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场景的设计与构建

2022-04-19 21:35潘艳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

潘艳东

【摘 要】本文介绍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引入人工智能相关内容,促进人工智能实验场景的设计与构建,实现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学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加强体验、实践和反思,进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信息科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4-017-03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教育创新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当前和未来信息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科技第二册于2020年1月重新修订后,增加了“人工智能体验”一节课的内容,笔者根据校情和学情,开发了“感受人工智能魅力”项目,并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我们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提升。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学生主动探究人工智能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在内容设计上,我们将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做了整合,将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融入具体的每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机器与人做类比,逐步揭开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原理。

设计构建人工智能实验场景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类比迁移学习内容

人工智能进课堂,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在“制作鲜花识别机器人”一课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每天中午,上实东校生态园有很多学生去探究。这天,琦琦发现了一株奇特的花,很好奇地问同伴玲玲:这是什么花呢?因为已经有了人工智能学习经历,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通过手机里“形色”APP的识花功能找到答案。不仅如此,她们还想自己开发一个识花程序。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与新旧知识有联系的、与学生经验相契合的真实问题为主线。教师不能局限于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有高屋建瓴的课程观,放眼整个章节,乃至整个单元,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及生活经验,找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关联点及契合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和精细的深度加工,使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信息时代,网络上也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内容,但我们认为,唯有当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仔细筛选和整合后,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价值。因此,初中信息科技引入人工智能可以选择项目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例如,“制作鲜花识别机器人”一课中,我们从识别桃花入手,引导学生优化完善程序,从而可以识别更多的鲜花,引导学生体会机器学习的数据越多,机器越智能,再进一步将知识进行迁移,如从识花到识别植物,再迁移到识别动物等。从项目设计的内容及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看,学生从自己发现问题到最后开发识花机器人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开发出更多的图像识别相关程序。

2.学以致用,深度实践

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教师要催生学生的深度实践,不仅要引导学生融入认知,更要引导学生融入情意、融入行动。换言之,学生的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更要求学生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和体验。

在“会说话的校园”项目中,我们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亲自探寻校园场景背后的故事,并开展相关的访谈和调查,促使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团队、爱校园,催生深度实践,引发学生情感投入。课时安排为5周/10课时,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我们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是: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如何让校园场景或物件“开口说话”,方便来访者和新同学了解校园?活动的流程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入项活動→前期调研(问卷星等)→文案撰写、语音识别→音频制作、视频制作→二维码制作、语音合成→项目发布。项目的评价从作品质量和学习品质两个方面明确成功标准。项目成果包括:调研报告、短视频文案、相关音频、相关视频、相关二维码和发布会PPT;学习品质包括:熟悉主要软件(问卷星、“形色”APP、讯飞有声、剪映、草料二维码等)使用方法,了解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原理,形成合作、参与、倾听、沟通等基本技能。

在“会说话的校园”项目中,入项活动为制作一份特别的贺卡。引入:赠送贺卡是节日里人们表达祝福的一种常见方式。贺卡的种类有很多,纸质贺卡能传达文字或图片信息,电子贺卡能传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二者各有千秋。通过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份“会说话”的贺卡,引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情境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抛出问题:有没有最近过生日的同学?引导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并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制作一份特别的贺卡。在小组合作完成生日贺卡后,举行了短暂而充满温情的赠送仪式,让学生沉浸在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中。另外,我们在课堂中还通过播放生日歌来营造温馨的气氛,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感情投入,让课堂中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3.联系生活,关注热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真实生活,指导他们关心、关注社会热点。如在教学中实施的“自动驾驶”项目,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实地测试和内化迁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1)开放问题,自主设计方案,激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学生设计出展示方案。方案一:车辆转弯、倒车入库;方案二:经过红绿灯、侧方位停车;方案三:避障、调头、侧方位停车。综合以上方案,学生通过“自动驾驶”项目,经历分组探究,自己设计自动驾驶场景和展示方案、现场公开测试和展示,提高了主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自动驾驶的现场公开测试活动中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

“自动驾驶”以OpenMV摄像头作为机器视觉,运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识别路线和标志,模拟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驾驶行为,希望能用自动驾驶解放司机,便利生活,助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2)设计活动,小组现场测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最后的“自动驾驶”项目展示环节中,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现场测试活动,并邀请到相关的专家老师、家长和同学。在测试中,一位同学现场解说,小组全体同学现场测试。在测试活动前,学生自己撰写解说词,设计自动驾驶道路场景,研讨和设计展示方案。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协作,不断深入地探究。在学习中,学生2~4人一组,进行Python语言的学习、自动驾驶小车的设计与搭建、方案设计和撰写现场测试解说词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负责项目的开发和运行,通过分工来界定他们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在项目学习中的多个阶段,学生能够全力投入,完成项目任务。

通过设计开放的、富有挑战的活动,小组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慢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批判辨析,持续深度反思,激发学生迁移应用水平

“自动驾驶”项目结束后,学生进行了自我反思:我们初步实践了自动驾驶,让单一型号的自动驾驶小车能在简单的车道上正常行驶。我们将会继续探索与学习,试着让不同车型的车能够在比较复杂的道路上行驶,尝试让小车识别不同的交通标识。我们还将更深入地探究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相关技术背后的原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分组实现不同项目,互相帮助,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学到了Python编程语言,与团队共同开发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迭代优化。在此期间,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并通过请教老师或者互相讨论加以解决。项目开阔了我们的思维,激发了我们创新的热情,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希望通过探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为实现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教学中,我们着力人工智能实验场景的设计与构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充满生机和乐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破解信息科技学习兴趣假象。

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的思考

教育要面向未来,而人工智能教育更要瞄准未来,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中,我们将人工智能与现有信息科技教材有机融合,激活信息科技课堂,破解信息科技学习兴趣假象,激发学生反思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人工智能的教学实践助推了人工智能实验场景的設计与构建,以教育的创新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任友群. 人工智能(初中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9-32.

张少波,李彦荣. 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浦东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18.

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 江苏教育,2019(22): 7-11.

赵健. 深度学习:超越21世纪技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18.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下一幕,人工智能!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