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2-04-10 01:27陈峰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9期
关键词:密度计液体密度

陈峰

随着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教育教学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变得更加有意义。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自2018年开始就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成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心组”,以初中物理为示范学科,聚焦多种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案例、微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应用成果。本文梳理了之前的研究成果,从丰富内容体验、改变评价方式、变革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介绍几何画板、虚拟仿真实验室、“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案例。

一、丰富内容体验,让内容直观形象

物理学科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重视对情景的构建,许多物理问题都是理想化了的模型,如果学生缺少足够的体验,将不能有效地构建模型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几何画板等,不仅可以将实验场景再现,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重要现象及步骤,还能够模拟一些真实实验无法实现的场景,帮助学生进行三维空间想象。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将抽象、静态的物理模型直观化、动态化,让难以准备的实物数字化,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其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案例1:用几何画板模拟油量表的模型

油量表模型包括了杠杆、滑动变阻器、电表等多个物理要素。初学变阻器的学生面对这一复杂问题时,难以辨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上该模型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需由静态到动态分析,认知梯度较高。借助几何画板设计动态的油量表模型,可以观察油面变化时,杠杆转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改变,将电压、电流、电阻的变化关系加入其中,借助几何画板自带的计算功能,可以动态地显示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如图1),直观地观看到电流的变化情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案例2: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

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模拟真实实验情境,学生利用仿真实验室平台,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这一结论的得出,学生很难总结并理解记忆,尤其是表述三线的顺序问题。在真实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观察不到反射光到底在哪个平面中,因为现实的实验中是看不到法线的。虽然法线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但其对描述反射光所在的平面是至关重要的。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当显示光路的纸板没有垂直立在平面镜上,入射光沿着纸板斜射到平面镜上,此时会显示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同时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反射光的位置(如图2),帮助学生进行三维空间想象。

二、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有趣及时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设置许多问题来组织教学,也会设置一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然而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每次提问只能由个别学生回答,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就降低了课堂评价的效果。在传统的练习评价中,学生要等到教师批改完再发下去之后,才能获得反馈信息,这就错过了练习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在小组合作当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仅仅能展示一到两个小组的作品,其他小组讨论交流的闪光点就很难被发现。借助“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改变评价方式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抢答、观点云、趣味练习等课堂互动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分组练习、全班练习等评价形式可以及时收集学生课堂反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教师可以运用“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中的作业、学习墙等功能,将学生上课时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发送给学生再次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后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本阶段学习情况。

案例: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是密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师借助“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拓展这节课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策略,反馈及时可控,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活动一:学生来“找茬”。播放学生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操作视频,全班学生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找出视频中不规范的操作,通过“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中观点云工具发表观点,学生们的观点就会在屏幕上滚动出现。通过这一工具,不仅教师能实时了解到学生的观点,学生之间也可以看到同伴的观点,还可以为同伴的观点“打call”。结束收集后,学生们的观点将被归纳整理,形成词云图,实现对实验操作的精加工。

活动二:巧测液体密度。教师提供器材,如精准秤、圆柱形容器、水、刻度尺、膠头滴管等,学生设计实验,画出实验步骤简图。教师运用“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中的互动功能,通过主观题形式发送小组合作任务。通过“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还能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中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测量方案有如下两种:方案一,相同体积(高度)比质量(如图3),密度表达式为;方案二,相同质量比体积(高度)(如图4),密度表达式为。

活动三:设计制作密度计。对活动二中学生生成的两种方案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和多维加工。方案一中,当测量不同液体时,只要将液体倒至标记处,测出液体的质量,即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如果我们事先将精准秤的示数对应的密度值算好,并制成表格(如表1),该精准秤就成为一个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只要将液体倒至标记处,测出液体的质量,通过查表即可得到液体的密度值。为方便学生理解和使用该密度计,教师通过“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中全班练习工具发布如下练习:1.液体的密度为2g/cm3,对应的液体质量是    ?2.观察精准秤背面的相关信息,该密度计所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是    ?3.理论上,可以鉴别的液体密度最小差异是    ?

方案二中,在圆柱形容器上标出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对应的深度,每次倒入容器中的液体质量相同,从标度上就可以读出液体的密度。实验中控制每次倒入容器中的液体质量为70g,测得倒入70g水的深度为7.2cm。教师通过“金陵微校”在线学习平台中全班练习工具发布如下练习:计算出液体密度与表2中的密度值相等时,密度计中液体的深度h,并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在容器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学生思考:制作好的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所制作的密度计刻度线有什么特点?如何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以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三、变革教学模式,让学习能动自主

“双减”政策的落实,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并非只能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微课视频资源。在常规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也进行一些规定的观察与实验,但由于工具、资源和时空等限制,学生的探究实验非常有限。在课前或者课后提供相关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物理深度学习。

案例:制作简易投影灯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直是初中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书本上提到的投影仪或者幻灯机学生几乎没有见过,缺少客观的体验,很难对该物理知识有深层次的认识。其实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常见,夜晚路边商店门口地面上旋转的logo,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即图5所示的投影灯。利用两个矿泉水瓶(直径不同)、手电筒、焦距10cm的凸透鏡、手机贴膜(作为幻灯片)等工具便可制作一个简易投影灯(如图6)。

教师可以拍摄制作过程并制作成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在多次观看微课视频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和制作。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投影灯探究实验效果,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要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屏幕上的投影画面是何种性质的成像?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怎样的条件?投影的画面是左右颠倒的,应如何摆放投影片?画面不清晰,你打算如何调整?要使画面变得更大,如何操作?

四、结语

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体验,改变评价方式,变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同时帮助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让教学变得简单,让学生热爱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应立足应用,靶向教学,激发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部驱动力,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密度计液体密度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核子密度计在聚乙烯聚合流化床反应器的应用
浮力的应用——密度计
液体压强由谁定
制作简易密度计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