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砒砂岩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研究

2022-04-11 08:35吴惠敏党晓宏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1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发展

吴惠敏,刘 阳,党晓宏,3,李 进

(1.内蒙古农业大学 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2.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内蒙古杭锦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内蒙古 杭锦 017400;4.杭锦旗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中心,内蒙古 杭锦 017400)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受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不仅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安全,还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了多项沙漠治理工程[1-2],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对沙漠、沙地及其防治方法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相关学者发现沙漠治理工程只在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对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则效果不佳。

砒砂岩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晋陕蒙交界处的鄂尔多斯地区,素有“遇水如泥、遇风成砂”的特性。因此,砒砂岩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土地荒漠化间接导致当地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贫困直接导致人们滥垦、滥牧、滥伐,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更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3](图1)。因此,必须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经济发展建设相结合,实现“治沙”与“治贫”的统一。

1984年,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与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并列的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沙产业[4]。他认为广袤的沙漠蕴含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有利基础。在此理论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干旱沙漠地区开展了沙产业生产建设。多位学者对沙产业理论的研究分析和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沙产业建设的实地调研表明,沙产业的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财政状况、生态环境,对缓解我国资源不足的压力乃至消除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沙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但其快速扩张的背后也面临着发展停滞的问题。

图1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的关系

1 砒砂岩区沙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转型,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沙产业由此迎来发展新机遇。鄂尔多斯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建设了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沙产业集群,产业链内包括多种产业类型(图2),但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制约沙产业发展的因素。

图2 沙产业链产业类型

1.1 农业发展现状

1.1.1 种植业发展现状

位于黄河“几”字弯河套腹地的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6]。在各类常规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是一种高效的治理生态环境和利用该区资源的方法,加之鄂尔多斯实施了多项保护措施,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禁牧休牧轮牧等[7],为具有防风固沙、抗旱、缓冲作用的乔灌木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此次调研的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东达蒙古王集团等龙头企业和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保站皆在砒砂岩区大量种植了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经济物种(表1)。

表1 龙头企业、政府种植情况

1.1.2 养殖业发展现状

由牧草加工而成的饲料是畜牧业形成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养殖业也是形成循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图3)。沙区昼夜温差极大,故抗寒、耐旱、多毛是沙区动物的主要特征,畜牧品种大都因地制宜,以牛、羊、马、兔为主要养殖品种。鄂尔多斯市现有家庭农牧场1 295家,全市登记注册的农畜产品商标有512个,开发“名、特、优”农畜产品13个[8],如东达蒙古王集团的“速冻白条兔”便获此殊荣。

图3 种、养殖业产业融合

1.2 加工业发展现状

加工制造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建厂,以该区特色植物如沙棘、山杏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制作了沙棘饮料、杏仁露等饮品,畅销欧美亚三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沙柳为原材料制作的高密度沙柳刨花板,环保质量可达欧盟标准;还有对具优质皮毛的牲畜如獭兔、貂、貉子、狐狸、狼等的皮毛进行加工的獭兔皮加工厂,以獭兔粪便和沼渣等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有机肥料厂,以沙生草本植物及玉米、豆类、沙柳嫩条柳叶等为原料加工销售的有机饲料厂。

1.3 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生态循环产业链中种植业、养殖业的形成,对鄂尔多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之该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优势,现已建成如成吉思汗陵、恩格贝生态园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9],其生产经营的良好反响为正在建设的风水梁旅游景点如沙漠赛车场、钱学森沙产业博物馆、现代农牧业博览园、有机产品体验馆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了宣传、发展思路,为未来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创了有利空间和平台。

1.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属典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大风多集中在春末、秋季,最大风力可达8级,全年日照时数为2 700~3 100 h。该区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且风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既安全洁净又价格低廉。尽管鄂尔多斯以丰富、优质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但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顺应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鄂尔多斯全面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技术[10],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砒砂岩区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采摘技术设备落后、抚育程度低

沙漠治理的先锋树种——沙棘,在砒砂岩水土流失的治理中起到有效作用,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大多数农民难以掌握、运用现代技术,仍以传统农耕经验为主,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缺乏种植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沙产业企业所需的山杏、沙棘等大量原料,都是由当地农民人工种植的,除部分机械采摘外,大部分原料都由人工采收,故而出现漏摘、破皮、果肉受损等问题;且随着沙棘数量和年龄的增加,其抚育、管护措施方面没有及时跟进,沙棘林极易遭受如干缩病、沙棘锈病、害虫等[11]侵害,企业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经营的形成受到了制约。

2.2 资源利用率低、种类单一

种植业加工产品多为果汁饮料、刨花板等,属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且种类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创新度不高、无显著记忆特点、市场占比较小、竞争力弱、受众少,易被同类产品冲击、取代。

2.3 生产与销售脱节

“政府+企业+基地+农牧民”是内蒙古沙产业目前形成的发展方式,龙头企业与农牧民之间未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农牧民过度依赖中介,市场关联度差。除周边地区外,产品订单少,广告宣传力度不够,难推广,加上鄂尔多斯属中国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运输距离较远,储藏、运输成本较高,因此难以打开销路。

2.4 生态环境被破坏

未经抚育的沙棘林林分密度过大、通透性较差、地下水资源趋于干涸,掠夺了其他物种的营养空间和生存资源,最后串林形成单一物种,增加了各类病虫害暴发的风险,破坏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脆弱的草原生态屏障造成了威胁,过多的游客数量、激烈的游戏项目甚至会破坏生态环境[12]。

2.5 缺乏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少

由于缺乏资金,工厂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加工后续无力,不能真正发挥其生产能力,因此市场竞争力差。尽管鄂尔多斯地区有东达蒙古王集团等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但总体看来,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沙产业企业数量仍较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范围较小,且易形成垄断局面,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科学管护,建立健全先进采摘设备体系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应用高新技术的沙产业,才能取得高效益,尤其是沙产业的基础产业——种植业,更应该制定科学、通俗易懂的抚育技术培养计划,加大推广普及应用技术的力度[13],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令其贯穿播种、抚育、采摘、清洁、研发、加工的全过程,缩短工时,减少原料浪费,提高原料清洁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3.2 创建配套体系,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沙区农户与企业直接对接合作,使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14]。与此同时完善产业链中的市场宣传环节,以沙产业绿色环保为立足点[9],加大产品宣传力度,重视包装设计和品牌效应。

3.3 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投入

大力培养、引进研发型技术人才,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在遵循生态学发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改良,以提升产品档次。提升原料的附加值,在中草药、保健品、饲料等方面继续开发研究,凭借产品特有优势开拓市场、稳固市场地位。

3.4 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责任制度

准确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规划,是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发展,要保证生态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如旅游季节合理安排游客数量、完善服务体系、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等。

3.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除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政策外,当地政府还应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信用良好的沙产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不仅要协助龙头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对小型沙产业企业更要重视、培养,小到解决原料收购补贴、贷款立项问题,大到引导外来企业投资合作,以推动当地沙产业发展、壮大,构建有利于小型沙产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扩大沙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4 展 望

沙产业理论提出至今,人们对沙漠治理由传统的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措施转变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观念的变化对沙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影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也不断提升。鄂尔多斯沙产业的成功不仅对未来沙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吸引了更多业内外人士关注、研究沙产业,为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后应加强集成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及应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发展,做到合理、高效利用沙区资源,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治沙”与“治贫”的统一。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地理盲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危机”鄂尔多斯
用开放促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