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双能X 线测定前臂骨密度的价值

2022-04-14 11:12杨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前臂髋部类风湿

杨民

类风湿关节炎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以慢性对称性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特征,属于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累及患者的关节滑膜,导致其关节疼痛、僵硬甚至畸形,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性免疫性疾病,对其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患者软骨组织的破坏,造成患者关节畸形和丧失劳动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患者的心、肺和血液系统,目前尚无根治方法[1]。然而,早期诊断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故临床应及时准确地对类风湿关节炎做出诊断,进而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关节旁骨质疏松和骨侵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影像学特征,其中骨质疏松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表现[2]。临床调查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会增加其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并进一步加重其关节疾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诊断评估“金标准”是用双能X 线法测量患者髋部的骨密度,但患有骨关节炎老年患者的检测值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关节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3]。目前,对患者前臂骨密度进行检查是一种最新的外周骨密度测量方法。研究表明,利用前臂骨密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可以降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漏诊率[4]。本研究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双能X 线进行前臂骨密度测定,观察有效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 月~2020年9 月 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70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45~73 岁,平均年龄(53.72±6.45)岁;BMI 20.12~27.43 kg/m2,平 均BMI(25.44±2.12)kg/m2。15例患者有脆性骨折史,其中上肢骨折患者5例,下肢骨折患者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例,髋部骨折患者2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根据中华风湿病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标准,纳入有明确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已接受维生素D 治疗,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患者;有恶性肿瘤、肝炎等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缺失,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患者;服用过双膦酸盐类药物,或服用过肝素、抗癫痫药物等影响其自身代谢性的患者;长期卧床,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其他代谢性骨病、服用过大剂量肝素的患者;有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用exa-3000 骨密度仪测量患者患病侧距离前臂远端1/3 处的骨密度,用Norland xr-800 测量患者L2~4腰椎骨的密度和左髋骨密度,并根据中国同性别健康成人的参考值计算T 值。骨矿物质含量(BMC)由osteosysexa-3000 测量。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骨矿盐病分会《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病诊疗指南》,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T 值≥-0.5 为正常,-3.0<T 值<-0.5为轻度骨质疏松症,T 值≤-3.0 及伴自发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本研究中的所有检测方法和步骤都严格按照相关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和T 值;②比较中轴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③比较腰椎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④比较左髋部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和T 值比较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和T 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70例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和T 值比较()

表1 70例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和T 值比较()

注:腰椎、左髋部、前臂比较,P<0.05

2.2 中轴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中轴骨密度正常患者的年龄、BMI 低于中轴骨密度异常患者,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高于中轴骨密度异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中轴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表2 中轴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注:与中轴骨密度异常比较,aP<0.05

2.3 腰椎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腰椎骨密度正常患者的年龄、BMI 低于腰椎骨密度异常患者,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高于腰椎骨密度异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腰椎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表3 腰椎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2.4 左髋部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左髋部骨密度正常患者的年龄、BMI 低于左髋部骨密度异常患者,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高于左髋部骨密度异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注:与腰椎骨密度异常比较,aP<0.05

表4 左髋部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表4 左髋部骨密度正常与异常患者的年龄、BMI、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比较()

注:与左髋部骨密度异常比较,a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且是具有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1.1%。中国大陆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3%~0.41%,患者总数约为650 万[5]。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受炎症、药物等的因素影响,常患骨质疏松症,并且女性绝经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更多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其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6]。研究表明,更年期和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可加速骨量减少,促进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尤其是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年龄是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测量值影响较大的因素,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受绝经年龄、BMI 和疾病活动的影响[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由于骨质增生、髋关节硬化和椎间盘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内矿物质丢失的数量有所不同[8]。因此,患者前臂和手部的骨密度差异尤其受到关注。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的“金标准”是用双能X 线法测量髋部的骨密度。双能X 线测量骨密度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经济、灵敏度高和辐射剂量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围绝经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腕关节是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常见受累部位,由于其腰椎、髋关节的局部硬化、或椎间盘钙化可能影响骨密度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故应只将患者上肢骨密度的测定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9]。研究发现,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前臂骨密度有更高的价值,并且对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前臂远端是骨质疏松检测的高度敏感部位,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累及手关节,在正常情况下,手关节的骨质疏松随年龄的增长而有规律的变化,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臂骨密度检测更有利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变化,避免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骨质增生而影响骨密度检测的结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10]。因此,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前臂骨密度,有利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变化,同时,将前臂远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依据,还需结合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从本试验可以看出,70例患者腰椎、左髋部、前臂的骨密度分别为(0.93±0.27)、(0.85±0.01)、(0.45±0.04)g/cm2,腰椎、左髋部、前臂的T 值分别为(-0.72±0.18)、(-1.02±0.08)、(-1.89±0.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轴、腰椎、左髋部骨密度正常患者的年龄、BMI 低于异常患者,前臂骨密度、前臂T 值高于异常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利用双能X 线测量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前臂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的全身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可作为一种参考骨质疏松症指标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双能X 线测定其前臂骨密度,进而以其作为骨质疏松筛查指标的临床意义显著,可以准确的反映疾病情况,并且准确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前臂髋部类风湿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