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合集》10405正之“”字考释*

2022-04-10 02:04陈子君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春桃宗庙卜辞

陈子君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本文认为甲骨文字与、所从的形体相同,和旧释为“瓒”的、都应是“勺”的象形初文,在卜辞中指代宗庙建筑,可从何景成读为宗庙之“庙”。《甲骨文合集》10405 正、10406 正“五日丁丑,王宾中丁(勺-庙),在(庭)阜”中的“”表示从阶梯往下走的动作,隐含了跌倒的结果。此句大意为到了第五天丁丑,王在中丁庙举行完宾祭后,走到庭阜准备下阶梯时,发生了跌倒的事件。

1.前言

历无名间类常见以下字形(暂记为A):

此字旧多释为“祼”,《诂林》按语认为A 释“祼”不可据(于省吾主编,1996:2716-2717)。贾连敏(1998:96-111)指出A象祼祭的瓒勺,当释为“瓒”,在卜辞中用为“祼”,后人多信从此说。黄天树(2007:243)曾指出A 可能指祭祀场所,为宗庙之类。王子杨(2013:335)同意其说,并将A 释为瓒勺之“瓒”的初文,认为A 在卜辞中表示一种宗庙的建筑。我们认为A 能否释“瓒”仍可讨论。

出组、无名组、黄组常见(《合集》30330)、(《合集》32716)字(暂记为B),旧释为勺、升、必、半等(于省吾主编,1996:3235-3241),以“升”字说影响最大。王子杨(2013:339-345)指出B 字用法和A 字基本没有差别,应该是表示同一个词,其用字不同是由类组差异造成的,“凡是无名组卜辞用‘B’的例子,历无名间类卜辞则改用‘A’,这当是不同类组卜辞所用文字形体不同导致的。‘B’和‘A’表示的同一个词是没有问题的。”他认为A、B 字应读为“祼”。

(一)祖先+A / B

丙午卜,父丁A 夕岁一牢。(《合集》32448)

其又岁于父甲A 牢。(《合集》27442)

己亥卜,行贞:父丁B 岁牢牡。(《合集》23214)

癸丑卜,王贞:翌甲寅王其宾父丁B。(《合集》23248)

(二)二+A / B

鬯,卯于二A 叀牡。

二A,翌…乙眔祖乙。(《合集》27206)

其登新鬯二B 一卣,王……(《合集》30973)

辛卯卜,贞:王宾二B 登,亡尤。(《合集》38696)

(三)于/在+A / B

…其祷于A,其射。(《合集》30601)

甲午卜,其祝岁于A。二牢。(《屯南》246)

贞:翌丁亥其又伐于B。(《合集》27001)

…子卜,祝才(在)B。(《合集》30364)

(四)A / B+祭法

丙子卜,夙A 岁。(《合集》30745)

丙辰,A 岁勿牛。(《合集》30935)

B 卯叀羊。(《合集》30361)

B 岁肆尊,王受又(佑)。(《合集》30728)

我们从上引例子可以看出A、B 字在卜辞中有相同的用法,且在用法(三)“于/在+A/B”中显然指代某种宗庙建筑。

王子杨还指出宾组、历组卜辞有“祼”字异体,其字形和辞例如:

以下对A、B 字的形义进行分析。何景成认为甲骨文B 字可能和春秋战国文字中从“少”、从“斗”或“毛”的字有关,如:

李家浩(1994:538-540)初释郾客问量、包山简之字为“瓒”。后来上博简《缁衣》出现字,郭店本《缁衣》异文作“雀”,曹锦炎(2007:345-346)认为应分析为从斗少声,他说“雀字本从‘少’得声,故可互作”。冯胜君(2002:451-455)也认为字应分析为从斗少声,由传世本《缁衣》异文作“爵”可将读为“爵”,并据此认为包山266字应分析为从毛从(爵)之字,怀疑它在简文中读为“勺”A少、勺音近可通,冯胜君指出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赵”字均作“勺”,可证小、勺声系相通。按:清华简《系年》“赵”字从少从勺作,亦可为证。小、毛音近可通,所以包山之字也可以从毛声,详参冯胜君文。。

何景成(2015:262-263)认为《集成》425 之字与B 字形体极为接近,很有可能就是由B 演变而成的,由上引字形从少声或从毛声,可推知B 也应该与“少”或“毛”的读音相近,结合B 在卜辞中用为宗庙建筑,则B 可读为“庙”,是设置先祖牌位以供祭祀的建筑。从甲骨文A、B 的用法和辞例来看,它们释为“勺”,读为“庙”能读通大部分卜辞,从辞义解释上看应该是可以相信的,但后来李春桃(2018:65-69)又对战国楚简等字形进行讨论,认为破读为“勺”的可能性较小、等字更可能释为“爵”。可见楚简等字形释为“爵”还是“勺”仍有分歧,则以字为定点将B 字释为“勺”仍存在进一步探讨之空间。

我们同意何景成将A、B 字释为“勺”,读为“庙”,但不必远求于春秋战国之字形,从A、B 字的形体和早期勺器的实物形制可以推断,A、B 即为“勺”的象形初文。

贾连敏(1998:111)曾指出目前所见商周时期的瓒主要有两种形制:

他认为图1 ①二器形是长柄瓒,其形制是杯形勺头,柄有曲直、宽窄之分,柄端多有尖似圭,柄中部有些有方形饰突出;图1 ②二器形是短柄瓒,其形制是罐形勺头,底有圈足,曲柄似圭,多成对出土A“长柄瓒”“短柄瓒”的命名参照孙庆伟(2015)。。何景成(2015:269)认为:

图1 商周时期两种形制的瓒

前文说过,我们认为“祼”字所从之酒器即“短柄瓒”,是“短柄瓒”的象形字。“△”(按,即A、B)为“宽柄斗”之象形字。由于两器形态接近,故所取象之字形体亦接近,这可能是以往学界将“△”也释作“祼”的原因。但既然“△”与“祼”的用法不同,意义有别,在字形上亦各有其发展脉络,因此,我们认为当将“△”与“祼”字区分开。

何文将A、B 字与“祼”字分别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祼”所从之酒器不是短柄瓒,而是斗器;A、B 不是宽柄斗,而是勺器。贾连敏指出图1 所谓的瓒,实际上是斗和爵。

李春桃曾对古代器物的瓒、斗、勺、爵有详细研究,指出“瓒”应是玉柄形器,而类似于图1②的宽柄形器,应该是“爵”B瓒、爵的形制分析参李春桃(2018:60-72)。。“斗”是器首呈杯状的长柄挹水器(如图2)。“勺”的勺首是浅盘状,勺柄较长,有的柄部较短,但中空可以插接木柄C斗、勺的形制分析参李春桃(2018:56-60)。。

图2 ①殷墟妇好墓所出铜斗; ②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所出铜斗;③张家坡M87 所出斗A图片转引自李春桃(2018:59)。

图3 蛙鱼纹斗B图片来自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1997:164)。

上文所示图1 ①和图3 的器形,与图2 的器物形制相同,显然即李春桃所说斗形器,其特点是斗柄的中部有方形或梯形的束腰(如图1 ①、图2 ①②、图3)。我们猜想这个方形或梯形的束腰可能是用来卡放斗器的,其作用是在挹取液体时,将斗临时卡放在觯或卣的某个特殊位置,避免沉入底部。商代晚期、西周早期斗的束腰逐渐消失,而斗柄变为弯折状(如图2 ③),应该也是同样的用途C有关商周斗器的形制演变,可参吴正英(2019:7-9)。。

勺与斗的区别是勺器之首一般较浅,且多作开口状(如图4)。从A 字形来看,该字更可能是“勺”的象形。卜辞中A 常见有以下写法:

其首部作开口状DA 字首部常写作两侧开口形,“祼”字字形如(《合集》27522)、(《花东》226)、(《屯南》1106)也写作两侧开口形,应该与单侧开口之字形无异。,首部下为短直柄形,柄形中部多有一短横,柄尾变宽大并作分叉状似鼎足,从尾部的写法看又近似“丙”形,如(《合集》20332)。将A 字字形与图4商代晚期勺器的实物相比较来看,勺器实物的勺首开口较大,与A 字写作开口状相合;勺首连接一段较短的柄銎,用以接插木柄,相当于A 字勺首与尾部之间的短细柄形;勺器柄銎中部多有钉孔,用来打钉固定木柄,在A 字形中表现为柄形中部的短横;勺器柄銎后端可加粗并饰兽面纹或刻铸铭文,A 字“丙”上的方块形可能与此有关;勺器柄銎后接插木柄,表现为A 字尾部的“丙”形把手。由上可见,A 字形体与商代晚期的勺器实物形制是紧密相合的,A 应该就是勺器的象形初文。A、B 的形体差异是由于取象角度不同,A 由正面取象作,B 由侧面取象作,虽然取象角度不同,但用法相同,实为一字,都应释为“勺”。

图4 ①此勺(《新收》1652); ②亚长勺(《花东》133 页图100); ③勺(《集成》9905)

综上,甲骨文A、B 字当是不同类组的勺器的象形初文,A 字从勺器的正面取象,B 字从勺器的侧面取象。A、B 字在卜辞中多用于表示宗庙建筑,可从何景成释为“勺”,读为宗庙之“庙”,则亦可释为“勺”,读为“庙”。

“置鼓”“置鼗”在卜辞中与祭祀活动有关,王子杨(2013:89)认为“置”是祭祀动词,“㞢”指侑祭,《合集》22543 的大意是对丁进行“置鼗”祭祀,又以百羌进行侑祭。与上引卜辞类似,《合补》10437 中的也可能和“侑”一样指祭祀活动,《裘锡圭学术文集》论集编按将释为“彡日”合文(裘锡圭,2012:38 注9),“其置鼓于大乙,,告”即指对大乙进行“置鼓”祭祀,又进行肜祭和祰祭A当然,也并不能完全否认释为“潮”字异体的可能性,《古玺汇编》0329 有“恭”之印,吴振武(1983:492)释为“朝恭”。此字从日从潮,当即“潮”之省讹,读为“朝”。甲骨文有可能与此字形有关,但目前仍缺少相关证据。。

李立新(2002:11-17)将甲骨文“囗”释为“庙”,他认为根据洹北商城一号基址建筑来看,商王室宗庙应为四合院式的结构,甲骨文“囗”字“正是这种四合院式的集合宗庙群的标符,因而可释为‘庙’字”。按,甲骨文“囗”字可以用作祭祀场所,理解为类似“庙”的建筑是没有问题的,但径释为“庙”似乎只是一种推测,学者旧多将此字释为“方”,读为“祊”,训为“庙”B相关说法可参刘源(2009:131-160)。,从字形看,似乎比径释为“庙”更有说服力。

3.《甲骨文合集》10405 正、10406 正释读

再回头看《合集》10405 正、10406 正:

(1)戊午卜贞,妇石力。

韦心滢(2017:124)指出《合集》22099 是为怀孕的妇石祭祀先祖以求生男。韩江苏(2020:104-115)释字为“肚”。“石,疾(),不匄”大意是妇石从阶梯走下来,不小心摔倒了,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了惊吓,但没有祸害。“”字实际隐含了从高处往下走时摔倒、跌倒的动作,是因为跌倒了,妇石才会“疾肚”。赵平安(2009:85-86)释《合集》7153字为“达”,“达若兹鬼”之“达”当“致”讲,表示“让……来”或“让……去”,这里指让鬼来。“在(庭)阜”和《合集》10405 正的“在(庭)阜”句式相同,结合《合集》22099 的释义来看,应该也隐含了摔倒、跌倒的意思,可能是鬼在庭阜下阶梯时摔倒了。

2001年9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洹北商城宫殿区30 余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其中一号基址规模最大,它是由主殿、双面廊庑、东西配殿、中庭、南庑单面廊、门塾、门道构成的大型宫庙建筑,主殿和南部门塾的中部是一大块封闭式大庭院,主殿通向庭院有九个木构踏阶,甲骨文“庭阜”相当于主殿前廊与踏阶之间形成的宽3 米、高0.6 米的露台平面(宋镇豪,2013:21)。从基址的复原图(参图5)来看,王从宗庙主殿祭祀完以后,应该是先经过庭阜,再下阶梯到庭院,“王宾中丁庙,在庭阜”是指王在中丁庙举行完宾祭后,往外走到庭阜准备下阶梯的时候,发生了跌倒的事件。

图5 一号基址主殿复原示意图A图片采自唐际根等(2010)。

4.结语

猜你喜欢
春桃宗庙卜辞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桃花妆
春桃烂漫俏争春——浅析“三足春桃”的造型艺术与贴塑之美
论电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观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别把婚姻演成戏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试论辽朝太祖时期的宗庙制度构建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