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2022-04-16 17:38冯海军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双减政策初中化学

冯海军

摘要:倡导“五育融合”的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在转变教育教学思维方式的深度上,贯彻“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发挥课程教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根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科学的途径和实践过程。本文是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提出 “五育融合”教学策略,望得以经验交流,为后续实践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双减政策;五育融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的地位,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五育”相关内容一时高度受到各界研究学者关注,并就现阶段我国“五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就有五育发展缺乏均衡、落实基本为虚、教育体制不吻合等问题。而要想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 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障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问题,唯有从“五育融合”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教育评价“评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社会“用什么”。“双减”落地,对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诸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实现“五育”兼顾,“五育”联动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教学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德育浸润化学之美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责无旁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说过:“化学是一门新发现的学科,创造的科学,也是支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科学,化学在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发展国家防御与安全所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料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在教学《化学肥料》时,教师需要讲好罗布泊钾肥发现的故事,當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刚起步,化学肥料需求量非常大,而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之一,这种局面长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为了国人能吃饱饭,勇闯生命禁区罗布泊寻找钾盐。钾盐的发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新中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结束了中国钾盐荒的局面。通过这个事例,使同学们感受到地质工作者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用生命跋涉,唱响了心中对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忠诚,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化学与药品研发方面的案例,教师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了,推掉重来,在失败面前,他们永不言弃、执着追求。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由于尝试服药,她的肝脏受到了严重损伤,牺牲自己的健康,目的为了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据此号召学生学习屠呦呦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继承科学家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二、共飨化学智慧芬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成长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可通过现实生活情境构建实验环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铁钉或各类钢铁制品锈蚀的情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自主准备实验用品,通过前阶段真实情境中观察锈蚀情况得到的防锈、除锈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除锈防锈实验。整体过程时长为一周,让学生自主使用各类措施对铁钉进行防锈处理,再组织学生交流、质疑、分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寻求证据的能力,注重证据的客观性。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辩证思维,整体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

三、体育融合教学之美

“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少年的殷切希望。我们肤浅地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实质上体育是要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化学与生活》时,从“关注营养平衡”到“合理选择饮食”,都会基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健康饮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教学“关注营养平衡”中,教师可将基于体重焦虑、减肥等常见的生活话题引入内容,提出为何要进行减肥、减肥消耗了什么、减肥会不会导致营养失衡、如何保持合理的体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样的趣味性话题,在实现学生对蛋白质、糖类、油脂等概念有效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观念。“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劳动活动,提升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兴趣爱好,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美育渗透实验之美

国务院199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郑重将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作用意义巨大,往往能在科目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发现化學物质的结构之美;通过化学实验带领学生感受化学反应的变化之美,从声、光、味等各类能直观形成冲击的角度,带领学生深切感受化学之美;通过对化学史等课外内容的导入,用文化呈现化学之美,让学生在曲折的化学历史中感受科学的美丽。基于这类富含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联合,实现美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最终呈现以美育促化学之美,促进学生在美育的环境下实现“成人之美”。

五、沉浸感悟劳动之美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那么,除了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外,每个学科都要融入劳动教育。例如,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进入化工厂、化肥厂等涉及化学反应的劳动场所进行参观,将劳动教育渗入化学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布置如回家主动清洗油污,观察、思考其中化学反应或制作简易灭火器、利用小苏打的化学特性制作馒头等实践作业。在化学教学中实现“沉浸式”劳动教育,使学生深切感受化学知识在日常劳动中运用的乐趣,激发其学习兴趣。正如高德胜教授所说: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化学知识 ,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将“五育”聚集于学生的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整体”五育的生成。(宁本涛语)教师要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素材,融入“五育”,让化学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9-07-09(01).

[2]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中国教师报,2020-01-01(03).

[3]高德胜.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劳动教育与时代新人塑造的价值取向研究”[GH19014]成果)《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6日第7版

[4]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中国电化教育》.2020.5

[5]李伟进,陈新丽,刘聪.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J].广东化工,2019,46(19):209-210.

[6]丁高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68-69.

[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双减政策初中化学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