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主题出版中非虚构与童年书写探析

2022-04-14 11:34李燕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

摘要:少儿图书中主题出版关乎國家下一代的精神成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丰富少儿主题出版的内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现实童年成长的纪实书写、面向童年的历史书写和红色经典、彰显时代和国家进步的纪实书写这三类非虚构童年书写的内涵及价值,认为非虚构写作与童年书写相结合是实现主题出版与儿童阅读趣味及需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少儿主题出版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围绕这一充满难度的实践性话题作出探讨,对如何处理好非虚构写作与少儿主题出版间的碰撞提出思考,认为出版者应积极策划此类选题,担负起唱响主旋律和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非虚构;童年书写;主题出版工程;红色经典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06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非虚构写作美学潮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ZWD003

一、主题出版与童书市场

我国的出版工作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003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多家出版社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将重大题材、重大事件与时代所需和读者兴趣相结合,陆续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主题出版物。近年来,主题出版继续呈上升趋势,2019—2021年,主题出版的选题数量分别为90种、125种、170种,选题内容占比最大的主题为党史、新中国史和科普知识。主题出版图书在2021年开卷非虚构零售榜单中占据重要席位,并在实体店销售业绩中表现强劲。可以说,随着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图书形态的不断创新,我国出版业逐渐进入一个蓬勃、兴盛的主题出版时代。

当下,主题出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出版形态,它把出版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密切联系,从而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出版格局。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引领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一直是童书出版的生命线。随着主题出版的全面推进,少儿图书出版中主题出版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15—2021年,共有20家专业少儿社的51种图书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而在2021上半年主题出版图书码洋最高的细分类别中,少儿类图书仅次于马列和学术文化[1]。

实践证明,主题出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生态,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给出版业带来了很多增量。目前,主题出版的内容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主题出版核心内涵的深化,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模式、重大科技发展也成为主题出版的重点内容。2021年,《红星照耀中国》《这里是中国2》《漫画百年党史·开天辟地》和《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漫画等表现手法新颖的人文类、历史类和科普类的非虚构作品纷纷进入“开卷”非虚构零售榜单,非虚构类图书在少儿主题出版中的价值和分量得到凸显和证明。

二、非虚构类童书,少儿主题出版新亮点

从“开卷”数据可以看出,多家专业少儿出版社正在不断拓展主题出版的内容范围,寻找新的内容亮点,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主题出版精神气质的、“双效”合一的精品图书。非虚构的现实童年书写已成为当下少儿图书主题出版的一大亮点。《空巢十二月》《流动的花朵》《梦想是生命里的光》等多部获奖优秀作品,都极为注重文本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坚持从儿童视角和审美趣味出发,力求塑造兼具时代气息和个性特征的童年形象,表现出深沉的人文情怀和悲悯意识。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充满责任意识和情怀的写作,关注不同生活境遇中的儿童生存现实和成长困境是非虚构童年书写的一个聚焦点。《空巢十二月》是著名作家邱易东在完成三个月的乡村采访后,从几十万字的采访记录中精心选择了18位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而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与大批表现留守儿童的儿童小说相比,这部非虚构的现实童年书写带给读者更深刻的触动和思考。作家既真实再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和孤独心理,又表现出了他们坚强、乐观的一面,因而获得了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荣获第十届全国儿童文学奖的《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则是青年作家舒辉波“以时光和温情写成”的一部非虚构作品,作者用三年时间历经周折重新寻访十年前采访过的孩子,真实记录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留守、流动、自闭、家庭变故等不同难题,构成了对城乡普通儿童成长困境的一次“聚焦”。在《吹鲸哨的孩子》一书中,作家周锐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人的故事,充满感人肺腑的力量。这些非虚构写作真实再现了当下儿童的生存境遇和成长困境,以行动的勇气和“在场”的力量,开辟了中国式童年书写的另一种独特途径。

在非虚构童年书写中还有一类较为沉重的作品,它们“以真实发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创作原型,采用文学的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段加以表达,更能真实找出成长中的各类问题和青少年儿童所面临的真实困惑”[3],如韩青辰的《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简平的《阳光校园拒绝暴力》、胡磅的《橙色预警》等。这些非虚构写作以残酷的事实把早恋、网瘾、追星、校园暴力、吸毒等现实摆放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面各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成长问题、暴力冲突和犯罪事件,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面向童年的历史人物和红色经典书写,是少儿主题出版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些取材于真实历史的非虚构写作常常从不同时代背景中童年个体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等切入历史深处,从童年视角讲述宏大历史的另一面,既具有非虚构写作的文学性,也带有鲜明的历史认识价值。如殷健灵在《访问童年》中有意识地记录了26个采访对象的童年经历,受访者中有1922年出生的老人,也有2005年出生的孩童,他们的童年记忆涉及家庭破裂、青春叛逆、同伴敌意、繁重的补课压力等。作者以采访实录的形式“重返童年”,获得了个体视角的童年记忆和倾诉,以“访问童年”的姿态,带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该书的童年书写带有特定的时代色彩。

与该书着眼个体童年的历史书写相比,蒋殊的《再回1949》则是通过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引领读者从童年视角完成一次精彩的历史穿越。作者精心选择了24位新中国诞生时年龄在8~18岁的少年儿童,以真实、生动的童年碎片勾画出特定历史图景中的儿童生活与命运。那些曾追着牛羊奔跑的孩童、曾坐在废墟里哭泣的少女,在经历了战争的伤痛后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两年,面向历史的“四史”教育和儿童红色经典为少儿主题出版注入了新的内涵。如《漫画百年党史·开天辟地》用儿童读者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其也因此成为2021年暑期的畅销书。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历史的宏大叙事常常需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和故事,“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丛书、“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等少儿主题出版图书都属于非虚构类的人物传记,作品的主人公有百年党史中的革命先烈,有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技先锋,也有黄大年、张富清等时代楷模,这些杰出人物鲜活生动的成长和奋斗故事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励志的榜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召。而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非虚构作品《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和《少年英烈袁咨桐》,则有意选择以红色少年为主角,以少年英雄的成长经历展现他们坚守信仰的忠诚、敢于牺牲的壮举和振兴中华的志向,引导当下的孩子铭记历史、崇尚英雄。这些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之作秉持“让英雄伴随孩子成长”的创作理念,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

童书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书写时代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非虚构作品,也成为当下少儿图书中主题出版的一大突破。《和平方舟的孩子》和《深蓝色的七千米》就是最佳例证。

简平的非虚构作品《和平方舟的孩子》选材极为特别,它所书写的是一艘中国海军远洋医疗船,这首“和平方舟”在11年时间里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海里,在43个国家和地区救治23万余人次,用切实高效的医疗服务和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医疗船救治儿童的特殊使命给作者提供了童年书写的特殊视角。书中不仅描述了“小足球先生”艾尔兰斯特、手脚先天畸形的斐济女孩戴安娜等深受疾病折磨的外国孩子获得新生的过程,而且塑造了众多医护人员和军人的形象。作品将宏大的时代主题与中外儿童的命运紧密结合,形象地诠释了和平、友爱等价值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这部作品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宽阔的国际视野,荣获2021年度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深蓝色的七千米》是少儿主题出版中的一部优秀的非虚构作品,作品以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这一科技创新领域为题材,塑造了三个立志成为新一代海洋人的青少年形象,由衷赞美了我国海洋深潜探索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非虚构作品面对新时代,完美结合宏大叙事与童年视角,以全新的新题材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儿童的精神世界,成就了少儿主题出版“小而美”的独特风景。

此外,韩青辰的《因为爸爸》、吴洲星的《等你回家》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都选择了以捍卫社会秩序、护卫家国平安的警察英雄为原型,在坚实的非虚构写作基础上创作出了真诚、感人的现实主义作品,让当下的儿童感受到了正义、信念的精神力量。

三、重视非虚构类童书,拓展少儿主题出版

近几年,儿童文学主题出版在“中国好书”“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和项目中占比较大[4],多家少儿社邀请裘山山、杨志军、鲍尔吉·原野、刘海栖、孟宪明、胡永红、史雷等实力派作家完成了《雪山上的达娃》《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乌兰牧骑的孩子》《小兵雄赳赳》《上学谣》《花儿与歌声》《绿色山峦》等一系列重点选题,这些优秀的儿童小说以独特新颖的题材、纯正的儿童视角、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少儿主题出版的“重头戏”。

与之相比,非虚构与童年书写的结合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开掘。而纵观近期少儿主题出版中出现的一系列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非虚构写作同样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主题出版方向,并期待它在未来更加引人注目。少儿出版社应将非虚构写作与童书出版相结合,在现实童年的关怀、面向儿童的历史书写和红色文化及经典等不同层面持续发力,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从纪实、科普、传统文化、人物传记等非虚构类出版中选择和挖掘选题,把“有意思”的可读性和“有意义”的思想性相结合,确保少儿主题出版的质量。

与大众类主题读物相比,非虚构写作与童书出版的结合与碰撞更加充满难度。“如何在时代命题与童年生活间寻找到合理的适切和对接,如何在双重限定下打磨出漂亮的作品,是考验每个创作者的难题”[5]。

对于写作者来说,既要高度坚守主题出版的思想导向,又要体现“儿童本位”的童年立场,既要追求题材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元,又要始终传递向善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家徐鲁深有感触地说:“主题写作……不是书斋和沉睡的史料的产物,更多的是从滚烫的奋斗历史和火热的当代创作史中采撷鲜活的故事,很多作品都是作家们深入生活一线,亲身用身体和脚步丈量和行走出來的。”[6]非虚构的真实性常常需要作家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实地采访,与受访对象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还要收集和查阅大量资料,对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关键要素进行核实和纠偏。此外,作家还要善于选取温暖感人的故事和生动活泼的细节,从而避开空洞的宣传和说教,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

对出版方来说,如何策划出规模适度、生动可读的“小”选题,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也是一大难题。很多成功的非虚构作品其编辑从一开始就参与策划并辛苦地担当“助产士”的角色,如《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再回1949》《和平方舟的孩子》的成功少不了梁燕、陈彦玲、霍聃等优秀编辑的精心策划和深度参与,这体现出了少儿出版人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总之,对写作者和出版社来说,做好主题出版不能靠一时兴起拍脑袋挤出灵感,也不能为了完成宣传任务生硬地迎合,而是需要作家和编辑达成默契,形成合力。优秀的主题出版是积极谋划的结果,是内容与形式、情怀与创意的完美结合,为此需要对儿童读者进行细分,以绘本、漫画、插图本、多媒体融合等生动多元的形式吸引他们,从而避免把选题仅仅集中在难以把控而又远离当下儿童阅读趣味的宏大题材和训诫说教上,有效实现对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滋养、感召和引领。

四、结语

2021年,中宣部进一步明确了主题出版五大方面的选题重点,阐释了主题出版丰富、宽阔的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少儿出版社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挖掘自身优势,积极策划具有童年色彩的非虚构类选题,对当下的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与爱党、创新与科学、诚信与感恩、家风与家教等多方面的教育,真正担负起唱响主旋律、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蓓蓓.少儿出版三个问题引发关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0-18(008).

[2] 邱建国.主题出版:创新与突破[N].文艺报,2021-06-30(006).

[3] 袁丽萍.成长的困惑:儿童报告文学的成长主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 马光复,邵若愚,孙玉虎,等.让童年生命真正参与到重大主题的思索之中:儿童文学主题出版六人谈[N].文艺报,2021-08-09(007).

[5] 肖晶.关于少儿主题出版的几点认识[J].出版参考,2021(3):63-66.

[6] 徐鲁.主题写作:关乎文学,更关乎情怀[N].中国艺术报,2021-08-04(008).

作者简介 李燕,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儿童文学与出版。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
“红色旋律”读书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创新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中国当代红色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研究
以“红色经典”开启名著阅读之门
“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
红色经典下的快意江湖
“红色经典”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