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曲海仔猪腹泻的情况调查与防控

2022-04-14 07:12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断奶传染性母猪

王 健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姜曲海猪仔猪腹泻病是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并且胃液内缺乏一定量游离盐酸,以致抑菌能力较差,自身抵抗力较弱,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1,2]。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环境条件较差、日粮抗原过敏、断奶、饲料突然更换、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2 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1 姜曲海仔猪腹泻情况调查

2020 年和2021 年分别对姜曲海种猪场的姜曲海仔猪群的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结果显示,2021 年哺乳仔猪、断奶仔猪、总的腹泻发病率分别为5.34%、5.84%和5.60%,比2020 年明显降低。主要是2020 年底,姜曲海种猪场通过产房及产床改造,改善了生产环境状况,减少姜曲海仔猪应激因素,强化了姜曲海母猪转入产房及分娩前的各种消毒作业,加强姜曲海仔猪的哺乳管理等。

表1 姜曲海猪仔猪腹泻情况调查

2 传染性病原引起的姜曲海仔猪腹泻

2.1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其中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 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3,4]。临床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仔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

2.2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 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50%~80%),死亡率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5]。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缓和。

2.3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 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4]。仔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 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冬、炎热季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6]。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

2.4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见于1~2 月龄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3]。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

2.5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由C 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 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 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发生于2~4 周龄仔猪[7]。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3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姜曲海仔猪腹泻

3.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姜曲海断奶仔猪从母乳喂养转化到以饲料喂养为主,会有一定的应激,酶的代谢水平降低。断奶后1 周比断奶前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了2/3,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都受到影响。同时,姜曲海仔猪断奶后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 升高,胃蛋白酶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为肠内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4]。

3.2 日粮抗原过敏

姜曲海仔猪胃肠黏膜中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对抗进入胃肠的抗原物质。姜曲海仔猪由于尚未发育健全消化道及酶系统,尤其是在6~8 周龄前,蛋白酶的活性很低,获得免疫耐受之前,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饲料抗原很容易引发姜曲海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隐窝增生和小肠绒毛萎导致腹泻,由于肠道组织受到损伤,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加剧腹泻的病理过程[8]。

3.3 营养因子缺乏

姜曲海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5],排白色、淡黄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3.4 应激因素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姜曲海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环境及温度、湿度的变化,食物变化、母仔分离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发病仔猪排水样或黄稀样粪便。

4 防控措施

4.1 针对性措施

4.1.1 疫苗免疫 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姜曲海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为所产姜曲海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姜曲海妊娠母猪可在每年10 月、12 月各普免1 次,在产前1个月进行1 次强化免疫。姜曲海仔猪于断奶后1 周内进行免疫。

4.1.2 产房消毒与通风保温 产房要坚持全进全出,严格落实产房空栏、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干燥、增温等措施。换栏后彻底冲洗产床、墙面、地面、饲喂工具等,待干燥后再进行严格消毒干燥,空栏5~7 d,方可转入姜曲海母猪进行生产。确保产房温度适宜(20~25 ℃),对姜曲海仔猪保育箱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红外线灯照射提高温度至30~34 ℃。

4.1.3 及时评估姜曲海母猪健康状况 姜曲海母猪是否发病、持续时间、注射疫苗种类及时间等情况,全面评估姜曲海母猪免疫和健康状况,如对正在发生腹泻或刚发生过腹泻或其他疫病的姜曲海母猪所产仔猪隔离寄养。对有腹泻症状的姜曲海母猪腹部、臀部、尾部,尤其是乳房、乳头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阻断向仔猪传染。

4.1.4 采用对症治疗措施 对发生急性腹泻的姜曲海仔猪,用清洁、干净的人工补液盐(0.9% NaCl,3.5%NaHCO3)进行补液,对10 日龄以上姜曲海仔猪也可进行静注补液,缓解仔猪症状,控制症状恶化。

4.2 综合性措施

4.2.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转群等时期,向仔猪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冬季特别要做好姜曲海猪舍保温,在确保通风的基础上,尽量维持室温恒定。加强姜曲海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污[3]。对姜曲海猪舍饲养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重点要提高人员防疫意识。

4.2.2 加强姜曲海仔猪饲养管理 保证保育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及饮水。断奶初期,注意饲喂量和频次,仔猪对饱腹感不敏感,应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法,防止饲喂过饱,由控制饲喂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4.2.3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 姜曲海猪场应严格采取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在仔猪整群转舍清空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喷洒消毒或熏蒸消毒,空栏3~5 d,方可转入新的猪群。

4.2.4 积极推进疫病净化工作 结合开展姜曲海种猪场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创造条件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完整的净化方案。对病死猪及其产品要严格采取“四不准”措施,及时消除疫情隐患,严防病死猪传播疫情。

4.3 药物治疗与预防

4.3.1 对症治疗,消除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继发感染针对发病的姜曲海仔猪,使用剂量为1.0 万~1.5 万单位/kg 庆大霉素,肌肉注射,2 次/d;或3~5 mg/kg喹诺酮类,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对症状较轻的也可以后海穴注射黄连素或者口服链霉素。也可以根据症状选用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针对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为了调节仔猪生理机能,可用5%葡萄糖生盐水200~300 mL、5%碳酸氢钠30~50 mL、维生素C 0.2~0.5 g、维生素B1 0.03~0.05 g,混合后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停饲待仔猪自由饮水至症状消失。发生严重脱水时,可以用活性炭10~20 g 或次硝酸铋2~5 g 口服止泻。由于疾病初期止泻不利于毒素排出,临床中使用止泻药要根据病情的发展适时地选用[4]。

4.3.2 中兽医疗法

1)米壳疗法。米壳20 g 加水200 mL 用旺火煮开后微火煎煮药液至100 mL 为宜,双层纱布过滤,滤液装于洗净的玻璃瓶内,橡皮塞密封玻璃瓶,用16 号针头刺于橡皮塞内,高压锅内蒸煮10 min 取出凉温备用。用法与用量:发病仔猪0.5 mL/kg 体重,后海穴注射,通常1 次治愈,如还有症状,次日重复注射1 次。

2)中药煎煮玉米疗法。对顽固性群发仔猪腹泻(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可采用中药煎玉米粒饲喂。中药可用乌梅散,粪便带有血脓的加白头翁、地榆;粪便呈清水状的加木通、泽泻;体温升高的加知母、生石膏(不煎煮,直接拌玉米粒);冬季胃寒腹泻加生姜、红糖、白酒(不煎煮);夏季可适量加大蒜,各药物用量视猪场患病仔猪酌情增减。将所选药物称重,再称取药物10 倍量的玉米粒,添加药物与玉米粒2 倍体积的清水,旺火煎至药物与水等量时,微火煎煮干水分,放凉备用。饲喂中药前,患病仔猪禁食禁水12~18 h,将选用的不易煎煮的药物与煎煮的玉米粒及药渣搅拌均匀,少量多次供发病仔猪自由采食。待仔猪采食药物玉米粒4 h 后,水槽放入0.5%的食盐水让仔猪饮用;2 h 后,水槽放入1%的小苏打水供仔猪饮用,通常1 次见效,严重的次日采用同法再治疗1 次,治愈率达95%以上[8]。

3)麸皮食醋白酒疗法。称取麸皮1 kg,在铁锅内微火炒麸皮发黄略带褐色,趁热加入食醋100 mL、白酒50 mL 搅拌均匀,凉温备用。每头患病仔猪饲喂50~100 g,1 次/d,通常2 次治愈。

4)韭菜柿子疗法。将韭菜1 kg、生柿子(青柿子)切碎捣成泥状,每头发病仔猪饲喂50 g,1 次/d,通常1~2 次可治愈。

5)大蒜木炭末疗法。大蒜500 g 捣成大蒜泥加木炭末10 g,小苏打20 g,搅拌均匀,每头猪50~100 g内服。

4.3.3 中药预防 可用山楂、麦芽、神曲按1.0∶1.0∶0.6 的比例混合粉碎拌料,每头仔猪每天10~15 g,做预防性用药,有增加采食量、帮助消化、促进生长、防治腹泻的作用。上述方剂改为治疗用药时,加白头翁10 g、黄连5 g、黄芩6 g、大黄5 g、车前子5 g、炒米10 g,煎水内服或混入饲料内服,连用2~4 d,可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断奶传染性母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