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表现力在中小学校园活动中的重要性

2022-04-10 02:02徐慧娴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徐慧娴

摘 要:随着舞蹈越来越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表现力已成为舞蹈教育的重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校园文化发展和中学生成长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舞蹈表现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的方面进行本文的写作。并针对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舞蹈表现力;校园文化活动;提升策略

一、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在校园艺术活动中的现状和意义

1.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校园发展的灵魂,是人们心灵凝聚、学校形象展示、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它是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延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不可比的。而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各类知识讲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辩论赛、演讲赛、文学社、文艺汇演等等,成为展现校园文化强大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表现效果最明显、参与度比较高、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最强的就是参与学校舞蹈队或者舞蹈社团去学习并展示舞蹈。舞蹈队和舞蹈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通过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展示,从而传播校园文化。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情感传达往往需要舞蹈表现力的支持。然而,舞蹈表现力现阶段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只提高了学生舞蹈技术动作上的规范性。虽然学生能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点,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舞蹈作品的真正内涵,造成他们无法体会舞蹈的艺术之美,从而舞蹈表现力也缺失了。所以,在舞蹈表演完之后,即使舞蹈演员穿着华丽的服装,但观众仍然感觉不到舞蹈的内涵精神,没有情感的表达,舞蹈就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舞者的舞蹈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

2.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意义

首先,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促进了舞蹈有更好表现,传达了作品精神内涵,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发展,与此同时,在舞蹈排练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大家在建立团结协作的关系下,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次,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由原本的只会展现毫无感情的肢体动作到赋予舞蹈作品真正意义,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使觀众得到共鸣。第二,可以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比如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劳逸结合的条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第三,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美的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第四,提升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以及舞台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中积累经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胆量,更利于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展现更好的舞台。

二、影响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对于舞蹈教育这方面已经开始重视,现阶段的艺术培训机构也是目不暇接。选择给孩子学习艺术的家长很多,有的还不止学习一门两门,选择学习舞蹈的孩子挺多,年龄一般都在低年级阶段,往往越往高年级阶段,大部分家长部分家长比较偏重于学习,一心想要学生在文化成绩上取得成绩,为了能让孩子专心学习而放弃学习舞蹈。这种情况跟孩子所处的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家长给孩子灌输学习舞蹈没用,只用专心学习文化课就可以的观念,孩子自然对舞蹈越发不感兴趣。相反的,家长如果积极鼓励孩子学习舞蹈,那孩子则会对舞蹈更有兴趣,孩子愿意在舞蹈上下功夫,这个时候再收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表扬,那么孩子学习舞蹈的动力变更足了。同时,有些任课老师觉得排练舞蹈比较耽误学习,不太配合舞蹈队的工作。因此,这对舞蹈活动的展开,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的环境。教方面主要指师资,一个好的舞蹈老师擅于主动开发学生舞蹈表现力的能力;擅于从各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等;擅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擅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督促学生课中、课后的练习。另外,学习的场地也要合适,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去学习。一个舞蹈房如果太小,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舞蹈动作的施展,动作都做不好,那么舞蹈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一个舞蹈房的光线太暗,那会造成一种压力,影响学生的整体情绪不高。总之一个好的舞蹈房是比较重要的。

最后,表演的舞台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同样的,如果舞台太小,那么对动作的施展有影响,那么对舞蹈表现力也会造成影响。舞美对舞蹈的表现力有很大的影响,舞美主要是指的灯光、音响、道具、服装等等,一个舞蹈的完美展现离不开舞美的辅助,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塑造舞蹈作品,放大了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视觉上更容易抓人眼球,营造适合这个舞蹈作品的氛围,从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传达舞蹈作品的真正意义。

三、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1.教师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的策略

教师主要可以在三个方面去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第一,教师对舞蹈内容的把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舞蹈基础和功底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要逐步使舞蹈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简单舞蹈动作反复练习,使舞蹈动作做到熟练且稳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直观的讲解或间接启发,让学生体验舞蹈作品中蕴含的内涵与意义,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困难动作进行改编或适当的删减,其余动作也要做到逐步分解示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牢牢把握动作要领,并让学生体会舞蹈动作设计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设计内涵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

第二,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对舞蹈内涵的领悟力。但理论知识的教学往往教师讲的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因此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学习方法去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在讲解过程多说一些教师的自身理解,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点,而不是学习枯燥的文字,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舞蹈理论知识中不同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兴趣。另外,舞蹈表现力最终需要通过动作表现出来。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

第三,教学监督答疑辅导,提出问题后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要保证孩子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教师课上认真讲解,课后也可以采取在网络平台上传舞蹈教学的示范视频,使舞蹈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反复观摩学习,深入舞蹈学习。

第四,通过学生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以促进舞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舞蹈表现力的提升不是一瞬间的过程,需要反复的练习与改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开明的环境,及时接受学生关于舞蹈教学的疑问与建议。通过学生提问的形式直观地了解学生在舞蹈表现力提升上的困惑,有助于调整舞蹈表现力的教学。

2.学生促进舞蹈表现力提升的策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要素之一。因此,我总结了以下三个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促进自身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的方法。

第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一定要从心里去接受、喜欢舞蹈,才能把一个舞蹈完整的表现出来,使观众得到共鸣。其实,既然选择了加入舞蹈队,就应该努力坚定不移的去接受并爱上舞蹈表演这件事,主动学习研究舞蹈,用积极的态度感受舞蹈的真谛,了解自己所演绎舞蹈角色的性格和感情特点,真正的投入舞蹈表演中,展现最震撼人心的舞蹈。

第二,增加学习舞蹈表现力的间接经验。对于不能理解舞蹈作品中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思想意義,可通过增加间接经验的方式增进对舞蹈的理解。比如,可与有相关经历人群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对舞蹈内涵的疑问。另外,还可以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像资料,学习其优点。最后,我们还能够通过、文学资料的收集与查阅,间接感受舞蹈设计背后蕴含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精神,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舞蹈表现力。

第三,增加学习舞蹈表现力的直接经验。首先,学生可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提高舞蹈基本功能力,练习技术技巧等等,扎实基本功。其次,可以多听音乐,提高音乐节奏感,提高艺术素养。然后,体验和观察生活,培养艺术领悟力、想象力、创造力。然后,我们可以多参与节目表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太低,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情绪,容易在表演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勇敢的战胜自己的心理恐惧感,鼓励学生大胆的往前迈步,只有自己战胜自己,用心打动自己才能用精湛的表演打动现场的观众。

参考文献:

[1]黄世贸.少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2]王佩英.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莫艳.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艺术版,2016,(08).

[4]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8):52.

[5]黄露斯.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8,(04):89-92.

[6]刘丽.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策略[J].戏剧之家,2018,(04).

[7]智格格,鲁婷婷.对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探讨[J].黄河之声,2019,(05).

[8]饶莉娜.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8(21):134-135.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