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2-04-16 21:04席光荣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席光荣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内容,最终要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展现。生活情景是最为重要的互动元素,因为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下,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也是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将学习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所以生活情景元素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引言: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培养小学生道德感和法治观念,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一)课后作业完成效果不佳

受到传统授课观念、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仍然以做题、抄写为主,缺乏独立实践探究性任务,且对课后作业形式和时间都有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敷衍了事,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当成强制任务,而并非看作是提高自己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课后作业也主要以理论知识概述为主,学生没有学习课外知识的机会。长此以往,课后作业形同虚设,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理解程度,导致作业整体质量不高。

(二)理论和实践不符

当前,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过程中,不仅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还无法让学生放松心情、交流探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在设计日常实践活动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内容设计,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情感体验,也无法有效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终导致活动任务和目标无法完成。

二、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回归生活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目标存在“假、大、空”的问题,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能否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而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性。首先,体现层次性。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要立足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规律,为学生设置层次性的目标,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发展。其次,体现适应性。主要是指教师要结合社会现实发展需求,为学生制订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设置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所需,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道德素质养成,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以生活化实践活动为主,强化理论实践结合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之上,关注社会现实热点。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到道德法治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联系小学生虽然学习思维不够全面,但是其优点是好奇心比高年级学生强,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优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室外的活动或者课堂游戏等,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自由参与。对于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根据素质教育基本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科学进行,以生活为场地、内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都是以鲜明的生活场景、案例、事件等来展现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挖掘这些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见解,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掌握生活技能,学会独立解决生活难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活力,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入城市各大公共场所,去了解残疾人孤苦的生活,使小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中哪些人是我们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对他们产生同情之心,自觉主动地帮助他们。

(三)以体验探究为主,增加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内容

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学习、实践探究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了有效解决以上课后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完成效率低的问题,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又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完成。生活中含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可以掌握社会技能,增强情感体验,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遇到学习兴趣不强和自卑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对于自负的学生,教师也要让其改正。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家庭作业和小组作业进行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作业、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以此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调查小区环境污染现状作为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自身小区或者周边小区为地点,独立调查或者分小组调查,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现状。通过此方法强化学生的环境污染意识,促使小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以此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重任。另外,在布置该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先思考,将总任务划分成小任务,对于作业完成时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为学生设计一些回归生活的作业,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服务实践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课堂知识的价值,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行得到更好的内化。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情境元素较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主观决策正确性,反思他人意见参考性,反思生活实践可行性,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琴.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思考[J].新课程,2021,(47):135.

[2]张慧芬.创设情境让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99.

[3]孙楠.基于生活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12):15.

[4]张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2021,(33):48-49.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