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新空间,一起向未来

2022-04-19 09:10詹伟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思维发展

詹伟华

数字技术与实体社会融合创新带动的行业转型发展,突破认知、拓展眼界、更新观念,深深激发了我们教育人的群体性思考,为教育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远程教学、互动课堂的亮点实验探索,到雾霾红色预警“停课不停学”的区域规模实践,再到疫情期间全国2亿学生大规模线上教育实践,数字教育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在当下以及未来发展中大有可为。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谋划未来、厚积薄发的好时节。我们提出数字教育发展的以下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和实践。

一是思考“大格局”。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思考数字教育大定位和大格局,如何支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如何支持“双减”政策的落实,如何赋能教育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找准“真需求”。“乔布斯之问”曾引发教育界的大讨论,“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驚?”从近20年观察,我们发现每当教育面临重要挑战、重大难题、重大转型时,数字技术的引入常常引发颠覆性变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典、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空中课堂”就是很好的案例。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找准“真需求”,数字技术精准融合促进业务创新,才能更好发挥出核聚变效应。

三是树立“新思维”。数字时代的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催生了互联网思维、数据思维、用户思维、服务思维等很多新的思维方式,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育管理者、教师和教育服务提供商,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思维,建立起以新技术解决教育痛点的思维,掌握新工具、创造新方法,才能手拿数字技术这个重要棋子下好教育的先手棋。数字教育的实质是“服务”,关键是“人心”,如果数字教育创新和供给者怀揣梦想、身怀绝技,却又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从被服务者视角去思考、去设计产品和服务,怎能不深入人心。

四是耕耘“主战场”。在共同富裕大目标下,公平、均衡和质量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数字教育在做大优质资源共享、做优基本公共服务、做强教育质量提升上大有可为,运用群峰思维、分布协作、集群发展,可以建立起各级各类大规模的优质资源体系。我们畅想,未来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彩虹桥。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数字教育创新蓝图可以彰显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可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有潜质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五是奋力“新赛道”。新政策、新技术催生了一些教育发展“新赛道”。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课后服务、作业管理、作业辅导、在线答疑等成为社会热议、学校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师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发挥以新技术解决教育痛点的思维,创新方法实现“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数字思维发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答数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看G20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