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04-13 13:37王炳辉
天津教育·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历史

王炳辉

高中历史是一门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自主识记能力等的要求都相对较高。然而,当前仍有多数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对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的关注度较低,其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认知、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自然会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造成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积极结合新课标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途径,以达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效果。为此,本文以构建有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入手,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新课标下构建有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介绍人类发展历史的学科。该学科在传承、发展各类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而中国历史则中华民族发展的见证。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以史为镜”,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学习能力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成长、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以机械式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讲解知识重点,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听课、背诵知识点,这样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常不高。

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以全面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应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以最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师生间的互动度,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帮助,进而达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效果。

二、新课标下高中提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主要原动力,在兴趣的引领下,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这对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积累相应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多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差异性极大,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理解和分析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空洞、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所讲授的历史事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且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师生间的交流活动较少,这也不利于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历史事件讲解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历史图片,以图片、文字、视频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故事经过,以更生动灵活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历史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灵活,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对增加历史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提升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重大。

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渲染历史文化气氛,在多媒体观看历史遗迹以及历史文物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

例如,在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北魏帝后礼佛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让学生先通过图示观察的方式,了解那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初步构建史料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的统一是长期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在学生浓厚兴趣的驱动下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再如,在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代表性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用口头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代表性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则往往较为生涩、枯燥,而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深入、掌握不充足等现象,从而极易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为此,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深挖史料文献内容,并利用史料文献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现近代中国四种代表性的报纸史料,《申报》《教会新报》《戏报》《时务报》,以直观的方式对近代中国的文献史料进行呈现,将学生拉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史料情境设置相应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史料文献,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与整合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史料文献的过程中对教学重难点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通过深挖史料材料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能让抽象、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并有更强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主动展开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和感知,这对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能力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明确课堂目标,指明课堂学习方向,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

在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经过长期的学习总结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指明课堂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围绕既定的课堂学习目标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教学指引、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学阶段可以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课堂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奠定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表现,既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又能在学生实践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部分历史知识时,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围绕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以及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让学生在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中的历史地位并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会用辨析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巧用历史图片,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因课堂时间有限、教材篇幅有限,使教材内容通常不能完整地呈现相应的历史情况,只能对历史情况进行大致描述。加之傳统教学方式多以口头讲解为主,这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自然就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在为学生讲解历史事件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搜集相应的历史图片,以“教材内容+历史图片”的方式,为学生深入讲解教材内容,还原历史事件真相,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内容,感知历史内容中蕴涵的深刻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多媒体技术搜集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图片,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呈现,通过为学生呈现《清明上河图》图片的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宏伟气势及宋代人民的生活情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图片的同时为学生播放舒缓的音乐,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中《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正走在繁华的汴梁大街上,从而将宋代历史景象还原到学生的脑海中。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生活化,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促使历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是由教师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应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开展课堂教学,以增加师生间的活动交流,为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帮助。在互动教学时间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灵活的调整互动模式,以充分提升师生间、学生间的活动效率,避免将交流范围局限在个别学生身上,而应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促使全体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都能得到调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范围,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知识。

例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部分知识内容时,针对课本教材中的“新政”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整理相关的史料学习资源,并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学习。比如,当时的银行业倒闭、工业竞争不当以及水利工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历史材料,由各个学习小组为组员细化学习任务。通过这种细化的任务设计,将课程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其中,实现历史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巧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尽可能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以构建起高效高中历史课堂。

(五)设计课后练习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深化课程教育效果

课后巩固练习作为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同样如此。在课内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主动吸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已经初步完成了学科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但是就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而言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吸收和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对课堂所讲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实践中能以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相关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历史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太平天国”这课时的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要及时带领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知识要点与重点,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反馈情况设计相应的训练巩固任务,加强学生学习掌握程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保障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通过任务驱动学习的方式有所提升,切实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工作落实到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不利于高中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跟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紧跟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吴淑媛)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标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