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强与《中国关中社火》

2022-04-08 16:58郭劲
摄影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火宝鸡市摄影

郭劲

2013年2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河北乡程家园村,社火队开始入户游演之前,一个女队员站在大柏树下,吃完最后一个糖葫芦再去追赶队伍。

《中国关中社火》专题摄影集完整记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社火游演、脸谱、扮相的三大部头,令人眼前一亮,让观者称奇叹服。文化学者马未都曾评价:“今天,我们看见这一幅幅如同绘画般的记录,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为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孫晋强因《中国关中社火》一书在抢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第六届华人榜“人文奖”。《中国关中社火》也在荣获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后,又荣获“班尼印制大奖”。2016 年,孙晋强的“记录瑰宝,传承文明—中国关中社火”摄影展在美国联合国总部举行,孙晋强也应邀在斯坦福大学举办“中国关中社火”专题艺术讲座。

远古时代的人对生死和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兴,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继而获得心灵的解脱,从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社火文化。到宋朝时,南北社火已比较普及。关中地区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周秦汉唐等朝代都在此地区建都立业,如今,更是中国一带一路的起点。因此,关中地区的社火尤其具有中华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功力,精彩的艺术记录,立体的表现方式,将《中国关中社火》打造成一项深具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成果,也让中国社火之光惊艳世界。

2014年2月,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河北乡李家下村社火会,化装师精心为装扮“净脸”的社火队员化装。

民国以来,是中国传统变化最快的一百年,有形与无形的文化消失大半,社火也是这样。幸好我们中间还有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即将消失的文化保留在面前。

《中国关中社火》是一部影像艺术的表现力作。这是一个全面酝酿、精心设计、周密运作的非遗文化表现项目,也是一个挑战极限的摄影工程,已成为一部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录典范之作,也将大大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社火在华夏大地延续千载,有着丰富的社会哲理和文化内涵。这一源于远古蒙昧时期并伴随社会进化而演变的民俗活动,寄托了世世代代农民群众朴素的心理祈愿,融入了他们的观念信仰和道德规范,其中蕴含的君子之道、善恶之辨、公廉之气、孝节之义等公序良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传承轨迹。百姓喜闻乐见,民众雅俗共赏,教人向善厚德的民间社火,不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策划者和摄影师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系统、艺术地表现这一文化成果,其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及收藏价值不言自喻。

2012年1月30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南镇郑家沟村社火会老艺人为装扮周仓的社火队员化装。

您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社火”带到美国联合国总部,在那里举办“记录瑰宝,传承文明—中国关中社火”摄影展,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了“中国关中社火”文化讲座。能否分享一下您收到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反馈。您认为是什么让“关中社火”的影像不仅在国内“火”了,还一直“火”到了大洋彼岸?

不论种族肤色或文化背景有何差异,人们都有对精神的需求,都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探寻愿望。这些年来,我致力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虽然形式各异,但本质都承载着中国人对精神需求的表达。在选择展陈作品时,我没有太多考虑文化差异的问题,就是想把我们从古至今创造的美好东西,展示给世界更多国家更多民族的朋友们,现在回看摄影展和文化讲座举办的效果,我认为讲的故事大家都还爱听,拍摄的东西大家都挺喜欢。这种表达是靠影像艺术完成的,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通过不同传播介质实现的,我是依靠画面和视觉传递交流“关中社火”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在米兰世博会和联合国总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通过观赏我带去的摄影展览,读懂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节庆民俗、生物山水的热爱和顶礼,唤起了每一位观赏者由感动形成的共鸣。斯坦福大学里都是来自各国的优秀学子,在那里举办文化讲座,不仅要有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影像内容,还要通过语言对影像内容进行大量补充,能够同他们交流互动,把影像还原成鲜活的信息载体,我非常高兴。虽然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完全没有出现沟通障碍,反而拓宽了我们彼此了解和欣赏的空间,只是因为内容涉及的领域广博,辛苦了帮助翻译的朋友。

《中国关中社火》从拍摄到出版用时8 年,其中一定历经了很多,您可以分享一些心得与经验吗?

我喜欢摄影,就是因为它既有客观记录的功能,又有主观情感的表达,能够将主观感受与客观表现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中国关中社火》由我独立拍摄完成,拍摄过程历时6 年,设计制作与出版又用时2 年,摄影集才大功告成,可谓是我们大家共同呕心沥血的倾情之作。

项目策划之初,我请来专业人士论证把脉,力求使拍摄方案能够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方案确定后,我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拍摄,秉持原生态的真实原则,全面、系统、真实地把这一项壮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程记录下来。

要做到这点十分困难。为了获得真实的社火场景,我是每年正月初五就出门,不分昼夜地奔走在关中东府、西府的区县、乡镇和村庄,详细了解社火的历史和现状,追踪拍摄社火的化装和游演过程。借助《中国关中社火》画册,关中社火这一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影像被梳理表现得生动具体、清楚明白。

2010年2月21日清晨5时许,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曹家湾村社火会化装现场,几个年轻的社火队员等待老艺人曹彦荣为他们画花脸。社火表演最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就是花脸扮相。画一个花脸装要经过打底色、定眼窍、吸油、勾白、填色、提醒等6 道工序,如果是画疙瘩脸,还要在勾白之前先用白麻纸加浆糊,将从一端打破的鸡蛋壳精心地粘到脸上。

2012年2月2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王马嘴村庙会广场上,附近各村各种类型的社火轮番表演,社火队员和村民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大家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这也是千百年来,民间社火交流提高的一种方式、一个途径。

《中国关中社火》含社火、脸谱、扮相三部分,每一部分既独立成篇,又立体统一。既汇集了明清以来的社火脸谱粉本,也有每个扮相的历史掌故,力求把社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升华到一个非凡的高度,同时兼有艺术性、文献性、学术性、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

虽然《中国关中社火》已经出版了,可我觉得拍摄关中社火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我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总想把民间的社火图谱、人物故事、游演形式更细致完整地抢救记录、保存下来。

您曾说拍摄关中社火是回报第二故乡关中大地的情感载体。您觉得摄影人在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回馈社会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

我出生在江苏徐州,当兵来到陕西,在陕西成长,成家,成业。几十年下来,我对陕西有了很深的感情。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通过陕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生活等多角度展示当代陕西的魅力,是对养育我成长的三秦大地的真情表达与回报感恩。

摄影有客观还原记录和主观情感表达相融合的特点,和诗人画家一样能够便捷地表达主观情感。随着数码科技不断更新迭代,摄影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觉避免出现虚假、低俗、侵权等问题,要引领正能量传播,不可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病态心理。

您的摄影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拍摄主题包括世界各地自然风光、野生动物、非遗文化、民俗人文等,兼具形式美、韵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通过人文或纪实摄影作品来记录时代很容易理解,那通过生态摄影作品,也能达到记录社会生活、记录时代进程的目的吗?

我在主观上没有对摄影题材进行限制,而是从自身个体经验出发,以一个朴素的体验者去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对生灵的认识。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現代化城市社会迅速转变。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原本在农村盛行的许多民俗活动,因人口迁徙开始快速灭失,社火就是其中之一。我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有责任把这种传统文化完整全面真实地用影像记录下来。于是,我从2010年春节开始,抢救性地进行拍摄记录,连续6 年深入关中农村拍摄社火专题,足迹遍及渭河南北的十多个区县和数十个乡镇、上百个村庄。关中农村父老乡亲对社火这一民俗活动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促使我在探究关中社火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带着诸如这项民俗活动为什么会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它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以及它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等思考进行有目的的整理记录,现在看来它们的人文价值随岁月远去而愈显弥足珍贵。在生物和自然方面,我也拍摄了好多年,其中还有很多给我带来成就感和荣誉感的作品。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生态摄影作品,有一些曾让我们感动的景物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当时已濒临消亡的东西,因为外部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已经在自然界中灭失了,让人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希望更投入地抢救处于危险境地的美好事物。所以,生态摄影同人文或纪实摄影一样,也记录着时代印记和时代进程。很庆幸我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我的心愿就是尽全力将世界上自己能见到的各种“活化石”系统地记录下来。

2013年2月17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河北乡李家下村社火队在村民院落前的空地上表演连枷棍社火。

在您看来,好摄影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拍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又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

一个艺术家或者说一个摄影师,首先要做到真诚,真诚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我的兴趣就是摄影,摄影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东西。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看世界、看社会、看自然、看人性,我从镜头里找到了温暖的阳光,我拿作品滋养了自己的心田,我用真情回报了社会的恩赐馈赠。

2012年1月31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南镇纸坊村表演地台社火,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摄影人。地台步社火又称夜社火,是山区农村在晒场或庭院点燃柴草、打着火把,利用其光亮表演的社火。它既是祭神,也是娱乐,不仅有化装和造型,还有武打、道白和音乐演唱的曲调,能够综合表演一出戏剧故事,有别于其他社火的哑剧式表演。

2013年2月,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党家河村表演地台社火的人们回家途中夕阳下的剪影。

我以为一个摄影人,应该是天赋、勤奋、知识、眼界、敏感,还有同情心的素质集合。坚持专注于一个摄影领域,还需要大量阅读和广泛涉猎,了解摄影之外的相关知识,推倒无知造成的狭隘思维对摄影的限制藩篱,努力突破摄影极限进行大胆尝试。在坚持不懈地跋山涉水、追寻踪迹的日子里,将心中的追求与现实的精彩不断趋近完美重合,在潜心研究摄影器材、熟练掌握新摄影技术、钻研相关美学理论的实践中,用自己的镜头,传达出自我与自然、与生灵、与世界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社火宝鸡市摄影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闹社火
宝鸡市人民医院简介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董小龙赴宝鸡市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火,耍起来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