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冲突在农村气象科普动画中的应用
——以《不再流泪的八角》为例

2022-04-14 07:12吴天明姜辅嫄罗桂湘侯君杏蓝玉峰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象矛盾科普

吴天明,姜辅嫄,罗桂湘,侯君杏,蓝玉峰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培训中心,南宁 530022;2.广西气象学会,南宁 530022;3.广东省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 珠海 519000)

中国面临的各种气象灾害形势复杂严峻,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气象科普除了使公众获得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要,把气象科普知识从传播到达提高到有趣传播到达,才能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1]。想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要有好的剧本。将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理论应用到动画剧本中,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从戏剧的专业角度,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戏剧能够通过表现故事的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要求矛盾要贯穿戏剧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矛盾的提出和解决则在情节的发展中解决和完成。在此过程中,矛盾冲突也能推动剧情发展,进一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更饱满。国外很多剧作家在戏剧理论中,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基于气象科普动画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属性与戏剧冲突的艺术特点,二者的结合便成为一种新的科普知识的传播形式[2]。

1 气象科普动画的发展历程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总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但在科普工作方面,中国依然存在科普作品创作水平不高、传播内容同质化、单一化现象较为突出,存在科普作品未能满足公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对此,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媒体、自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逐步提升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等科普原创能力。通过搜集2010—2017 年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的数据,发现科普教育题材的动画片共699 部、678 736 min(表1)[3]。

表1 2010—2017 年国产科普教育题材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情况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动画片制作单位对于科普教育题材动画片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中国科普教育题材动画片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真正寓教于乐、受观众喜爱的科普动画作品并不多[3]。

中国气象科普动画作品数量较少,作品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效果不佳,原因是大部分气象科普动画的创作是由相关的气象部门主导,承包给专业的动画公司。在这个过程,动画制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气象专业知识,气象知识点的表现力不够,所以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知识说清楚了,但效果没有达到最佳,观众也不喜欢看。随着中国对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气象科普动画依靠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以2006 年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动画片《气象百问》为肇始,气象动画逐渐进入人们视野;2009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作纪念汶川地震的气象动画片《逃走的水》将地震前兆、气象特征、次生灾害以及逃生知识等内容融入到情节中,增强公众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4];2011年深圳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鸡鸡扎扎》气象预警系列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用4 只小动物的搞笑表演普及气象及生活小常识,宣扬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理念,也为气象科普动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9年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灾害防御系列动画》针对河北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采用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针对与公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防御知识进行可视化解读,采用原创卡通形象演示各种灾害防御技能,普及相关气象知识,在内容上,突破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与文字架构。

新媒体成为影视动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动画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具有应用价值[5]。如2021 年柳州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云朵朵风阵阵”系列科普创新产品,以气象山歌,拼图集猜谜、游戏拼装、知识阅读为一体,包括风、雨、雪、雷电、雾和霾、干旱6 个童趣十足的气象主题拼图,受到学生们喜爱。中国气象科普中心制作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手绘动画,研发的台风、气象观测仪器系列等AR 科普产品,在创意和制作水平、传播上都有很好的效果。

当年不讨人喜欢的气象影视动画作品能成为现在的流行作品,除了特效技术的提升,更多的是作品的内涵和灵魂。气象科普动画作品肩负科技传播的使命,但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艺术性也尤为重要。短短几分钟的作品,做到吸引观众的同时还能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剧本创作起到关键的作用。创作软件、技术都是影视动画制作的辅助,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6]。因此,只有创作出好的剧本,将科学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剧情之中,才能吸引受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 气象科普动画与戏剧冲突跨界融合

气象科普动画片是综合气象知识、动画技术、影视艺术、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创作而形成的一种新生的气象科普载体[7],它开创了气象科普的新形态,在气象科普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戏剧看上去是另一种作品形式,但它们的跨界结合,在气象动画中使用戏剧的矛盾冲突原理,可能有独特的效果。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一原理也能应用于气象动画创作。所谓戏剧冲突是指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8]。气象动画中的内容关键点,往往也是社会生活中急需大众了解掌握的气象知识点。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就是剧本内容传播的过程。精心进行艺术处理,就可以达到典型化的效果。而且剧情的高度集中、曲折多变、矛盾冲突的尖锐激烈不仅符合现实生活中矛盾斗争发展的规律,而且也反映了观众寻幽探胜的审美要求[9]。这些戏剧领域的理论,应用于气象科普动画也能展现出很好的效果。

2.1 主题中的矛盾

科普动画的主题是剧本创作者的主导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剧本的事件、情节、细节、对话、结构都服从主题思想的要求,故事情节的展开都要有利于主题思想的体现。确定一个剧作的主题,应该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的题材。只有了解大众的需求,迎合大众的口味,才能扩大受众范围,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主题之中使用矛盾冲突,可以使主题更突出鲜明。

以气象科普动画《不再流泪的八角》为例,从动画主题来看,瑶山村寨的脱贫困难和党中央提出来的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可以完成脱贫攻坚,达到乡村振兴目标。主题不是为写而定,不是生拉硬靠,而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强烈矛盾冲突,因此这个主题更能引发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让观众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该作品就比较容易与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感情、思想勾连在一起,成为一部富有时代感的动画作品,成为人们时光的印记。

2.2 情节中的矛盾

气象科普动画的剧情设计与一般电视剧来讲要短,情节也相对简单。然而,在剧本中矛盾冲突贯穿情节的始终,有矛盾才有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烈才能让剧本富有吸引力。《不再流泪的八角》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中融入气象科学知识,将“回南天”专项气象服务转化为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设为情节矛盾点,将村民困难、气象服务、“回南天”科普、脱贫工作等冲突巧妙组织在一起,不仅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而且还结合当地实际,抓重点,补短板,使气象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情节中的瑶寨乡村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较为丰富、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山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十分适合八角、肉桂等香料植物的生长,农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八角树,八角生产成为了解决当地贫困的产业。然而,每年的3—4 月八角春果成熟的季节也往往是广西特有的“回南天”季节。气象专家把“回南天”形成的机理给观众讲明白,它是一种特殊的潮湿天气现象,常出现在华南春季的2—4 月,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减弱之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空气升温要比室内物体升温更快一些,暖湿气流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内冷的物体表面温度时,湿度达到饱和就会发生水汽相变凝结现象,室内物体的表面冒出水珠。“回南天”天气给八角的晾晒造成很大麻烦,甚至会引起八角霉变腐烂,直接让脱贫演变为返贫。人不能控制天气,但“回南天”天气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就成为了剧本中情节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气象科普动画宣传的方向。

2.3 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

在有一定剧情的气象科普动画片剧本的创作中,角色的塑造占有重要的地位。顾仲彝曾说:“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最具体的表现,是一切冲突中最富于戏剧性的冲突”[10]。一部动画片不能单纯依靠情节来打动观众,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塑造角色的形象,让角色具有独特的行为、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让观众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科普动画虽不像戏剧表演中矛盾冲突那么激烈。但在科普动画中设置的人物注意使用矛盾冲突这个理论,塑造出鲜活的卡通形象,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开发相应的文创IP 产品的基础,就能达到很好传播的效果。《不再流泪的八角》中设置了“大红”与“小绿”2 个形象,分别代表了八角已晒干状态和未成熟状态。小绿因不能变成大红而“流泪”,便体现了八角形象转化的矛盾。此外,驻村第一书记与以瑶寨姑娘闷莎为代表的村民在脱贫的帮扶解决问题上也存在矛盾。村民不相信驻村第一书记能够解决天气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无法劝说村民根据“回南天”预报来进行八角的储存和采摘,两者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人物形象的矛盾既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也没有本质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但体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有矛盾就有看点。最后气象专家的出现,通过精准预报解决了气象矛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引进八角烘干项目,进一步解决了之前各组人物之间的矛盾,也完成了气象科普和脱贫攻坚,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2.4 角色与环境的矛盾

角色是环境风格化的表现,环境设计是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角色提供活动的空间、塑造影片风格,另一方面也给创作者提供镜头调度,光影及空间想象的依据。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环境的矛盾冲突时,往往将环境拟人化,把角色与环境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巧妙转化为角色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增添整体的趣味性和冲突感。在《不再流泪的八角》中,为表现主人公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将“回南天”过程“拟人化”,使之成为面目狰狞的“恶魔”,将本短片戏剧性进展矛盾冲突(在情绪、剧情、力度方面)推向了最高点。打败恶魔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明确想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每年春季的“回南天”,瑶族姑娘闷莎家到处是湿漉漉的,给八角的采摘和晾晒带来不小的麻烦。观众从中获取到主人公在遇到“回南天”天气的情况下,自身无法解决农产品采摘、资金、烘干技术、人手不足等问题。其次,要了解塑造的角色想要达到的目标,达成小绿和大红的角色转变,这就是村民们需要第一书记帮扶解决的问题。第一书记通过气象现代化预警预报手段,为农业提供精细化的“回南天”预警预报服务,并指导八角采摘、晾晒和储存的问题,逐一解决村民难题。角色的终极目标是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问题。

角色还需要有所经历,继续前进有所成长,面临困境时有成功有失败,才能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营造一种跌宕起伏的紧张感,最终克服困难,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节更加曲折有趣。在《不再流泪的八角》里,闷莎、大红和小绿面对“回南天”时束手无策,无数次对抗失败;第一书记和气象专家的陆续出场,使得故事戏剧性转折,满足观众期待,通过为农服务气象预警预报技术继续与“回南天”“恶魔”对抗并获得胜利,将剧情推向高潮。

2.5 气象山歌凝练影片核心戏剧冲突

戏剧矛盾与冲突是电影叙事展开的元动力,是影片叙事的核心要素与中心议题,其往往贯彻于全片叙事始终。优秀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往往能够敏锐地察觉及捕捉到影片的核心戏剧冲突,并以音乐的形式将其再现,令其不仅仅驻留在观者的脑海中,更深刻的烙印于心;令观者对其不仅仅止步于头脑上的思索、意识及领悟,更进一步体味到感性上的深刻震颤、触动与共鸣[11]。

在《不再流泪的八角》里,山歌的创作选择影片中突出的、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核心戏剧矛盾与冲突,来为其创作相应的山歌曲子和歌词来烘托主题。“十万大山美如画”与“回南天”物品长霉腐烂“优美与腐烂”是一组矛盾;“回南天”“恶魔”与第一书记“邪恶与善良”又是一组矛盾,两组凝练成动画短片的核心戏剧矛盾与冲突。影片开头以两句“十万大山美如画,满山开遍八角花”山歌作为引子,把观众带入广西十万大山绿色植被覆盖,生态旖旎的瑶寨风光。粉红或深红色的八角花色彩缤纷,它们不仅具备调节生态、涵养水土等实用性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可观赏性,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让人们对农业环境产生了全新的认知[12]。结尾以气象山歌“预知干湿晴与阴,气象服务助振兴,我成瑶寨摇钱树,八角银行传美名”做总结,达到精确凝练主题的宣传效果。这种音画之间相互衬托主题的处理,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带来愉悦的观影感受,为人所津津乐道,俗称“音画对位”手法创造出的独特艺术效果[11]。

3 小结

气象科普动画短片虽只有几分钟,但对文学脚本的创作也需要精心设计,利用戏剧理论中的矛盾冲突原理在气象科普动画中的跨界融合[13-18]。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按照情节发展的逻辑,把段和段、场和场,承上启下、合情合理地连接起来,展现气象科普的魅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21]。这种作法从剧本主题、剧情和人物设计的矛盾冲突入手进行剧本创作,从而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强其表现力,提升其艺术吸引力,以此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效率,真正做到了气象科普知识从传播到达提高到有趣传播到达。

猜你喜欢
气象矛盾科普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气象树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