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绪ABC理论的平安校园建设路径探索

2022-04-11 07:36毛时林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校园

毛时林

(浙江省富阳中学)

提要:平安校园建设是推动高品质、高质量办学的有力保障,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三位一体生态的重要实践。中学生情绪问题是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也是校园许多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本文通过情绪量表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结合情绪ABC理论和我校的基本校情,积极探索平安校园建设的多种有效路径和载体,旨在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情绪失控现象,科学化解学生心理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科学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校园安全是关系到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重要基石。有这样一句话:“安全是1,其余是0。”只有安全有保障,其他工作才有意义,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是零。因此,学校建设需首先集中攻坚克难,着力解决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校园安保工作运行质量,逐步构建系统、科学、智慧、高效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一直以来,我校都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我们本着“安全是天,质量是地”的原则,不断推进高质量、高品质办学。近年来在疫情背景下,心理问题学生不断增多,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引发校园意外伤害的连锁反应,因此我校德育教育进行了“平安校园”建设的多元化、立体化探索,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安全隐患。

一、校园安全形势严峻,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校园安全形势严峻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校园欺凌、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电信诈骗等,其中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一)一个焦点: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本人多年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青春期学生情绪失控问题案例,通常有下列表现:

首先,学业压力大导致长期情绪抑郁,有些出现自残行为,甚至造成结束年轻生命的悲剧。其次,同学间矛盾的冲突,有时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同学间的纠纷大动干戈,争吵怒骂,甚至拳脚相向,进而引发较严重的校园安全事件。最后,青春期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也为数不少。

这些矛盾冲突对校园的安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严重影响。我们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良好的情绪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是人生成功与幸福的基础。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如何有效调控学生的情绪,从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一个调查:学生情绪稳定性调查分析

为准确地了解青春期学生的情绪特点,我对本校部分年级学生做了一次情绪稳定性调查,以推进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学会管理情绪,从而促进校园安全建设。

(三)活动:对我校学生情绪稳定性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高一4个班级和高二5个班级,共407人。

(2)调查方法:采用情绪稳定性自测量表分班级进行团体测试,量表共30个题目。

(3)调查结果

1.不同年级情况(见图1)

图1 高一、高二年级调查情况

从上表中看出三项都相差1—2个百分点,在稳定和极不稳定两项中都是高一比高二年级比例更大,说明情绪稳定性年级差异明显,高二年级情绪更趋向稳定。

2.不同班级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稳定、基本稳定两项最高和最低的班级都相差23个百分点, 极不稳定一项最多的也相差7个多百分点,说明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情绪稳定状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3.不同性别情况

从上表中看出不同性别情绪稳定性存在着显著差异,特别是在极不稳定的这一项,男生普遍比女生高,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男生更为明显。说明情绪稳定性与性别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我校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图2 不同班级调查情况

(1)情绪稳定性存在年级差异:整体上高二比高一要好,说明高二已处在青春末期相对稳定,而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稳定性较差,这提示我们要对高一新生加强适应性教育。

(2)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班级差异:不同班级之间差异很大,值得我们去认真寻找原因。

(3)情绪稳定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情绪更稳定,提醒我们男生更容易发生行为偏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多关注男生,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四)三个归因: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家庭层面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图3 不同性别调查情况

通过研究情绪ABC理论,结合此次调查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观察,笔者认为影响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因素,即A诱发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学生、教师和家庭。

1.学生层面

(1)需求得不到满足。青春期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时期,不管是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是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点,更需要别人的关爱和认同。但由于存在一些主客观原因,如教师的无意识、父母的不理解、同学的疏忽等,使他们的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如自尊的需求、学习的需求、成功感的需求、价值感的需求等,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形成烦躁、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兴趣下降等症状,表现出郁闷、烦躁、厌学、自卑等不良情绪。

(2)人际交往障碍。青春期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与父母交往之间的问题。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老师也不是盲目崇拜,有自己的选择,喜欢的老师他会努力学习,不喜欢的就抱有排斥的心理。同学间的关系也表现为紧张、不融洽、敌视、嫉妒等不良心理。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发现父母存在很多缺点,不再以父母为榜样,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反抗情绪。有效处理师生、生生、父母间交往的问题是他们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3)情绪表达障碍。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波动性最大的阶段,情绪的两极性变化很多。但由于父母的约束、学校的制度、老师的管制、同学的舆论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情绪不管是良性的还是负性的,经常不能及时表达,这就使学生感到特别的压抑、烦躁、郁闷。

(4)压力得不到缓解。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他们一方面面临学习任务的加重,另一方面要接受生理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但神经机制的不健全,调节能力的不完善,空间环境的限制性,使得这些压力不能及时得到释放,积压在一起很容易产生许多不良情绪。

2.教师层面

(1)教育理念更新缓慢。随着新课改、新考改、新教材全面推进,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立德树人目标正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仍然比较陈旧,一切仍以分数、升学率为中心,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

(2)教育教学压力巨大。随着全社会对学校高质量、高品质办学的迫切需求,学校面临来自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学校升学评价指标的双重压力,往往采取严教苦学、加班加点的办学机制,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3)教育方式差异显著。教师个体的工作方法存在差异性,尤其是班主任的带班理念和方法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

(4)情绪管理异化明显。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的突发情况,在面对这些突发情况时,教师的心理变化与情绪管理存在明显异化现象,其中部分教师因自身的心理反应过激或心理不稳定也会对学生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3.家庭层面

(1)家庭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期望,引起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问题。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很多,一个孩子代表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是极高,但是过高的期望又引发了孩子的学习焦虑和人生焦虑,严重时会引起心理障碍甚至自残。

(2)家庭氛围不和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气氛,导致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缺失问题。其一,家庭不和谐是学生情绪障碍的重要根源,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成长过程,若孩子生长在吵闹、矛盾、对立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缺少健康成长的安全感,进而导致孩子受到心理创伤,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其二,亲子关系不和谐是导致学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些会产生压抑和抑郁,有些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3)家庭教养不当。“慈母多败儿”式的过度宠溺,导致自私型人格学生和妈宝男式学生的出现,过度宠溺孩子,会导致孩子十分的任性、不讲道理、自大狂妄、自私自利。在学校生活中,这些孩子也容易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路径选择

情绪ABC理论中B是从A通向C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我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积极有效应对学生因为情绪问题而造成的困扰、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校园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去疏导学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减少和避免校园矛盾的发生,有效促进校园安全建设。从调查结果和归因分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建设多元化、序列化的校园活动平台,满足学生内心发展需求

中学生正是一个人求学的关键时期,如今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压抑着他们。因此,我校创设了一系列有梯度的序列化校园主题活动(附表)。

为学生开设了从学校、年级组、班级各个层面的有梯度有针对性的序列化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不但把学习、兴趣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还为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提供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到学校、年级、班级,小到寝室、小组,把学习、生活、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社会活动等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这些活动来内化学生的精神,调控学生的情绪,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表1 校园主题活动

(二)建设主题化、生命化的年级教育文化,建设三年一体育人课程

为有效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内心对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能一定程度释放各种压力以及缓解某些抑制的情绪,在班级管理中,积极转变观念,协同家长举办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贯穿“三年一盘棋”的理念去管理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高中三年每年的目标是什么,让总体目标指引着他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意志,减小甚至可以忽略生活中的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学会自控,做情绪的主人。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班级文化活动,学生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学习有目标有竞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氛围团结向上,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就会大大减少。

(三)建设生活化、深度化的微班团课载体,培养学生生活情感能力

学校推进“微班团课”的德育教研思路,班主任例会工作从“重下周提醒”逐步转型为“重主题研讨”。微班团课程的研究在于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优化成长的环境,发现生命的独特价值,扬长而育,让生命从外在的关怀走向觉醒的自觉。求精、求细、求实地扎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育研究,将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用一节节优秀的班会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毅的品格、养成善良的内心、培育担当的气质,打造一批优秀卓越的学生(附表)。

表2 高中三年的班级文化元素

(四)建设完善化、个性化的心理教育课程,架构立体危机干预体系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必须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并努力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心理教育体系。

1.高标准建立心理辅导中心

根据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标准,我校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了心理辅导中心,总面积超过230平方米,分别建有个别心理辅导室、沙盘室、放松室、接待室以及小团体辅导室和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室,设施齐备,气氛温馨,深受学生喜爱。

2.建立健全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在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定期进行测评和分析,动态、客观地记录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并借助心理档案的内容了解到相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对所发现问题及早发出预警信号,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如果是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范畴的,鼓励他们寻求心理专业机构和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找出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或接受心理治疗。

表3 2020学年第二学期微班团课序列安排

3.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安排专职心理教师进课堂,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课表,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心理课,高一以适应高中和青春健康为主,高二以学习目标和策略为重心,高三以压力调适和情绪调节为主,有层次,有重点,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团体性、发展性辅导和活动,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和重视,通过不同主题的心理课系统、有序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三、反思与感悟

依据情绪ABC理论,C是指针对特定问题和现象A实施多项措施B后,学生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几年来,通过实施以上几方面的举措,我校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已初步形成。

有效调控学生情绪是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石,但远不是全部。笔者在德育管理中,也尝试构建平安校园的整个体系框架,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校园安保工作体系,可供各个学校借鉴:

(1)建好一个 “平台”—智慧安防平台

(2)织好两张“网格”—护校安园工作小组、校园安全网格化工作小组

(3)用好三支“队伍”—党员先锋岗、家长协管志愿岗、心理辅导专班

(4)抓好四个“落实”—设备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

(5)盯牢五个“重点”—保安队伍管理、后勤员工管理、危化品保管员管理、师生心理健康管理、重点时段管理

通过平安校园各项举措实践后,学生责任心得到了强化,情绪得到了有效调节,促进了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的转变和进步,大大避免和减少了学生矛盾,推动学校安全工作稳步开展,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校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