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阿里郎山,远远的那座山”
——与金顺爱教授谈朝鲜族民歌

2022-04-12 07:57
歌唱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阿里郎渔歌延边

渔 歌

访谈者:渔歌

嘉宾:金顺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下文中,简称“金”)

渔歌:顺爱老师好!很高兴和您在《歌唱艺术》聊聊朝鲜族民歌。我第一次听到朝鲜族歌曲是五十年前的《红太阳照边疆》,然后是当时风靡的《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等朝鲜电影中的音乐。那时候国产电影很少,朝鲜电影里的女演员又很漂亮,所以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歌也听会了。我记得《卖花姑娘》里的插曲《春天年年到人间》很好听,也编入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选》里,您是否记得?

金:是啊,好有年代感的歌呀。在那个年代,音乐文化活动和交流是有局限性的。其实您听过的那几首歌是“考利亚音乐文化圈”的中国朝鲜族歌曲和朝鲜电影插曲。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艾伦·洛马克斯(Alan Lomax)根据默多克(Murdock)绘制世界文化地图划出的233个音乐文化圈中,中国、日本、朝鲜、韩国音乐等都属于“亚洲音乐文化圈”①。朝鲜族民歌、朝鲜歌曲等都属于独立分类的“考利亚音乐文化圈”范围。今天我们说的朝鲜族是指“中国朝鲜族”。中国朝鲜族属于跨界民族,是约19世纪中叶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三省定居的朝鲜人。因此,中国朝鲜族的民歌,既有以朝鲜民族的民谣为土壤的传统风格,也有和中国文化及其他民族交往交融中衍生发展的独特个性特征。

渔歌:您一下子就让我们明确了民族历史。我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文化特点。

金:对,有许多歌曲都鲜明地表现出我们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像《红太阳照边疆》(金凤浩曲,1966)采用的是朝鲜民族典型的平调式(如同五声调式中的羽调)f小调,节奏以欢快、明朗的“安旦长短”(朝鲜民族音乐节奏特点的名称,一般拍子较多)为主,展现了延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凿石山、引水筑坝、开荒建良田的劳动情景。您记忆中的另一首《卖花姑娘》是20世纪70年代全国人民喜爱的电影插曲。1972年8月,这部电影由著名女作家何鸣雁用一周时间翻译,混录、拷贝后进行滚动放映,曾获“第18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电影插曲《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在当时起到了用音乐增进中朝两国“风雨同舟”的友谊作用。

渔歌:后来,我逐渐听到了更多的朝鲜族民歌,《阿里郎》《桔梗谣》《诺多尔江边》等,才知道那里的民歌如此优美、优雅。

金:是的,这说明经历了“文革”以后,部分民歌和创作歌曲的“回温”。就像您说的,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又是跨界民族,所以,既有反映朝鲜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桔梗谣》《阿里郎》《阳山道》等传统民歌,也有融入中华大家庭后创作的《闺女之歌》(崔靖渊词,郑镇玉曲)、《新春》(金仁俊词,许瑞禄曲)、《乡间小路》(黄湘柏词,崔三明曲)等新民歌。2000年,由延边文化发展促进会、延边音乐家协会、延边东北亚艺术研究会联合编写,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朝鲜族歌曲大典》②收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延边作曲家们创作的新民歌及歌曲500余首,以丰富多彩的题材和体裁展现了延边朝鲜族歌曲的独特风格,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

渔歌: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幕式上,《阿里郎》的音乐给全世界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也是我国男足唯一一次进入“世界杯”正赛,所以我特别关心。后来,我查阅了民歌《阿里郎》的歌词,非常感人,好凄凉的唯美。那么,像《阿里郎》这样的传统民歌是不是“考利亚音乐文化圈”大家共有的民歌?

金:是的。《阿里郎》是朝鲜民族情感的永恒寄托,是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民族标识,也是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符号。目前不同体裁、形式约有60余种形态③,可以说《阿里郎》是象征朝鲜民族奋斗精神的歌。像国内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杯”开幕式上的那首《阿里郎》,是京畿道(韩国行政区)抒情民歌。

《阿里郎》因地理位置、演唱风格不同,分为西道民谣、京畿道民谣、南道民谣等④。新中国成立前,延边地区流传较多的京畿道《阿里郎》、咸镜道《阿里郎》和南道《阿里郎》,与20世纪初的边境移民潮有关。

在中国,《阿里郎》是朝鲜民族的标识。延边早期有本文艺刊物叫《阿里郎》,吉林市朝鲜族歌舞团也叫“阿里郎歌舞团”,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服装厂、商店、饭店等都以“阿里郎”命名。20世纪80年代,延边某县级文工团演出歌剧《阿里郎》,一年巡回演出百余场,场场爆满。1982年出版的《民歌曲集》里仅《阿里郎》民谣就有30余首⑤。

渔歌:啊?原来延边地区就有那么多《阿里郎》啊!如果能把这些《阿里郎》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开“《阿里郎》民歌音乐会”,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金:这只是我国延边地区的《阿里郎》,其实还有更多,多到您无法想象。

渔歌:那么,在我们的邻居——朝鲜半岛上的《阿里郎》又是怎样的?

金:在朝鲜,有大型歌舞表演《阿里郎》,参与演员10万余人,场面宏大、气势壮阔。专题片《阿里郎之梦》,文学作品《朝鲜人的声音》(朱松源著,朝鲜作家同盟出版社1957年出版),电影《阿里郎》等都是以《阿里郎》素材进行创作的。

在韩国,有专门研究《阿里郎》的“阿里郎社”。首尔的国乐(民族音乐)剧场、大小博物馆、青少年宫、世宗文化会馆、国立国乐堂等都有《阿里郎》的相关展示和演出,相关的书籍和网站不计其数。还有每年10月初举办的“旌善阿里郎祭”,通过民俗活动来传承其精神。1990年,南北韩共同举办的“环日本海国际音乐节”重大活动中,78岁的著名歌唱家金振鸣高唱《珍岛阿里郎》,伤感深沉的声音将人们的情感带进了生命过往中的民族苦难和追求。

另外,在日本,《阿里郎》是20世纪初开始在赴日留学的留学生和强制征兵、“慰安妇”等朝鲜人群体中传唱、传播的。从歌词中可以看到他们唱出的《阿里郎》是“仇恨交加”的悲愤声音⑥——밭은 헐어서 길이 되고집은 헐어서 정거장 되네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오아리랑고개로 날 넘겨주소(田地被拆成了路,房子被拆成了车站,阿里郎,阿里郎,啊啦哩哟,我翻越阿里郎山岭)。

在俄罗斯,还有韩裔金·亚历山大·罗伯斯夫妇组建的“阿里郎歌舞团”。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朝鲜剧场,已有200多场不同形式的《阿里郎》演出,演出常常因观众的哭泣声中断,表现出身在异国他乡的朝鲜民众复杂的民族情思。

渔歌:《阿里郎》的传唱范围真广啊!一首民歌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让我想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金:是的。在朝鲜人心中象征苦难与痛苦、纷争与和解、爱情与喜悦等错综复杂情感的《阿里郎》,也是朝鲜民族精神追求的写照。在不同历史时期,《阿里郎》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有600多种(3600多首)《阿里郎》。例如,以地域命名的《珍岛阿里郎》《密阳阿里郎》《永川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旌善阿里郎》《海洲阿里郎》《西道阿里郎》等,以故事情节命名的《太平阿里郎》《漫长阿里郎》《凉山田野阿里郎》等,还有以音乐形态命名的《新调阿里郎》《本调阿里郎》《变调阿里郎》《弥撒阿里郎》等。包括独唱、合唱、管弦乐、民乐、歌剧、唱剧、舞蹈、话剧、电影、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无论怎样,《阿里郎》所蕴含的象征性和文化标识依然是以本体原型的旋律基调、调性结构、节奏长短为核心衍生发展的。

渔歌:600多种,3600多首,真是多到出乎意料!能被这么多人热爱,我想它不仅仅是因为优美的音乐,应该还有更深的原因、更深的情结,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里郎》的起源和它的特点吗?

金:据《高丽史》(郑麟趾著)、《世宗实录》(佚名著)等史料记载,“阿里郎”文化早在13世纪已开始形成并流传⑦。清代及民国初年,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中国,《阿里郎》也被带到中国。

朝鲜文“아리랑”(音“alilang”,阿里郎)字义与汉语“我娘”(어랑,音“elang”)、“阿娘”(아랑,音“alang”)、“女郎”(여랑,音“yolang”)关联,原歌词中“아리랑”(阿女郎)、“아라리요”(啊啦哩哟)等,无论从字义还是象征意义上,均是泛指“女性”。《阿里郎》的歌词是朝鲜语和汉语组合的方式进行发音,在朝鲜语发音音律上既有符合当时民众的发音习惯⑧,也有汉字字义表达,这与历史上朝鲜民族使用汉语有关。

在朝鲜半岛,不同地域(道)的语言习惯和民俗有所差别,因此《阿里郎》就有“我难离”(아나니,音“anani”)的征收徭役之意,也有“我离郎”(어리랑,音“elilang”)的爱情咏喻。“女郎”(여랑,音“yolang”)中的“神圣女神”,是指新罗时期始祖的妻子“河伯女郎”等。在韩国江原道,《阿里郎》描述了高丽王朝灭亡之后,被称为旌善七贤的全五伦等人作为高丽遗臣为亡国之痛唱出悲痛欲绝的歌曲,因此《江原道阿里郎》《旌山阿里郎》等是背井离乡之歌。《阿里郎》的副歌部分就有“阿里郎,思里郎”是汉语“阿里娘”字义的朝鲜语音译。歌词巧妙使用朝鲜语音律、音素,不失其意,交融中又保留了古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印记。《阿里郎》穿越时空、不分传域,生动地记录了久远历史文化赋予的不同象征意义和实然景象。

早在19世纪末,英国旅行作家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Bird)在她的《朝鲜和它的邻居》中写到自己当时听《阿里郎》的特殊感受,并以“他者”的身份谈到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力量,民歌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东北抗战时期,在战地剧团、戏社、文工团表演的节目中就有《阿里郎》《诺多尔江边》《桔梗谣》等,这些传统民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勇进歌》等革命歌曲一样在战场上鼓舞了英勇杀敌的战士们。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延边出版社出版的《民谣曲集》里有《阿里郎》《道拉基》等49首传统民歌,翌年出版的《青年学生歌曲集》里也收录了《阿里郎》等21首传统民歌⑨,还专门成立了“延边民间文艺研究小组”,对传统民歌的风格、类别、唱法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渔歌:所以,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民歌不只是穷人的珍宝,并且也能满足至高的文化要求,也就是说,它们不仅仅是原始的残余,而且也是在成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成熟、得以精炼的一种艺术,一种有价值的完美的艺术。”

您刚才详尽地讲解了《阿里郎》的故事,让我深深震撼。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跟您一样认认真真做学问。我想知道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除了《阿里郎》这样的传统民歌之外,还有哪些民歌?

金:刚才谈到过中国朝鲜族是跨界民族,对朝鲜族民歌的理解要以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成中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它既有朝鲜半岛流传已久的传统民歌,也有融入中华文化后的创作歌曲,因此,从概念和体裁存在形式上把它称为“中国朝鲜族歌曲”可能更妥。

渔歌:对,这个称谓更准确。

金:中国朝鲜族歌曲经历了移民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时期⑩。要说具有鲜明的中国朝鲜族特征的歌曲,还是以新中国成立后从朝鲜人转变为中国朝鲜族身份的确立开始,转换思想意识,融入中华文化过程中创作的歌曲。主要代表作有《闺女之歌》(崔静渊词,郑镇玉曲),由朝鲜族女高音歌唱家方初善演唱,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幽默的歌词描写了建起新农场、住进了新房、展望实现机械化而奋斗的一对乡村青年的爱情故事。歌曲一共四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作为主乐思起到歌曲前奏和其他乐句的衔接作用,妙趣横生,充满了浓郁的朝鲜族风格。加上方老师动之以情的演唱表现,每每演出都要返场、谢幕多次。这首歌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创作银奖,演唱者方初善老师获银奖,这也是中国朝鲜族音乐首次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的荣誉⑪。歌曲《摘苹果梨的姑娘》(张东云词,崔三明曲)以欢快、轻盈的节奏唱出延边的山坡上果树挂满成色饱满的苹果梨的一派丰收景象。《闺女之歌》《药山姑娘》等这些歌曲在不同历史时期,讴歌了党的温暖,歌颂了美好生活,不仅有朝鲜民族传统音乐要素和特征的民歌风格,更有融入中国化文化和各兄弟民族交往交融中创新发展的鲜明特征。

渔歌:朝鲜族是一个能歌的民族,还是一个善舞的民族,歌曲节奏总是可以和舞蹈联系在一起,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令人陶醉。朝鲜族音乐优美、典雅、舒展、柔美、热烈,这些特点在朝鲜族舞蹈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金:是的。朝鲜民族的歌舞是伴随生活、劳动、宗教等礼俗中情感表达和诠释内心世界的媒介。包括与生活有关的《夫妻打铃》《母亲歌》《婆家》《媳妇歌》《诞生礼歌》《祝婚歌》《祝寿歌》《生日歌》《拔河歌》等,有伴随劳动的《插秧歌》《夯土歌》《农乐舞》《打糕舞》等都是前歌后舞、歌舞相伴。

渔歌:作为一位歌唱家、一位声乐教授,您觉得演唱朝鲜族民歌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指的是歌唱技术和风格上。

金:在演唱朝鲜族传统民歌时,一定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风格来运用唱法。像《船歌》《梨花打铃》等西道民歌在演唱表现上带有哭腔、带鼻音的重颤音的唱法,开始时以忧伤情绪带有哭腔(像哽咽)的声音,再逐渐转到稍明快的情绪时用带有鼻音的颤音唱法,形成情感对比。像《农夫歌》《珍岛阿里郎》《鸟打铃》等南道民歌,在演唱时声音要有戏剧性,加强折断音相似夸张的喉咙冲击声,我们熟悉的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演唱《鸟打铃》时就运用了南道民谣唱法,还有新生代歌唱家卞英花也采用此唱法,朝鲜唱剧中的“盘索里”也属于南道风格。像《阳山道》《江原道阿里郎》《兴打铃》《羌羌水越来》等都有比较欢快、一字多音、旋律跨度大等特点,适宜用京畿道民谣唱法来演唱,较少使用重颤音。除了以上传统唱法外,还有综合运用传统民谣唱法的新民歌唱法。像前面提到的《闺女之歌》《长白打铃》《摘苹果梨的姑娘》《新阿里郎》等,既有朝鲜族独特“长短”及颤音唱法,又有华彩部分的花腔及大跨度高音上长音的抒发,需要很好的呼吸和共鸣支持的声音。这些表征模式和演唱音响结果如何判断其传统特征与创造性,我们可以在“如何看待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中继续讨论。我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朝鲜族歌曲,按照歌曲风格选用演唱方法为宜,但风格的表现上少不了颤音、滑音、悠音、折断音等特有技巧的运用。

延边艺术学校(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一直开设有传统民谣课,无论学习什么唱法的学生都需要选修这门课。抗战时期,从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文工团转入延边文工团,后调入延边艺术学校的朴贞烈、李今德,以及后来的禹玉兰、全花子(西道唱法)、姜信子(南道唱法)等是延边老一辈民歌歌唱家、教育家,为培养新一代民歌人才作出了贡献!记得当年我在延边艺校上传统民谣课时,朴贞烈老师已近60岁了,但范唱声音仍不失浑厚、富于磁性,唱出的颤音明亮、悦耳。每次上课她总是穿着整洁的朝鲜族服装早早在教室里等候学生,那朴实敬业的印象历历在目。大家熟悉的歌唱家金善玉、金英姬、卞英花、崔丽玲等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渔歌:今天听了您的讲解,真是获益匪浅,也让广大学习声乐的老师、同学看到了一个榜样。歌者,不仅仅要唱好歌,还要有文化、有品位;教授,只有把专业研究做深了,把知识融化为学问,才能授之于人;博导,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要博学,博古通今。如此,才能成为一位真正被大家尊敬的好老师!

金:其实,现在谈朝鲜族传统民歌,我们离它的始原已很遥远,原初的雏形随着岁月不断流变、修改、衍生、重塑,但演唱者仍然是持有其文化最近的人。因为,民歌记载着悠久历史,而演唱者作为表现和演绎、传播者在学习和传承其历史文化。希望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表演中作为文化稳定核心因素来体现,唱出激情、优雅、和谐、美好!以传承传统、把握风格、表演创新来唱好民歌,发挥学习和传唱民歌对文化的延续和稳定中的体验、认知作用,为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起到应有责任。希望从事民歌演唱表演和研究的朋友们“有广阔的理论视野,既要观照古今中外,又要兼顾专业与民间,在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认识和把握音乐表演的艺术规律”⑫。

渔歌:说得太好了。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传承和不断发扬的基础上,这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谢谢金老师,有机会再和您交流。

注 释

①Alan Lomax,1968.Folk Song Style and Cultur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Washington D.C.

②为了出版此“集成”,前期在东北三省广泛搜集1500余首朝鲜族民谣,涵盖朝鲜半岛民谣概况。在朝鲜半岛,我们通常所说传统民歌被称为“民谣”(Menari-Menori),此访谈主要讲朝鲜族民谣,为了理解方便就叫“民歌”。

③阿里郎社编《阿里郎史》,详见:https://folkency.nfm.go.kr/kr/topic/detail/869。

④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延边文化志》编辑部编《延边文化志》,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2012年出版。

⑤同注④。

⑥孙昌昊《风不会沉睡》,青岩图书出版社1990年版。

⑦任东权《韩国民谣史》,集文堂1986年版,日本韩国文化院韩国文化107号(1989年7月)编审。

⑧赵容皓《阿里郎原型研究》,首尔学古社2011年版。

⑨中国朝鲜族音乐研究会编《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⑩中国朝鲜族歌曲大全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朝鲜族歌曲大全》,延边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⑪同注⑨。

⑫廖昌永“主编导语”,《音乐艺术》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阿里郎渔歌延边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汨罗江渔歌
雷家民作品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阿里郎山岗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秋浦渔歌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超越三八线的“阿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