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14 11:12朱大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炎性神经功能血小板

朱大猛

脑梗死属于高龄患者群体的高发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患病因素较为复杂,与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且血管弹性相对较差有关,该疾病的发生极易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内供血量减少,进而使脑组织因氧气含量以及血液水平较低而引发坏死[1,2]。但传统治疗在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上较慢,并具有一定的血栓发生风险。故现为探究何种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特选取2020年4 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 月~2021年4 月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4.01±4.67)年。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73.87±4.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穿支动脉为梗死部位。排除标准:无法接受抗栓治疗者;肝肾功能障碍者;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出血者。院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均对本研究涉及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照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南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914)治疗,100 mg/d。试验组在溶栓治疗后,先给予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65)维持泵入治疗,0.5 mg/h,给药1 d 后,再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IL-6、hs-CRP、TNF-α)水平,NIHSS 评分、BI 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NIHSS 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量表包括11 项内容,满分45分,包括肢体障碍、感觉、意识等条目,分值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比。根据BI 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10 项内容,满分100分。100分为无需依赖、61~99分为轻度需要依赖、41~60分为中度需要依赖、分值≤40分为重度依赖。记录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血栓、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hs-CRP、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NIHSS 评分、BI 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评分、BI 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NIHSS 评分、BI 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牙龈出血2例、皮下瘀斑2例、血栓6例;试验组中发生牙龈出血1例、皮下瘀斑1例、血栓1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穿支动脉是位于脑实质中的小动脉,属于大动脉分支,其管腔较窄,且在其周围没有其他与之相连的动脉分支[3]。在该部位有梗阻发生后,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会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导致脑实质的发生,诱发穿支动脉发生梗死[4]。穿支动脉内血管纤维化或玻璃化以及粥样硬化为造成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5],需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现为探究何种治疗方案更为安全有效,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替罗非班是近年来临床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手术介入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中,抗血栓治疗效果显著,属于糖蛋白的受体拮抗剂,能够对血小板GPⅡb/Ⅲa 受体以及纤维蛋白原进行竞争性抑制,进而使抑制凝血酶以及抗血小板效果实现,并对炎性介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在脑梗死疾病中应用,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抵抗作用,进而预防血栓引发的再次梗死发生。目前,临床多在溶栓治疗后给予静脉用药,并在给药后再配合传统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恢复[7]。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可降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炎性神经功能血小板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