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2022-04-14 11:12王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使用率血常规呼吸机

王俏

重症肺炎主要表现为咳痰、喘咳、高热和气促等,若发病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引发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重症肺炎发病较慢,会诱发患者食欲不振、咳嗽、发热、精神状态明显不佳等症状[1]。对此临床致力于寻找更加有兼顾性的治疗方法,并且探究患者发生重症肺炎后机体重要指标的变化,方便对应执行不同治疗措施。肺炎属于较严重的一种感染病,主要发病部位在支气管和肺泡间,多半会由细菌类微生物感染造成[2]。若未能及时诊断其患病程度并给药,则会加重体征造成咳痰带血和呼吸困难等,还会有多器官运行受阻、死亡的风险。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临床治疗的研究目标放在了PCT 作用的分析上[3,4]。本实验也重点围绕此进行分析,收集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各51例开始调查,详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 月~2020年7 月本院收治的51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常规组,另选取同期的轻症肺炎患者51例作为实验组。实验执行前,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明确数据公用的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责任书。常规组患者年龄39~76 岁,平均年龄(51.6±3.8)岁;男28例,女2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8~74 岁,平均年龄(50.3±3.9)岁;男27例,女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常规组患者根据PCT 水平不同分为A组[<0.5 μg/L,3例(5.88%)]、B组[0.5~2.0 μg/L,4例(7.84%)]、C组[2.0~10.0 μg/L,10例(19.61%)]、D组[>10.0 μg/L,34例(66.67%)]。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常规组患者病情检查符合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中重症肺炎的相关标准,实验组患者病情检查符合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中轻症肺炎的相关标准;②治疗过程中需做辅助机械通气;③所有对象均为成年人(>18 岁);④就诊过程中除医嘱用药外未服用其他药物。

1.2.2 排除标准 ①自身患有肿瘤、靶器官性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全或经常性出现意识不清者;③检测数据呈现高误差性者;④患脑膜炎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体温检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PCT 水平,所用试剂盒选自南京地区诺尔曼公司,且均展开血常规检查,各项检验应在入院后4 h 内完成[5]。取静脉血进行检查,根据结果为患者使用抗生素。结合本院肺炎治疗和检查流程,借助化学发光法检查血清PCT 及WBC,同时检测CRP 水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常规与体温水平,常规组不同PCT 水平患者的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与体温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CRP、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与体温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与体温水平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常规组不同PCT 水平患者的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A、B、C、D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0、20.00%、38.24%,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0、0、50.00%、70.59%,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4.17±5.49)、(18.40±9.50)、(25.00±8.50)、(30.22±14.58)d;常规组中随着A、B、C、D组PCT 水平升高,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不同PCT 水平患者的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n(%),]

表2 常规组不同PCT 水平患者的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n(%),]

注:四组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以细菌性肺炎为主,目前临床上首选抗生素治疗,但作者观察重症肺炎患者都有明显的全身阳虚症状。大多数病例治疗疗效不理想,可能同患者全身状态差、PCT 水平较高、自我调节不力等诸多因素有关[6]。同时,临床认为导致重症肺炎发展的主要机制与机体免疫行为有关,因此,其主要体现为感染症状,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关键在于患者肺泡部位的上皮组织和毛细血管内皮皆发生细胞损伤[7-9]。因此,肺部表面活性物质明显下降,肺部的运动功能性也有所降低,肺实变的出现影响了正常的通气、血流比例。肺泡的氧合作用由此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低氧血症的出现,容易形成临床死亡率较高的局面。为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本实验重点研究了PCT 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且有研究报告显示,两者间密切相关,不管在肺炎疾病诊断,还是在患病程度评估上,以PCT 指标为依据均有非常理想的检测作用[10-12]。再者,PCT 以化学角度上讲属于糖蛋白的一种,而糖蛋白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血清检测显示PCT 会随着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改变发生变化,即PCT 水平越高则病情越严重[13-15]。在本次实验调查中显示,实验组患者CRP(22.38±19.73)mg/L、PCT(11.27±10.39)μg/L 均低于常规组的(42.41±25.64)mg/L、(28.68±30.14)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随着A、B、C、D组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死亡率、呼吸机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的发病因素复杂,在其诊断和患病程度检测中PCT 的指向性清晰,能为后续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关键数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使用率血常规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