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2022-04-11 01:46李博薇
关键词:双碳产业结构河北省

李博薇,乔 宏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高附加值、低碳环保产业现阶段占比偏低。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资源消耗、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尤为显著。这已成为社会公众享受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成果的阻碍,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社会基本需求由高能耗逐步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转型的现实需求。2016年3月,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第一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正式提出“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1]。同年8月,央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已正式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且政府明确支持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的国家之一。2018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将绿色金融相关建议写入公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色金融共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金融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也均有提及。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工业发展较快,许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处于粗放生产状态,加之京津重工业向河北省转移,增加了河北省的能源消耗,空气环境恶化[1]。现有研究中,对于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的研究较少,对河北省的针对性研究更是不足。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要求下,研究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部路径和影响机理,在理论研究与政策应用上都颇具意义。

研究贡献主要包括如下4点: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法,充分回顾、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和学术成果。立足于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背景下,丰富了区域范围内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内容的实证研究,为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事实检验,帮助理论界、政府和行业再次认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第二,现有关于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中,鲜有针对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的研究,而本文正致力于探讨此内部路径,并最终证明出3条相关路径,为该领域研究增砖添瓦。第三,选用2007—2019年河北省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数据,结合理论研究,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两个角度验证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对政府部门整合金融力量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借鉴作用。第四,通过对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找出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河北省现有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一、文献回顾

在我国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对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形式上来看,主要集中于实证研究;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分为全国研究和区域研究两种。(1)在全国范围的研究中,普遍选用各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丁攀,金为华,陈楠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绿色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而给经济可持续增长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施加正向影响[2]。蔡才培利用VAR 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出绿色信贷、绿色投资均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拉升效果,但若以长远的角度分析,绿色信贷并不能为支持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足够的动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拉升效果呈边际递减趋势[3]。党晨鹭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证明,区域内的绿色金融发展,对其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4]。龙云安,陈国庆通过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发现绿色信贷对高能耗产业贷款的限制效果较好,即进一步限制高能耗产业贷款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符合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5]。(2)在区域研究方面,周凯瑞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证明绿色信贷的实施,对江西省三大产业均有显著影响,从关联度而言,对第一、第二产业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小[6]。李硕,姜惠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证明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推动作用,且相互之间良性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1]。陈智莲在对绿色金融系列工具和西部产业结构现状做总结分析后,认为西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可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驱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7]。

现有研究中已有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但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机制的剖析与检验尚有不足,基于此,尝试通过河北省2007—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而探索稳定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参考。该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为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增加对其影响机制的检验。

二、理论框架

融资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绿色金融政策,使得有限资源被分配到环保企业,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金融贷款的流入可降低环保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与规模扩张[8];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投入“两高一剩”企业的资金加以限制,增加重污染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9-10]。因此,提出理论假设一: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直接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推动,以及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尤其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庞大的、高精尖的科技系统作为支撑,即人口素质在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11]。因此,提出理论假设二: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通过人口素质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即人口素质为中介路径。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处于对利益的追求、成本的控制,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转型绿色产业。因此,提出假设三: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通过现代化水平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即现代化水平为中介路径。

资本是逐利的,为引导绿色金融吸引资金向发展绿色经济领域汇聚,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信贷引导资金流向,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以期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3]。因此,提出理论假设四: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通过政府支持程度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即政府支持程度为中介路径。

在产业结构从高消耗向低消耗、污染型向绿色型转变的过程,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一方面企业以利益为驱动力,通过市场为导向决定生产何种产品,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旺盛,企业将向低碳生产转型,同时辅之以相应的绿色信贷优惠等政策可以扶助企业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污染的企业或项目实施惩罚性政策,有利于纠正这类企业产品的生产方式[10]。因此,提出理论假设五: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通过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程度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即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程度为中介路径。

随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绿色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改善自身管理运作模式,开始走向集聚式、全球化的趋势发展道路。在各种金融资源持续涌入绿色生产企业的趋势下,绿色产业初显峥嵘,结合高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加速绿色产业的长远发展[3-5]。最终绿色行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提出理论假设六: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通过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即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为中介路径。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有可能通过以下5种中介途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金融助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路径。数据取自河北省经济年鉴、中央财经大学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EPS全球统计数据库,部分数据为人工计算所得。为解决不必要的误差问题,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UIS)。产业结构升级(UIS)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是指从劳动密集型的低水平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水平产业进行产业调整的过程。配第-克拉克定律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会逐渐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上升。故采用河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来表征产业结构升级。

2.解释变量:绿色金融(GREEN)。按照金融服务类型的不同[9],绿色金融具体可分为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生态银行、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保险等[14],其中绿色信贷的指标权重最大。考虑到全国存在数千家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的事实,以全国36家上市银行,2007—2019年的绿色信贷数据为参考,根据36家上市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测算出银行的绿色金融投放比(36家上市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国内生产总值),进而间接测度河北省的绿色金融投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历年绿色金融投放比)。

3.中介变量。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共筛选出5个中介变量:人口素质(AGE),参考彭国华[15]的计算方法以劳动力平均接受教育年数衡量;现代化水平(POWER),以河北省电力消费量衡量;政府支持力度(GOVER),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衡量;绿色观念深入程度(ENERGY),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衡量;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MANAGE),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费用衡量。

(三)研究方法

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而对Y产生影响,则称M为中介变量[16]。构建如下方程:

Y=cX+e1

(1)

M=aX+e2

(2)

Y=c′X+bM+e3

(3)

其中方程(1)的系数c表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总效应,即中绿色金融(GREEN)对产业结构升级(UIS)的总效应;方程(2)的系数a表示自变量X对中介变量M的效应,即绿色金融(GREEN)对中介变量人口素质(AGE)、现代化水平(POWER)、政府支持力度(GOVER)、绿色观念深入程度(ENERGY)、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MANAGE)的效应;方程(3)的系数b表示控制自变量X的影响后,中介变量M对因变量Y的效应;系数c′表示,控制中介变量M的影响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直接效应;e1、e2、e3均为残差。通过计算分析,存在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上间接效应,即存在关系式:c=c′+ab。

四、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上述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1)。其中产业结构升级(UIS)最大值为31 460.2,最小值为10 415.9,说明2007—2019年间,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初步判断产业结构逐年升级,呈波动上升状态。绿色金融(GREEN)最大值为2 106.623,最小值为56.34,说明河北省绿色金融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逐步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人口素质(AGE)最大值为11.842,最小值为10.041,初步判定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数逐年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效果较好,大部分劳动力都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现代化水平(POWER)最大值为3 856.058,最小值为2 013.674,以河北省电力消耗量整体水平衡量。政府支持力度(GOVER)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衡量,最大值为8 309.04,最小值为1 506.65,且政府支持力度逐年增加,表明政府决策在经济中发挥着优势作用。图2、图3分别为被解释变量(UIS)和解释变量(GREEN)的趋势变化。

图2 产业结构升级(UIS)趋势变化

图3 绿色金融(GREEN)趋势变化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借助皮尔逊系数进行解释说明(表2)。结果显示绿色金融、产业结构升级和各中介变量(人口素质、现代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两两之间,均在1%水平下显著,且均为正相关关系。说明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各中介变量影响显著,上述各种假设均成立。

表2 相关性分析

(三)中介效应检验

主要参考温忠麟等修正后的检验方法,第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检验方程(1)的系数c,回归结果见表3[16]。其中方程(1)的系数c=9.043,在1%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3 方程(1)回归结果分析

第二步,依次检验方程(2)的系数a和方程(3)的系数b,运行结果见表4、表5。其中,方程(2)的系数a均在1%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即绿色金融(GREEN)发展对人口素质(AGE)、现代化水平(POWER)、政府支持力度(GOVER)、绿色观念深入程度(ENERGY)、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MANAGE)均具有明显的作用。除人口素质(AGE)的方程(3)的系数b不显著外(p>0.05),其余方程的系数b均在1%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

表4 方程(2)系数a回归结果汇总

表5 方程(3)系数b回归结果汇总

第三步,单独分析人口素质(AGE)的相关方程,采用Bootstrap法直接检验H0:ab=0。结果如表6所示,p>0.05间接效应不显著,停止分析中介变量人口素质(AGE)。

表6 人口素质bootstrap法检验结果

第四步,检验方程(3)的系数c,结果见表7。政府支持力度(GOVER)对应的方程(3)的系数不显著(p>0.05),只存在政府支持力度(GOVER)对产业结构升级(UIS)的中介效应,其余指标对应的系数c均在1%水平下显著,即直接效应显著,进行第五步。

表7 方程(3)系数c回归结果汇总

第五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结果见表8。现代化水平(POWER)作为中介变量时,对绿色金融促进产业合理化升级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为3.437,总效应为5.606,中介效应占比61.30%。表明绿色金融发展通过影响现代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绿色观念深入程度(ENERGY)作为中介变量时,对绿色金融促进产业合理化升级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为2.205,总效应为6.593,中介效应占比33.45%。表明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观念逐步深入企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MANAGE)作为中介变量时,对绿色金融促进产业合理化升级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为2.304,总效应为6.737,中介效应占比34.20%。表明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工业企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表8 中介效应结果报告

(四)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的广泛适用性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采用2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将核心解释变量绿色金融采用不同方式计算,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时,结果仍保持不变。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后,现代化水平、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仍显著为正,这与表8的结果也完全相同,说明结果稳健。

其次,采用Sobel检验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见表9—11。

表9 现代化水平sobel结果报告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的总效应为9.043,直接效应为5.606,间接效应为3.437;现代化水平中介效应的Sobel检验p值均小于0.05,中介效应成立;计算可得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38.01%。

表10 绿色观念深入程度sobel结果报告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的总效应为8.798,直接效应为6.593,间接效应为2.205;绿色观念深入程度中介效应的Sobel检验p值均小于0.05,中介效应成立;计算可得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25.06%。

表11 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sobel结果报告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的总效应为9.043,直接效应为6.737,间接效应为2.306;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中介效应的Sobel检验p值均小于0.05,中介效应成立;计算可得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25.50%。

综上所述,本文验证的3组中介效应均稳定成立,即存在绿色金融-现代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绿色金融-绿色观念深入程度-产业结构升级;绿色金融-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产业结构3条路径。

五、结论与启示

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通过河北省2007—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研究河北省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总效应显著为正。此外,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会对现代化水平、绿色观念深入程度、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存在相应的中介效应,进而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总体来说,无论总效应、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都表明发展绿色金融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已验证的3种中介效应之外,绿色金融还极有可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文章启示如下:第一,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使得大量资金流入环保产业,有效降低了相关产业的融资成本,抑制金融机构对“两高一剩”企业的资金投入,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落实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绿色评级制度,落实风险预警机制,保证绿色信贷的可回收性。第二,鼓励科技发展,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伴随科技水平的发展,增加了企业从发展一、二产业为主,到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可能性,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转型升级。河北省应落实好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的发展,以示范带为样板,带动全省企业进行高质量转型升级。第三,发挥金融机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绿色观念深入人心。绿色观念的深入,有助于相关企业树立全局意识,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预见所属行业未来发展动向,及早做出决策,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四,随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企业应主动改善自身管理运作模式,走集聚式、全球化的趋势发展道路,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从成本角度分析,随着工业企业规模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在单位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规模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所获得边际收益将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双碳产业结构河北省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双碳”目标下我国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及其矫正*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