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穴位埋线配合大营煎内服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4-14 11:12冯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期原发性穴位

冯荣华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指的是女性月经期间下腹部呈现出痉挛性疼痛的病症[1]。近些年,我国原发性痛经患者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这一疾病如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对女性的工作以及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熬夜,贪凉饮冷等,虚寒型痛经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表现为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暖喜按,伴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或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或细涩。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方式也日渐丰富[2]。中医与西医在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但中医与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作者对分期穴位埋线配合大营煎内服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地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 月~2020年1 月本院收治的60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以硬币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6.36±3.88)岁;平均患病时间(4.87±2.01)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22例,高中以下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37 岁,平均年龄(26.42±3.53)岁;平均患病时间(4.90±2.07)年;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21例,高中以下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虚寒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②患者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缺失;②患者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其他疾病;③患者为部分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实验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自患者月经来潮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吉林市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774),剂量为0.3 g/次,2 次/d,以1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持续3个月。

1.2.2 试验组 运用分期穴位埋线配合大营煎内服治疗。通常情况下,分期穴位埋线法分为2个时间段,即经前期与经后期[4]。经前期选择的穴位为次髎、十七椎、关元、子宫。经后期选取的穴位为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治疗时使患者保持卧位,将所选取的穴位处皮肤暴露出来,进行常规消毒,以7 号或8 号(体型偏瘦者用7 号,偏胖者用8 号)肌内注射针头作为埋线针,用镊子夹取1.5 cm 或2 cm(体型瘦者用1.5 cm,胖者用2 cm)的可吸收羊肠线从针头尖端放入至注射针中,放入线体的一半长度后轻轻将羊肠线对折,运用右手持针,左手切按穴位,而后将针刺入至预定深度,出现针感后出针,羊肠线即埋置在穴位处肌层或者皮下组织内,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将针孔按压片刻,而后贴上针孔贴保持24 h。治疗频率为月经前1 周埋线1 次,月经干净后埋线1 次,同时配合内服大营煎(经净后连服2 周)。方剂组成:当归10 g,熟地12 g,枸杞子10 g,黄芪30 g,炙甘草6 g,杜仲15 g,怀牛膝9 g,肉桂6 g,小茴香6 g,乌药15 g。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腹部疼痛症状仍旧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5]。运用VAS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分数区间为0~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越剧烈[6]。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数0~8分,则证明症状为轻度;分数9~13分,则证明患者症状为中度;分数14~16分,则表明患者症状为重度[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原发性痛经患者数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痛经已经成为了影响广大女性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一大主要因素,故而临床上高度重视对这一疾病患者的治疗。导致原发性痛经患者发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既包括子宫因素、内分泌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等[8]。在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体系也日渐完善。中医与西医在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布洛芬缓释胶囊是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这一药物可被划分至非甾体抗炎药的范畴,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但该药物无法帮助患者治愈原发性痛经。近些年中医在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熬夜,贪凉饮冷等,虚寒型痛经者在临床较为常见。表现为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暖喜按,伴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或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或细涩。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剧,若素体精血亏虚,经期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不荣则痛;若寒湿之邪内伏,经期冲任、胞宫气血受阻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审证求因以治本。对于虚寒型原发性痛经者,经期温阳散寒、调血止痛,经后调理脏腑,益气养血扶阳以治本。大营煎加减组成:当归、熟地、枸杞子、黄芪、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小茴香、乌药;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小茴香、乌药温经散寒止痛,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止痛之效。针灸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穴位埋线是改良式针刺法,与针刺同根同机,羊肠线埋于穴位起到长效刺激作用,能增强针感,延长针刺效应。经前期取关元穴、子宫穴,能调补阴阳元气,疏通任脉气血;次髎穴、十七椎,能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经后期,取穴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以健脾养肝补肾温阳,调理气血以治本。分期穴位埋线治疗配合大营煎内服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以被证明。由此可见,将分期穴位埋线应用于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数据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在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推广分期穴位埋线配合大营煎内服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经期原发性穴位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