,为提升巴基斯坦医疗卫生水平提供帮助,如通过留学、访学、进修与短期培训,以及举办学术活动等形式,加强中巴双方医务人员等的交流培训。“中国拥有丰富的医疗保健设施, 共有800 万名医护从业人员, 其中共有300 万名执业医师、80 万名外科医生、600 万名护士、27 215 家医院。 巴基斯坦希望与中国开展医护人员的交换项目,以此来训练巴基斯坦国内的医护人员。在巴基斯坦,共有175 000 名登记注册的医生,其中大部分医生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训练, 同时医院也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巴基斯坦医学与牙科委员会、卫生科学大学和巴基斯坦医师和外科医师学院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医疗和外科手术培训。 ”[21]同时, 中巴双方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共同研发医药产品和制药技术。巴基斯坦也具有较好的传统医学基础, 能对疫情防控发挥积极作用,如借鉴中国的中医药抗疫经验。中巴两国未来在中医和中草药方面加强合作势必前景广阔。

第四,不断创新形式,推动中巴青年交流互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青年在未来中巴关系发挥作用寄予期待,他指出中巴要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要鼓励两国青年一代多交往、多交流[22]。 未来中巴青年应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64%的人口在30 岁以下”,“巴基斯坦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3 岁,青年群体占到两亿人口中的绝对多数,在其议会共和制政体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与经济发展的中坚”[23]。 强化中巴两国青年友好往来,传承中巴友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坚持做好中巴两国互派“百人青年团”品牌活动,形成固定、高效、可持续的双向交流格局;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共同参与相关活动;拓展交流内容,如从互派留学生到夏(冬)令营、旅游、游学、科技、文艺、体育、会议、论坛等多渠道开展交流;鼓励、资助中巴青年参与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 使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在科技、文化、教育、能源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未来中巴产业合作、贸易互通日趋深入,青年在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第五,共筑安全屏障,营造和平环境。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不仅对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还对深化中巴合作、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生干扰。 因此,开展安全防务的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是中巴两国共同的利益和愿望。一是要继续保持两国高层交往和相关部门沟通,积极开展恐怖袭击事件的预警和形势研判。 二是要深化中巴安全防务工作的磋商机制,不断深化在反恐能力建设、人员培训、联合反恐演习、装备技术、院校交流等领域合作。三是要借助包括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在内的各种多边机制,联合打击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2001 年开始,上合组织陆续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打击恐怖主义、 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6—2018 年合作纲要》等,提出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宗旨和原则。2017 年6 月24 日至25 日,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分别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总统举行多次会谈,促成共建危机管理机制。 同年12 月24 日,中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俄罗斯、土耳其等一同出席六国议长会议,围绕反恐等主题进行磋商,发表《伊斯兰堡宣言》。 12 月26 日,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北京举行三方外长对话,并就不加区别地打击一切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这一议题达成共识。 通过这些高层会谈和协定,为中巴开展安全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由于巴基斯坦为上合组织观察员,“不但有助于其加强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为中巴两国的传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制性平台。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和亚信会议机制这两个区域合作平台,不仅可以打击恐怖主义、‘东突’恐怖主义等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安全局势的力量,而且对推动区域合力反恐也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24]。 通过多方借力,中巴两国对提升安全防务能力、筑牢安全合作根基充满信心。

中国与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在建交70 余年中, 中巴关系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关键在于两国从全球化角度出发,以维护对方国家核心利益为基础,在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频繁的高层互访和各领域、各层次的交往中,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与时俱进、互利共赢”[25]。 两国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就是有力印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为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巴基斯坦应对大变局而采取的新一轮战略调整提供了正面支持和有利条件[26]。 在当下世界各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巴人文交流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助力中巴两国互联互通、共谋发展,为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而提供新动能。

猜你喜欢
中巴走廊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你偷走了我的心
——中巴建交七十周年主题推广曲
神奇的走廊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中巴建交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