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2022-04-14 11:12黄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梁乳化晶状体

黄波

白内障是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眼科疾病,与生理衰老、营养障碍、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疾病发生、进展的过程中,会引起晶状体混浊,影响视觉功能,导致视力的显著下降[1]。白内障患者的病情发展至膨胀期,晶状体会出现水分积聚、体积变大的情况,容易诱发青光眼的发生,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的治疗,通过小梁切除,在角膜缘建立眼外引流通道,引流房水至球结膜下间隙,逐渐被周围组织吸收,改善患者的青光眼症状,促进其视力的恢复[2,3]。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用于扩张前房角,解除其狭窄状态。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4 月~2020年5 月收治的62例(89 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4 月~2020年5 月收治的62例(89 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47 眼)和对照组(31例,42 眼)。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5.71±7.22)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62~74 岁,平均年龄(64.92±7.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等症状,眼科检查提示晶状体浑浊、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等表现,符合《中华眼科学》(第3 版)对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国青光眼指南》对于青光眼的诊断标准[4];④符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等手术的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既往患有青光眼;②认知障碍及语言沟通障碍;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根据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光定位变色例检查、眼压测量等眼科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术前3 d,进行结囊膜、泪道的冲洗,2次/d。术前1 h,给予托品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术前10 min,给予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进行表面麻醉。消毒、铺巾后,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操作。置开睑器,在上方角膜缘作手术切口。将球结膜剪开,并进行止血处理。在12 点位置,作角膜隧道切口,同时在2 点位作角膜辅助切口。前方注入少量粘弹剂,做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充分后,行超声乳化操作,吸出晶体核及残余皮质,并在前方注入粘弹剂。适当扩大切口,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完成人工晶体植入后,在缩瞳后,分离粘连的前房角,抽吸粘弹剂。重新建房,包扎术眼。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具体操作同对照组,在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同时联合应用小梁切除术。在完成人工晶体植入后,在巩膜瓣下,切除小梁条带(1 mm×1 mm)。缩瞳后,对周边虹膜进行切除,复位巩膜瓣,予以缝合固定,重新建房,包扎术眼。

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矫正视力>0.8,眼压、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矫正视力0.5~0.8,眼压显著降低,前房深度明显提升;无效:矫正视力<0.5,眼压、前房深度均无明显改善[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并发症:统计囊膜破裂、角膜水肿、巩膜损伤等发生情况。③眼压和前房深度: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眼压和前房深度的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眼(%)]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眼(%)]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前房深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前方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前房深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前房深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aP<0.05

3 讨论

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患者中,继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治疗。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的临床治疗中,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混浊的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植入人工晶体,进而改善患者的白内障症状[6-8]。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小梁切除术或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青光眼,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尽快摆脱眼病的困扰[9,10]。小梁切除术治疗继发性青光眼,需要做球结膜瓣、巩膜瓣,并将角巩膜深层组织、周边部虹膜切除,在缝合巩膜瓣、球结膜伤口后,重建前房。切除小梁后,建立房水引流通道,可以有效降低眼压。而前房角分离术的实施,则是通过扩张前房角的方式,达到重建前房、降低眼压的效果[11,1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反映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小梁乳化晶状体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补 缺
补缺
补缺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应用进展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