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启示

2022-04-18 08:34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学政
党课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冰雪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学政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许晴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历程与筹办理念,充分认识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所展示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及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书写体育强国逐梦奋进新篇章。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用“卓越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点赞,评价北京冬奥会“非常成功”。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体育事业发展,以冬奥之光照亮全人类追求团结、和平、友谊的前行之路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在实现体育强国梦过程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体育治理行稳致远,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图:熊琦/新华社

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历程与筹办理念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来说,不仅仅是重大的标志性活动,更是历史性的光荣,在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历程

早在1908年,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就在《天津青年》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发人深省的“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冰雪体育盛会,继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申办和举办冬季奥运会成为中华儿女的新期盼,点燃冰雪激情、共襄冬奥盛会成为我国的新聚焦点。

1921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于1924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1924国际冬季体育运动周”活动。在这项活动结束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这届比赛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国最早申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2002年1月2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正式推荐哈尔滨市作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时参与申办冬奥会的城市有8个,虽然在第一轮评选中哈尔滨因综合排名第五而败北,但这次申办让中国离成功申办冬奥会更近了一步。2009年,哈尔滨携手长春提出了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意向,在中国奥委会初步评估后,长春放弃了此次申办。当年10月,中国奥委会综合评估后认为,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其他候选城市(韩国平昌、德国慕尼黑等)实力太强,故复函回绝了哈尔滨的申办请求。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图:燕雁/新华社

2013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接续申办冬奥会。同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出以北京为主办城市、张家口为协办城市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申请。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波兰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克兰利沃夫5个城市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同年5月至6月,因波兰人民反对、乌克兰政局动荡,波兰克拉科夫、乌克兰利沃夫先后宣布退出申办。同年10月,因挪威政府拒绝财政支持,奥斯陆退出申办。最后,北京与阿拉木图展开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争夺。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理念是“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这三大理念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高度契合,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以44∶40票击败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理念

随着2018年平昌冬奥会落幕,冬奥会进入了“北京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先后5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并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坚持廉洁办奥,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我们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提升了全社会环保意识,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加强了筹办城市的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各有关地方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科学合理制定规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按进度高质量完成筹办工作各项任务。首钢集团闲置的厂房和设施,凭借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机遇,被建成一个包括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场地等在内的“冬奥广场”。2017年8月,巴赫在参观首钢园区时说,北京冬奥组委选择在首钢园区办公让老工业遗存重焕生机,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领先的,做出了一个极佳的示范。可见,绿色办奥就是坚持生态优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冬奥会打下美丽的中国底色。

共享办奥理念下筹办北京冬奥会,就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8年5月29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开发培养11支人才队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方式,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冬季运动办赛队伍,为中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以完善的制度和优渥的条件向国际国内冰雪体育人才伸出“橄榄枝”。归化队员、国际教练等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带动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加快了冰雪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也让更多人享受到北京冬奥会带来的“福利”。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使北京冬奥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积极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的办赛经验,加强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接联系,加强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在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场馆设计、奖牌、吉祥物、开幕式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形象,讲好了中国故事,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廉洁办奥就是将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等落实到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全过程。坚持勤俭节约,严格预算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临时场馆,科学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杜绝腐败,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确保北京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

四大办奥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宏观谋划、脚踏实地,既有理念引领,又有具体落实,为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所展示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北京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具有独一无二的办赛经验,无论是申办、筹办、举办还是赛后利用,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正如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致辞中所指出的,“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闪耀,得益于中国人民为我们出色地搭建了安全的奥运舞台”,“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一)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所展示出的中国智慧

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中国智慧,展现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创造性完成办奥工作的精神气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冬残奥会顺利举行,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深刻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全国人民也给予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些都是新时代办奥工作中中国智慧得以彰显的根本保障。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致敬人民”环节。图:杨磊/新华社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丰富多彩、人民生活幸福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我国通过新发展理念引领冬奥会筹办和举办,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了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展现了中国智慧的巨大力量。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在申办北京冬奥会时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我国普及冰雪运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增强人民体质。通过实施“北冰南展”“北冰西扩”,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冰雪大会、冰雪夏令营、冰雪公开课、冰雪旅游等,大力普及和推广冰雪体育运动,使我国国民对冰雪项目的认知不断加深,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参加冰雪运动的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北京冬奥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在开幕式、闭幕式上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正因为如此,巴赫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中国人民,以感谢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作出的卓越贡献。

(二)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背后的中国方案

2021年1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精彩办奥是我国申办奥运会不变的承诺,我国在多次参加冬奥会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实施闭环管理政策,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安全办奥,高质量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进一步传承了奥林匹克文化,在世界民众面前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中国方案。

1979年,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这次冬奥会是我国参加的首次冬奥会,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积累了参加冬奥会的经验。1984年,我国参加了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达到了开阔眼界、锻炼队伍的目的。1988年,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李琰在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赛中获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中国冬奥项目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在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成为中国第一位夺得冬奥会金牌的运动员。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韩晓鹏实现了“三个第一”(我国第一枚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我国男运动员在冬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我国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金牌)。2010年,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队发挥出色,王濛打破世界纪录。随后,我国又相继参加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参加冬奥会,为我国筹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运动员在冬奥赛场上争金夺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通过参加冬奥会和学习交流,吸收了很多先进的办赛经验,为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中国方案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吲哚基环氧丙烷和3-咔唑基环氧丙烷单体的合成不同于前三种聚醚的对应单体的合成,其合成方法要简单很多,通过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催化剂,使反应在常温下进行[24,31].这类单体通过阴离子聚合得到的聚醚同样是单手性螺旋结构并能稳定存在于溶液中(见图6).该类聚醚一样具有光学活性,通过比旋旋光,圆二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数据显示聚醚能在溶液中保持螺旋构像.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工作,将疫情对北京冬奥会和国内民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办奥面临的严峻考验。安全办奥成为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和赛事组织运营的首要准则。在疫情背景下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的比赛场所,防范各种突发风险,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关键。我国实行闭环管理,通过精准防控将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为北京冬奥会各项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既全方位提高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又彰显了我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兑现国际承诺的大国风范。

北京冬奥会的众多工程项目都是首次建设,困难重重,建设者依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几年间,北京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中国速度和工匠精神为中国方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建设填补了国内此类场馆的空白。尽管面临疫情挑战,但我国仍然履行申办承诺,克服重重困难,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于2021年底全部完工,按照冬奥会的举办要求按时交付,为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许多冰雪项目场馆从无到有,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展现出北京冬奥会筹办的中国速度与中国质量。

2021年1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图:张晨霖/新华社

承办北京冬奥会来之不易,既要办出质量,又要办出特色,我们不仅在提升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下功夫,而且在提高服务水准、展示中华文化等软件方面做文章。我国抓紧抓好承办城市广大民众素质培养,切实加强对所有冬奥会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我国始终坚持开放办奥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始终保持良好合作,也与日本东京奥组委、韩国平昌冬奥组委签订组委会三方合作协议,并积极选聘外国专家。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赛后可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硬件支撑,这是北京冬奥会秉承共享理念、服务民众、传承奥林匹克文化的最好体现。北京冬奥会是对外展示我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办好北京冬奥会,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

三、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开幕并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人类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彰显了当下全球需要的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开阔开朗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崇尚和发扬。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了新的传奇,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展现大国担当,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厚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上“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更加高大,对包括奥林匹克事务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参与更加全面。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在全球疫情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我国做好了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冬奥赛事运行与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两不误。我国以非常成功的闭环管理,用实际行动和务实成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防疫成绩单,提供了可借鉴的防疫工作经验。同时,我国还创造了冬奥赛事电视收视率的历史新高,带动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为国际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北京冬奥会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生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自全球91个代表团的2861名运动员汇聚在北京和张家口,在17天的时间里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频频打破冬奥会纪录甚至世界纪录,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会,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我国作为东道主,从工作人员到志愿者,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大家都在用最温暖的拥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共享胜利,见证突破,笑对遗憾;赛场外,人们尽情享受纯洁、激情的冰雪盛会,在交流中促进合作,在追求快乐、健康的过程中“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赛场外,吉祥物“冰墩墩”一举成为“顶流”。图:林楷煜/新华社

(二)丰富和传承冬奥文化遗产,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

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冬奥会的热情不减,对冬季运动项目的认知更加深刻,对冰雪运动更加喜爱,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也得到了传承,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体育治理角度来看,我国通过举办冬季奥运会,更加全面深入地加入到国际奥林匹克治理活动中。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有助于实现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全球体育治理更加完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梦

北京冬奥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举办的重大国际赛事,也是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举办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赛事。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党和国家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全民健身离不开冰雪运动,在筹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国冰雪运动得到大力发展,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所强调的:“早在申办时,我就提出,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不懈努力,这一愿景已经成功实现。”近年来,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指引下,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从小众走向大众,参与空间从地区走向全国,参与时间从冬季变为全年,各地蓬勃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成为“健康中国”的亮丽风景线。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可以到世界级场馆中锻炼,进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

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闭幕,但是全民健身运动并未停止,冬奥会带来的全民健身红利还在延续,这必将推动更多地区、更多人参与到新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来,掀起全民健身的新高潮。

1.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所展示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哪些?

2.如何全面把握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冰雪北京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冰雪之上,满满中国风
冰雪经济乘“冬”风而上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