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及差异

2022-04-16 03:20张磊王丹丹吴雪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程度

张磊 王丹丹 吴雪萍

摘    要:探究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及残疾程度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最终共获得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样本191名,其中轻度64名、中度68名、重度59名,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量表第2版(TGMD-2)对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进行测试。结果: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滞后于同龄健全儿童,残疾程度越重滞后的年龄数越大;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差异显著(F=52.128, η2=0.360, p<0.01),程度越重基本运动技能得分越低;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性别差异仅出现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其中男生基本运动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轻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未发现性别差异;偏相关分析控制BMI和性别后,结果显示仅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位移技能、控制技能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年龄和性别对于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与残疾程度有关,动作技能干预应当依据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

关键词: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程度

中图分类号:G 804.55           学科代码:0403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FMS) in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 of different severities. Methods: A total of 191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mild ID (n=64), moderate ID (n=68) and severe ID (n=59) were recrui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 TGMD-2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articipants motor skills. Results: The FMS of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ID was lagged behind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ithout ID, with severe ID the more years lagged behi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MS score in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ID (F=52.128, η2=0.360, p<0.01), with severe ID had a lower score. 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of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only appears in those with moderate ID, with the scores of boys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p<0.05), while no gender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ose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D.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locomotor skills and object control skills with age among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mild and moderate ID after controlling for BMI and gender, but not related in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severe ID.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S between different severity level of ID, age and gender is related with FMS after considering the level of ID, and motor skil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FMS in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ID.

Keywords: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hildren and youth;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severity

動作发展是一个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变化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条件。儿童期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不仅对其认知、语言和社会化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同时对其成年后身体活动行为以及健康促进也至关重要[1]。在儿童青少年发育的早期,动作发展水平是评价、诊断和监测其身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我国健全儿童的相关研究发现,儿童基本运动技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位移技能的发展优于物体控制技能[3-4]。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自我知觉、体质健康水平以及身体活动水平极其相关[5-6],并且儿童早期的基本运动技能水平能预测成年后的体质健康水平[7]。基于此,把握儿童期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特征对于指导幼儿体育教学实践,促进儿童身体活动参与具有重要意义[8-9]。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存在显著的障碍,其中适应性行为包括概念性的、社会性的和应用性的技能,残疾发生在18岁以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DSM-V)将智力障碍依据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和适应性行为分为轻度智力残疾(IQ=50 ~ 69)、中度智力残疾(IQ=35 ~ 49)、重度智力残疾(IQ=20 ~ 34)和极重度智力残疾(IQ<20) [10]。2006年第2次中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智力残疾人口数已达568万,并且据2020年我国特殊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残疾学生中智力残疾学生的人数占比最大[11]。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轻、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整体序列落后于健全儿童[12],且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技能表现存在差异[13-14]。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运动技能与BMI[15]、身体活动水平[16]有较大的相关性,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滞后是影响其身体活动参与的主要限制因素[17],而身体活动不足则使其成年后肥胖或超重以及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18-19]。因此,探究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对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降低健康风险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关于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全儿童,已有关于智力残疾儿童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残疾程度划分不清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特征,明晰不同残疾程度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针对性动作技能教学训练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研究者以及从业者的实际需求,进而为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6月至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前期招募及结合研究需要,最终共抽取了来自上海市随班就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安置机构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共191人,其中男生为128人,女生为63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为64人,其中男生为37人,女生为27人;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为68人,其中男生为47人,女生为21人;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为59人,其中男生为44人,女生为15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10.69±1.72)岁,人口统计学信息见表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专业医疗机构鉴定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轻度智力残疾IQ为50~69,适应性行为表现为轻度障碍;中度智力残疾IQ为35~49,适应性行为表现为中度障碍;重度智力残疾IQ为20~34,适应性行为表现为重度障碍。2)受试儿童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及癫痫频发的精神疾病儿童青少年;2)存在严重脏器功能残疾的儿童青少年;3)存在严重的肢体残疾或损伤,不能完成基本身体活动的儿童青少年;4)正在服用精神疾病药物的儿童青少年;5)有严重的冲动、自残或攻击他人等异常行为的儿童青少年;6)父母拒绝参与本研究。

1.2  测试内容与方法

1.2.1  身高与体质量

测试对象的身高、体质量采用便携式身高测量计和体重计测量。身高测量精确至0.1 cm,体质量测量精确至0.1 kg。身高和体质量测试时,受试者脱下鞋子并且轻便着装。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

1.2.2  基本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采用美国 Ulrich 研发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估量表(第2版)》 (TGMD-2)测评。该量表包括位移技能(跑、立定跳遠、单脚跳、跨跳、前滑步、侧滑步)和控制技能(原地拍球、双手接球、踢球、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地滚球)共12项测试。目前,该量表已在我国健全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应用,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20]。虽然《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估量表(第3版)》(TGMD-3)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健全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评估,但是该量表尚未在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进行过信效度检验,因此,本研究仍采用“第2版”量表进行测评。在应用该量表时,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由于动作发展障碍,量表的测试年龄可增至18岁[21]。此外,“TGMD-2”量表已在我国轻度智力残疾[16]、中重度智力残疾[22]和重度智力残疾[23]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评估中得到了应用,因此,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了“TGMD-2”量表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适用性。

在基本运动技能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对象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在理解和执行每个测试动作任务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测试人员针对测试器材以及测试流程进行了调整。例如选用了颜色较为鲜艳的球以吸引测试对象的注意力,并在足球外层用彩笔标注了方向箭头,以便测试对象更加注意踢球的动作;在测试时增加了动作的示范次数,减少了包含过长语句的讲解。整个测试过程中,除了2名测试人员之外,测试对象的体育教师也在测试现场辅助测试人员完成测试任务。测试人员首先进行1~2次动作示范,然后受试者练习1~2次,之后再进行2次正式测试。整个测试过程通过摄像机(索尼 HDR-CX450)记录,由2名经过专门培训且熟悉测试的评分人员根据量表评分标准对测试对象的动作进行打分。

1.3  数据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定量指标中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基本运动技能之间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分析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受试者位移技能、控制技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控制测试对象的性别和BMI。显著性水平为α=0.05。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相较同龄健全儿童的相对年龄

为了了解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相较同龄健全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相对年龄或滞后年龄。本研究与李静 等[4]基于2013年的山东省3~10岁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构建的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中,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0.81岁,位移技能相当于该常模中5岁水平,滞后6岁,控制技能相当于该常模7岁水平,滞后4岁;女生的平均年龄为10.52岁,位移技能相当于该常模5岁水平,滞后6岁,控制技能相当于该常模8岁水平,滞后3岁。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中,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0.85岁,位移技能相当于该常模4岁水平,滞后6岁,控制技能相当于该常模7岁水平,滞后4岁;女生的平均年龄为10.38岁,位移技能不及该常模3岁水平,控制技能相当于该常模5岁水平,滞后5岁。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中,男生和女生的两种技能均不及该常模3岁水平,滞后7岁。研究表明,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滞后于同龄健全儿童青少年,且随残疾程度的加重滞后的年龄越大(见表2和图1)。

2.2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水平的差异分析

2.2.1  基本运动技能总体得分差异

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基本运动技能水平的差异,以残疾程度为组间变量,以BMI、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位移技能[F(2,185)=185.251,η2p=0.667,p<0.01]和控制技能[F(2,185)=113.267,η2p=0.550,p<0.01]得分差异显著,残疾程度越重得分越低;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之间基本运动技能总分差异显著[F(2,185)=221.326,η2p =0.705,p<0.01],并且残疾程度越重得分越低(见表3)。

2.2.2  基本运动技能动作分项得分差异

在位移技能动作分项中(见图2),以6个动作为因变量,以性别为组间变量,以年龄、BMI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主体间效应显著的指标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跑、立定跳远、单脚跳、前跨跳、前滑步、侧滑步6个动作主体之间效应显著(p<0.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上述动作中,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得分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得分显著高于重度。其中:跑步动作的得分在3种程度中相差最小,单脚跳动作得分轻度与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之间差值最大。

在控制技能动作分项中(见图3),原地拍球、踢球、双手接球、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地滚球6种动作主体之间效应均显著(p<0.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原地拍球、踢球、双手接球、击固定球4个动作的得分,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得分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得分显著高于重度,但是上手投球和地滚球动作的得分在轻度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  同一程度智力残疾、不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得分差异

2.3.1  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得分的性别差异

分析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不同性别受试者基本运动技能得分的差异,控制年龄、BMI,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图4),男生和女生在基本运动技能得分中,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动作分项中仅踢球动作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10.219, η2=0.146, p=0.002)。

2.3.2  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運动技能得分的性别差异

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中(见图5),位移技能总分、控制技能总分和基本运动技能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位移技能中,男生的单脚跳动作(F=7.242,η2=0.102,p=0.009)和前跨跳动作(F=9.800,η2=0.133,p=0.003)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控制技能中,男生的原地拍球(F=6.198, η2=0.088, p=0.015)、踢球(F=5.255,η2=0.076,p=0.025)、击打固定球(F=5.550, η2=0.080, p=0.022)、上手投球(F=7.746, η2=0.108, p=0.007)动作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3.3  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得分的性别差异

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基本运动技能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具体动作分项中,男生与女生的得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6)。

2.4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位移技能、控制技能与年龄的偏相关分析

为了解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受试者的BMI、性别和年龄,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位移技能、控制技能及年龄的相关程度不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的年龄与位移技能(r=0.545, p<0.001)、控制技能(r=0.526, p<0.001)高度相关,位移技能与控制技能高度相关(r=0.663, p<0.001);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的年龄与位移技能低度相关(r=0.285, p=0.020),与控制技能中度相关(r=0.416, p=0.001),位移技能与控制技能中度相关(r=0.480, p<0.001);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受试者的年龄与位移技能、控制技能具有负相关关系,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3   讨论

基本运动技能是专项或复雜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对包括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在内的所有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促进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发现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之间基本运动技能的差异,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早期动作技能和身体活动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3.1  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滞后于同龄健全儿童

本研究发现,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在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发展滞后,且随残疾程度加重而滞后发展年龄增大,这一发现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例如:Francis等[24]研究发现智力残疾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水平滞后于同龄健全儿童2~4岁;Rintala等[14]发现智力残疾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最大年龄滞后于同龄健全儿童6.5岁。智力残疾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轨迹通常较同龄健全儿童更为延迟,即公认的发展里程碑发生年龄更大,包括动作发展方面。本研究发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3~6岁,大于Francis等[24]2~4岁,与Rintala等[14]发现的6.5岁的结论相近。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诸多研究参照的常模存在差异,本研究中采用的TGMD-2尚未建立中国的全国常模,因此与山东省的常模比较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另一方面可能是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支持环境有很大差异。此外,也可能与研究中纳入的样本情况(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在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位移技能的滞后年龄大于控制技能,这与Rintala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位移技能滞后于控制技能,可能是因为位移技能需要儿童肌肉力量、速度、灵敏性以及协调性等体适能参与,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智力残疾儿童的体适能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正确完成诸如单脚跳、侧滑步、前滑步等对灵敏性、平衡性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的位移技能动作时,存在的困难更大。

3.2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位移技能、控制技能以及基本运动技能总分差异显著,且在12个动作分项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之间的差异也显著。该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Gkotzia等[12]发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滞后于边缘儿童,更滞后于健全儿童;Smits-Engelsman等[25]发现智力商数对动作技能水平的预测达到19%,智力商数IQ越低,动作技能发展水平越低。基于动作发展的动态系统理论和Newell的动作发展约束模型,儿童动作的发展取决于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受个体、环境和任务的交互约束。从个体而言,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智力功能的差异,以及由智力功能限制导致其他身体功能缺陷是造成基本运动技能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残疾程度越重,学习和理解复杂动作技能越困难,动作技能的习得受身体自然发育的影响越小,越需要外部支持[26]。从环境而言,我国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教学安置场所不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以特殊学校为主,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以特殊学校和福利机构为主,安置方式不同[27],所处的场地环境、所实施的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均不同,动作技能的习得方式也不同。从任务约束而言,动作的难度和形式不同,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习得的时间也不同,残疾程度越重,可接受的动作任务难度越低,同一难度动作的习得越慢,动作完成度也越低,即残疾程度越重,动作技能得分越低。

3.3  同一程度智力残疾、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得分的差异

在同一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本研究并未发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与部分健全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4,28]。在位移技能方面,TGMD-2量表中位移技能如前滑步、侧滑步、跑步、前跨跳的动作标准需要个体具备良好的节奏感,虽然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个体节奏感的发展女童优于男童,但是有研究发现这种差距在儿童后期会逐渐缩小,或许这是男生和女生的位移技能不存在差异的原因[28]。在控制技能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日常活动中控制技能活动练习不足,会导致不同性别儿童的控制技能发展水平均较低,并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9]。

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性别之间的差异显著,男生的运动技能得分高于女生,位移技能方面的单脚跳、前跨跳和控制技能方面的原地拍球、踢球、击打固定球、上手投球动作存在性别差异。当前,针对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性别差异的研究较少,但是本研究得出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存在性别差异的结果与宁科 等[30]对健全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男生的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均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样本中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主要来源于特殊教育学校,已有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中女生参与体育课程活动的动机不强,女生身体活动参与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31]。身体活动参与不足可能是造成中度智力残疾女生动作发展水平更低的原因。

在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基本运动技能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可能与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之间无性别差异的原因有所不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个体之间的外显特征(行为、认知、身体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基本运动技能的性别差异效应可能小于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个体差异效应,因此,这可能是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的原因。

3.4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位移技能、控制技能与年龄的相关性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兒童期的动作能力会随着个体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以及体适能水平的提高逐渐得到发展,健全儿童的年龄与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例如:Bolger等[32]对203名健全儿童的性别及年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大的儿童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年龄小的儿童。本研究也发现,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与年龄显著正相关。有研究者也认为个体的动作发展与年龄相关(但并非由年龄决定)[33],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技能会持续发展,只是在不同时期发展的速率有所不同,但是也并非以相同的速率发展。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动作发展符合典型儿童发展的规律,虽然当前有研究者认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环境的支持,其身体功能及运动行为等诸多方面会在后天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促进个体的动作发展。本研究发现,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从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个体特征及环境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个体认知功能存在严重障碍,且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和身体功能全面发展迟缓,使其简单运动技能的习得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类化和迁移极其缓慢,很多运动技能最终也难以自主完成,这是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动作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并未出现明显规律的原因[34];另一方面,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适应能力更弱,异常行为更多,个体异质性更大,运动技能习得的速率差异也更大,对于外界环境的支持需求也就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运动技能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的原因[35]。这同时也说明后续研究应当进一步重视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早期动作技能习得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干预的个别化设计。

4   结论

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运动技能特征存在差异。智力残疾程度越重,基本运动技能水平越低,滞后发展的年龄越大;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位移技能发展滞后于控制技能,但是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却未发现这一特征;性别和年龄对于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不同,其中性别差异仅出现在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在轻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显著相关关系出现在轻度和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在重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中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今后针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运动技能干预设计时,应首先考虑残疾程度,并且要根据不同程度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的特征及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设计。

参考文献:

[1]  ADOLPH K E, HOCH J E. Motor development: Embodied, embedded, enculturated, and enabling[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9, 70(1):141.

[2]  HAYWOOD K M, GETCHELL N. Life span motor development-seventh edition[M].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2020: 4.

[3]  刁玉翠,董翠香,李静.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上海市常模的建立[J]. 中国体育科技,2018,54(2):98.

[4]  李静,刁玉翠. 3~10岁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3,49(3):129.

[5]  ROGERS V, BARNETT L M, LANDER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among adolescent girls[J]. 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2018, 6(2): S378.

[6]  JAAKKOLA T, YLI-PIIPARI S, HUOTARI P, et al.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physical fitness as predic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A 6-year follow-up stud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016, 26(1): 74.

[7]  UTESCH T, BARDID F, BSCH D,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competence and physical fitness from early childhood to early adulthood: A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 2019, 49(4): 541.

[8]  GOODWAY J D, OZMUN J C, GALLAHUE D L.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Infants, children, adolescents, adults[M]. Burlington: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19: 2-20.

[9]  CHAN C H, HA A S, NG J Y,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 competence,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social determinants in hong kong chinese children[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9, 37(2): 229.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10]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M].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947.

[11]  特殊教育基本情況[EB/OL].(2020-06-08)[2021-04-03].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jytjsj_2019/qg/2020

06/t20200611_464884.html.

[12]  GKOTZIA E, VENETSANOU F, KAMBAS A. Motor proficiency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review[J]. European Psychomotricity Journal, 2017, 9(1): 46.

[13]  WOUTERS M, EVENHUIS H M, HILGENKAMP T I.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019, 32(1): 131.

[14]  RINTALA P, LOOVIS E M. Measuring motor skills in finnish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013, 116(1): 294.

[15]  孟杰,吴雪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BMI的相关性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2):149.

[16]  孟杰,吴雪萍. 轻度智障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5):81.

[17]  CAPIO C M, SIT C H, EGUIA K F, et al.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training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y: 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5, 4(3): 235.

[18]  MA ANO C, HUE O, APRIL J.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019, 32(5): 1018.

[19]  SADOWSKY M, MCCONKEY R, SHELLARD A. Obesity in youth and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europe and eurasia[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020, 33(2): 321.

[20]  FREY G, CHOW B.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skills in youth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6, 30(5): 861.

[21]  CAPIO C M, EGUIA K F, SIMONS J.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2 for filipino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6, 34(1): 10.

[22]  张磊. 软式曲棍球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体适能和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9.

[23]  ZHANG L, ZHU X, HAEGELE J A, et al. Effects of a one-year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o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of boys with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21, 114(7): 103980.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24]  FRANCIS R J, RARICK G L. Mot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J].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1959, 63(5):792.

[25]  SMITS-ENGELSMAN B, HILL E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coordination and intelligence across the iq range[J]. Pediatrics, 2012, 130(4): 950.

[26]  张磊,王丹丹,吴雪萍.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版)》的解读及其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6):553.

[27]  朱媛媛.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方式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8]  GOODWAY J D, ROBINSON L E, CROWE H. Gender differences in fundamenta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 in disadvantaged preschoolers from two geographical region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2010, 81(1): 17.

[29]  VUIJK P J, HARTMAN E, SCHERDER E, et al. Motor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borderline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10, 54(11): 955.

[30]  宁科,沈信生,邵晓军.  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年龄和性别特征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2):1322.

[31] HUTZLER Y, KORSENSKY O. Motivation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ersons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10, 54(9): 767.

[32]  BOLGER L E, BOLGER L A, ONEILL C, et al.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mong a cohort of irish school children[J]. 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2018, 6(1): 81.

[33]  王兴泽,黄永飞,谢东北,等. 动作发展序列理论及体育教学案例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3):98.

[34]  WESTENDORP M, HOUWEN S, HARTMAN E, et al. Are gross motor skills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related in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1, 32(3): 1147.

[35]  王丹丹. 福利院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性身体活动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2019.

收稿日期:2021-05-19

基金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890032);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TP2020063)。

第一作者简介:张磊(1993—),男,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为适应体育,E-mail:1911111005@sus.edu.cn。

通信作者简介:吴雪萍(197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适应体育,E-mail:wuxueping@sus.edu.cn。

作者单位: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2.上海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20009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China.83329F83-9926-4F17-BACF-7F014E664628

猜你喜欢
程度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能动的忠实
实干派 别克君威
缝补Boro items
Panda Priorities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