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4-14 11:12朱美润郎爽邢卓吴天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格瑞洛炎性阿司匹林

朱美润 郎爽 邢卓 吴天兵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其狭窄及痉挛,这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胸口疼痛、呼吸困难、心悸、无力等临床症状,甚至导致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2]。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这也使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提升[3]。若冠心病患者长时间没有接受正确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加剧,进而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或猝死等症状,导致冠心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会为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5]。当下临床中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利用药物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预后复发风险。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3 月~2021年2 月收治的82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5~79 岁,平均年龄(67.02±4.01)岁;病程5~9年,平均病程(7.02±0.7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心绞痛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6~78 岁,平均年龄(67.02±3.76)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55±0.8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不稳定心绞痛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纳入标准:选择经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全、脏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30 s)治疗,100 m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 s],75 mg/ 次,1 次/d;研究组服用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 字J20171077,规格:90 mg×56 s),75~100 mg/ 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谱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炎性因子主要包括IL-6、TNF-α、CRP。心肌酶谱指标包括CK-MB、cTnI。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出血等。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采血检测,采取清晨静脉血3 ml,进行低速离心,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层血清IL-6、TNF-α、CRP、CK-MB、cTnI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L-6、TNF-α、CRP分别为(4.73±0.92)ng/L、(38.37±8.56)ng/ml、(12.33±2.96)mg/L,均低于参照组的(8.14±3.63)ng/L、(42.25±8.68)ng/ml、(19.44±3.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K-MB、cTn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I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K-MB、cTnI分别为(23.28±4.61)U/L、(0.28±0.07)ng/ml,均低于参照组的(29.88±5.34)U/L、(0.33±0.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参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严重损害,从而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6,7]。患者在出现冠心病后,临床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这一治疗方式有效避免了溶栓治疗局限性[8,9]。但是在手术后会存在较大创伤,对于患者影响较大,还存在支架内血栓及血管狭窄的概率,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所以,在手术前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阿司匹林能够对氧化酶合成起到阻碍作用,对血小板聚集产生干扰,进而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花生四烯酸释放,减少炎性介质,有效抗炎[10]。在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会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效果。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CRP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氯吡格雷作为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的结合,抑制糖蛋白GPⅡ/Ⅲa 的活化,降低血小板聚集性[11,12]。阿司匹林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的使用可以避免血管损伤出现血小板聚集,甚至产生炎症反应,避免血栓形成。但是氯吡格雷应在肝脏同工酶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这一治疗方式的起效时间较长,效果不佳。而采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则可以不需要经过肝脏激活,直接与P2Y12 受体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其代谢生成的物质同样具有活性,起效较快。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正确使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损伤。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CRP 水平分别为(4.73±0.92)ng/L、(38.37±8.56)ng/ml、(12.33±2.96)mg/L,均低于参照组的(8.14±3.63)ng/L、(42.25±8.68)ng/ml、(19.44±3.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K-MB、cTnI 水平分别为(23.28±4.61)U/L、(0.28±0.07)ng/ml,均低于参照组的(29.88±5.34)U/L、(0.33±0.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参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炎性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格瑞洛炎性阿司匹林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