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鲜味正当时

2022-04-13 07:23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2年7期
关键词:马兰头酒酿苏州人

记者 陈佳慧

春笋是最朴素的山珍

苏州人吃东西,可以保持一年四季的精致,同时把不时不食展示到极致。正是这种坚持,也让四季美食有了特质。春季,是大地复苏后的惊喜鲜美;夏季,是大伏天里用智慧创造的咸鲜开胃;秋季,是鱼米之乡实力下的丰收滋味;冬天,则是江南之地的丰腴甜美。

陆文夫先生在《姑苏菜艺》中说:“人们评说,苏州菜有三大特点:精细、新鲜、品种随着节令的变化而改变,这三大特点便是由苏州的天、地、人决定的。”这位写了《美食家》的美食家还说,“头刀韭菜、青蚕豆、鲜笋、菜花甲鱼、太湖莼菜、南塘鸡头米、马兰头……四时八节都有时菜,如果有哪种菜没吃上,那老太太或老先生便要叹息,好像今年的日子过得有点不舒畅,总是像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

品品他举的例子:鲜笋、菜花甲鱼、马兰头,不就是阳春三月来苏州时必吃的新鲜滋味吗?烟花时节来苏州,行走于小桥流水边也好,漫步于古镇湖边也好,遇见的不仅仅是苏州繁华图,还有一幅春季食鲜图。

关于这幅图,古人也早在诗歌中有所展示,如清代蔡云《吴歈百绝》所描绘的:“不闻百五禁厨烟,烧笋烹鱼例荐先。明日山塘看赛会,几家新柳插门前。”

“笃”笋,享受春日馈赠

春天的好滋味,总有一种经过漫长冬天后破土而出的感觉。其中的春笋,必然是这种气势的代表食材。

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春笋,出笋期分三个阶段,初期正是在二月上旬至四月上旬。这个时候,江南的笋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是最朴素的山珍。

古人毫不掩饰对笋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江南戏曲家李渔也是个实打实的生活家,他在暮年所写的“生活大百科”《闲情偶寄》中毫不吝惜对笋的赞美:“笋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笋和鲜,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至于吃法,也常常离不开肉的搭配,尽管后者成为了配角。宋代许棐《笋蕨羮》曰:“趁得山家笋蕨春,借厨烹煮自炊薪。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

众所周知,现代苏州人对笋的敬意,是以一锅腌笃鲜的荣宠方式呈现。但讲究食材原味的人们,也懂得用传统苏帮菜的方式,直接呈现笋的鲜美。在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桐桥倚棹录菜点注释》中,就有这么一道用鲜笋、酒、酱油、麻油等烹制而成的“炒笋”:“春笋去根剥壳,洗净切条。旺火热锅加油至五成热时,入笋条,炸至金黄捞出。原锅留少许油,加酒、酱油、清水等,下笋条炒制,淋上麻油出锅。”

除了本身滋味与猪肉,春季里特有的时鲜,也能为它搭配出惊喜的滋味。

吃菜,感受自然清新

众所周知,苏州人在春天要抢着吃的,除了春笋,还有“七头一脑”。“七头”是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和小蒜头,而“一脑”是指菊花脑。

曾经身份定位于野菜的“七头一脑”,如今不少都能在菜场买到。其中交易量最大的,就是荠菜了。早在《诗经》的时代,人们就发现了荠菜的美味。《诗经》有赞:“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荠菜知名爱好者——苏轼。他在《与徐十二书》中就有这么一句:“今日食荠极美。”此外,他还说:“君若知此味,则海陆八珍,皆可鄙厌也。天生此物以为幽人山居之禄,辙以奉传,不可忽也。”苏州人吃荠菜,方式多种多样。有荠菜肉馅儿馄饨、荠菜炒肉丝、荠菜豆腐羹、荠菜春卷,此外,还有一道荠菜炒笋片,不就是春天里的鲜上加鲜。

蚌肉金花菜(苜蓿头),经典的鲜美滋味

刚采的菊花脑,透着春的气息

下一个餐桌常客是马兰头。用《蔬食斋随笔》里引用的诗句来说,马兰头“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关于马兰头,似乎古今流行的吃法都一样——凉拌。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推荐:“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瞧,这又与笋搭上了。

不过对于苏州人来说,马兰头的最佳搭档始终还是香油,甚至有没有笋丁,加不加香干都无所谓。一般来说,苏州人家会先将马兰头焯水,凉后挤干水分,切成丁,再撒些盐、糖,淋上香油即可。那种充满绿意的清新滋味,的确是春天特有的馈赠。

马兰头,拌着就很好吃

春天的野菜,质朴却珍贵。有意思的是,陆文夫在《姑苏菜艺》讲述苏州民间食品的丰富,就拿了马兰头做例子:“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源泉,有特色的艺术都离不开这个基地,何况苏州的民间食品是那么的丰富而又精细。当然,这里面有个价格的问题,麻姜油香干拌马兰头,好菜,可那原料的采购、加工、切洗都很费事,却又不能把一盘拌马兰头卖它二十块钱。如果你向主持家务的苏州老太太献上这盘菜,她还会生气:‘什嘛,你叫我到大饭店里来吃马兰头!’”但想一想,或许是因为这位老太太在整个春天里,已经给自己安排了好几顿马兰头了。

香椿头则因它的香气而显得特殊。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可见当时香椿已作为贡菜。李渔则在《闲情偶寄》中大大地夸赞它:“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香椿头怎么吃,文人雅士也给了方法。明代的养生家高濂在他的《遵生八笺》中记录:“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甚至明代农艺家、天文学家徐光启都将香椿头作为救急救荒之物,在《农政全书》中表示:“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豆腐,似乎一直是香椿的好伙伴。当代作家汪曾祺在《豆腐》一文中写道:“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取“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然后“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即可装盘。但或许是凉拌的方式都给了清新的马兰头,对于有着特殊香气的香椿头,苏州人选择打上一个鸡蛋热炒,给鸡蛋的“油香”赋予特殊的滋味。

香椿头以独特的香气吸引着苏州人

至于苜蓿头,也就是金花菜,相比于上海人喜欢的草头圈子(大肠炒金花菜),苏州人则会用它搭配鲜美的蚌肉,以此焕发鱼米之乡的魅力,或干脆垫在红色酱汁肉下,成为翠绿的陪衬,令人赏心悦目。但不管怎么烧,苏州人都不会忘记喷上足够的黄酒或白酒,用对待荤菜的手法认真对待这道蔬菜。同样受到这种待遇的,还有豌豆头。

烹鱼,品味应季肥美

春季的鲜美滋味里,时蔬和河鲜是分不开的。清代徐达源《吴门竹枝词》曰:“熟食安能通臭气,家家烧笋又烹鲜。”如果笋与野菜是美食画卷中的绿色,那么河鲜,则是一笔笔鲜活的墨色线条,没有它们,春鲜图就少了灵动。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鳜鱼因为唐代张志和这首耳熟能详的《渔歌子》而知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样形容鳜鱼:“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采斑色明者为雄,稍晦者为雌,皆有鬐鬛刺人,厚皮紧肉,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鱼。夏月居石穴,冬月偎泥罧,鱼之沈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者不美。”肉紧且无细刺的鳜鱼,自然成了适合入菜的好食材。苏州人很会烹制鳜鱼,比如最为著名的苏帮菜松鼠桂鱼(鳜鱼),非但调制出了味美,还打造出了别致造型。

和松鼠桂鱼一样常常在酒楼宴客时出现的,还有春天的甲鱼。苏州人都知道,菜花时节的甲鱼最美味,否则也不会直接将其称之为“菜花甲鱼”。清代苏州文人袁景澜写了一本风俗志《吴郡岁华纪丽》,卷三记录:“庖鳖所在有之,而吴中烹治为佳,食市以为奇品,鳖之裙尤肥美。”菜花甲鱼的“裙边”肥美,古代苏州的鳖裙羹更加著名。李渔在《闲情偶寄》卷五就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芦笋煮鳖裙羹。’林居之人述此以鸣得意,其味之鲜美可知矣。”

鳜鱼红烧就很鲜美

菜花时节,塘鳢鱼透着“生猛”活力

以“菜花”为前缀来标明时鲜的,还有菜花塘鳢鱼。鳜鱼和甲鱼或许不是家家户户日日能吃的河鲜,但塘鳢鱼只要不做成传说中的“豆瓣羹”,就是绝对的亲民美食。汪曾祺在《寻味:汪曾祺谈吃》一书中感叹道:“苏州人特看重塘鳢鱼,谈起来眉飞色舞。”

作为苏州人心头好的塘鳢鱼又名虎头鲨、土步鱼,或许是因为所处的湖流域一带河底乱石多,水流急,因此长得十分凶狠威武,但肉质也在“艰苦锻炼”中变得紧致鲜美。也正因为如此,苏州人都默认塘鳢鱼不能人工养殖,必须吃野生的,而且越野的越好。油菜花开时吃塘鳢鱼,是因为此时塘鳢鱼开始产卵,营养价值最高。至于塘鳢鱼的吃法,袁枚在《随园食单》就写塘鳢鱼“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国宴菜里,还有一道荠菜塘鳢鱼,又是一道互相“勾勒”的时鲜搭配。但苏州人喜欢将其红烧或“汆”汤。红烧时多放半勺糖调鲜,“汆”汤时撒点胡椒提味,都能让一家老少多盛一碗白米饭。

食甜,为鲜锦上添花

享受甜味的苏州人是不会忘记在享受鲜美之后来些“甜品”的。这些香甜滋味,是苏州春鲜图上几处弹眼落睛的“嫣红”。

苏州的青团子并不是很甜

酒酿是春天的『开幕式』

其中最靓丽的“嫣红”是绿色的。每年春天,青团子应时上市,苏州人趋之若鹜。清代童岳荐《调鼎集·点心部》形容:“青圆,捣夹麦青、菜、草为汁,和粉作圆,色如碧玉。”苏州的青团子由混合了艾草汁的糯米制作而成,中间是豆沙加上些许猪油,外表扎实清香,内部香甜软糯。有一说一,青团子其实并不很甜,更多的是一种清新感。说到甜,必须是苏州传统上的另一个春季特产——酒酿。如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酒酿,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做酒酿曾经是这座城市春天的开幕仪式。《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说:“二月初旬,市人蒸糯米,制以曲药,造成酒酿,味甜逾蜜,色浮浅碧。担夫争投店肆贸贩,双櫑肩挑,吹螺唤卖,赶趁春场,巡行巷陌。儿童游客,投钱争买,解渴充肠,润齐甘露。茶坊酒肆亦瓷缸满贮,小杓分售,以供游衍,至立夏节方停酿造。俗亦称为酒娘,盖制成数日味老,酝为糟粕,即成白酒。《集韵》称酒滓谓之酪母。《说文》谓曲亦作酴,酒母也。酒娘之称,其亦酪母、酒母之意欤?李艾塘云:‘烧酒,未蒸者为酒娘,饮之鲜美,以泉水烧酒和之,则成烧蜜酒。’《梦香词》云‘莺声巷陌酒娘儿’是也。”

酒酿可以直接用勺子挖着吃,也可以用来制作酒酿小圆子。吃完酒酿,再吃一块酒酿饼。这也是清明前后苏州特有的时令点心。酒酿饼代表着苏州的繁华滋味。作家王稼句在《姑苏食话》里写道:“旧时苏州以同万兴、野荸荠所制最有名,其次是稻香村,品质柔软,颇耐咀嚼。酒酿饼的品种,有溲糖、包馅和荤素之分,包馅又有玫瑰、豆沙、薄荷诸品。酒酿饼以热吃为佳,甜肥软韧,油润晶亮,各式不同,滋味分明。”如今的酒酿饼,以香甜的玫瑰馅儿为主,猪油更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由此,食鲜图已彻底展开,落款正是阳春三月。所以还等什么?食鲜、食鲜,第一步是提着篮子赶紧去实现。

猜你喜欢
马兰头酒酿苏州人
马兰头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酒酿可以丰胸
春来马兰香
春风又绿马兰头
酒酿王
张建霖
春来 马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