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奋力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

2022-04-12 14:10胡永红
江西教育A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高职教职业院校

胡永红

近年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地协调发展,有效服务中国船舶工业和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发展

全校483名在职党员认领“双高”绩效项目1552项,形成“机制保‘双高、党员领‘双高、人人建‘双高”的昂扬氛围;坚持文化培元,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弘扬船舶军工办学传统,构建完善以“忠诚、卓越、创新、奉献”为内核的军工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军工品质”的质量管理模式。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释放办学活力

完善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学术治理、社会参与等现代大学制度90余項;制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多元合作办学平台实体化运行,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2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3个。江西国防科技职教集团获评“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与昌河飞机、江铃汽车等152家企业合作开设学徒制班、订单班121个。坚持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引培并举、校企共育,对接省内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83个,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国家双师培训基地”,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8个,国家级教师团队增至4个,学校被确定为“江西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单位”。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紧密对接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产业需求,跟进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对照新版职教专业目录调整专业20个、开发新增专业15个、撤销淘汰专业16个,推动专业向新工科、新商科等方向创新升级。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推动专业集群建设,以“船舶工程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牵引,带动提升3个省级、5个校级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建成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实施3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了“八双元、三互通”双元育人;开展42个“1+X”证书试点,探索实施“书证融通”模式改革;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培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样板校”。

四、发挥资源优势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近两年,为行业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万余人;主动承担高职扩招任务,在校学生规模突破2万人。服务“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和产业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政园企校共建8000平方米“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校地共建九江市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校企共建“浔商商学院”,校政共建社区教育样板“濂溪学院”,获全国“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品牌项目”4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校企“共建、共享、共育、共赢”,面向地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为区域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6.10%,留赣就业率59.30%,学校办学实力、人才支撑度、社会贡献度、多方满意度、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作者系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双高职教职业院校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