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诠释“音乐是最好的礼物”

2022-04-19 13:13柳苏凌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教美育音乐

柳苏凌

2022北京冬奧会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月,便传来了人民日报前社长和总编辑邓拓之女、《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岚老师病逝的噩耗。

邓老师的女儿刘明明老师,在讣告中短短数语,缅怀母亲:

妈妈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这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北京冬奥会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的奥运会会歌获得世人高度赞扬,更将她的快乐推向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时刻离去,而且走得安详平静,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

邓小岚带着对音乐教育事业无限的热忱,去了天堂,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思念……

退休之后,邓小岚老师凭借一己之力,用脚步丈量梦想。坚持为太行山深处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小学的孩子们义务送教,在这块他父辈曾抛洒热血的革命老区承袭自己肩负的使命,用音乐艺术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大门,用音乐改变他们的人生。19年间,她的善举带动了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和管理机制逐渐确立,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马兰村,关注大山孩子们的教育。

马兰村的歌声总伴着奥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一群来自中国革命老区太行山深处的44位天真烂漫的孩子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这群来自中国农村草台的孩子们,站在了世界瞩目的舞台上,一时之间,邓小岚老师和她的 “马兰合唱团”的事迹再一次被关注,她们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将永远镌刻在这段历史上。

早在2008年,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老师的事迹曾经被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拍摄成了特别节目《马兰的歌声》。当时节目还未在电视台正是播出,早已在网络上不胫而走,马兰村的歌声很快传遍网络,引发社会各界对村里孩子们的关注,这位功勋级革命家邓拓之女邓小岚的事迹被公之于众。

“彩云轻轻飘过铁贯山,胭脂河水欢快地流淌……”这首歌曾经是邓老师亲手谱写的马兰小学的校歌《美丽的家园》,影片中孩子们坐在河边,弹着吉他低声浅唱,这个温馨美丽的画面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之中,弹指之间十几年过去了。

我与邓老师结缘是在2008年,这一年正好是北京夏季奥运会前夕,马兰村小学应邀参加全国艺术特长生全国展演活动开幕式。马兰村的12名乐队同学和孙杰校长,在邓小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周刊》栏目举办的公益活动。作为采访记者,我有幸见到了这群山里来的孩子,也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岚老师。

我能从山里孩子走进校园瞬间,看到他们眼中闪出一丝幸福和羡慕的眼光。邓小岚老师说:“这次学校选出了12名没来过北京的孩子参加活动。初到北京,这些孩子第一次见到了他们早已熟知的天安门广场、长城。吃到了北京的麦当劳、肯德基;看到了宽敞的马路。第一次走进高大、宽阔、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的教室上音乐课。”由于是山里的孩子,平时与人交流的不多,这样的“大场面”她们的脸上反倒没有城里孩子丰富的表情,相反是不知所措的拘谨。

这12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第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看着跟他们几乎同龄的学生们弹着钢琴,唱着歌曲。孩子们在邓小岚老师的组织和指挥下,为现场的同学演奏了《欢乐颂》和《美丽的家园》。演奏完她对记者说:“和城里的孩子相比,那里的孩子缺乏与人沟通,他们把感情放在心里。但是他们现在不怯场,让唱就唱,让弹就弹,这点还是不错的。”随着活动的进行,马兰村孩子也逐渐露出了笑脸,与在校学生有了眼神和语言的沟通。

山里的孩子渴望美的滋养

活动结束不久,我如约来到了邓小岚老师家中。在北京一个极其普通的社区,家里陈设有点陈旧,客厅摆放着电子琴和各种简单的乐器,十分显眼。她退休于北京公安系统,每年几万元退休金几乎都搭在了支教上。除了买乐器、书籍和教具,她还千方百计帮助那里的村民提高生活水平,修建学校和教学设施。在没修高速路前,她每次支教一次至少要花20个小时往返,而且是每个月至少要去一次,去一次就要住一段时间。她笑着告诉我:“现在好多了,高速路修好后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当时她已经坚持了8年,没想到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她依然坚持,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看到了、听到了“马兰合唱团”的歌声。让我不禁感叹:平凡的身躯隐藏着如此强大的精神。她的执着也坚持,令人叹服!

邓小岚曾向我坦言,在她支教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刚刚开始决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当地人不理解: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大作用呢?!在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时候,邓小岚老师选择默默地践行。由于她的带动和影响,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太行山区,为那里带去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政策。她曾经告诉我,义务支教这件事背后,其实最大的障碍并不是缺乏师资,缺少乐器,缺少支持,而是山里人的观念。

她曾率领当地村民给马兰村小学进行过一次修缮。特别引进了抽水马桶,是全村,乃至附近几个村中,第一个使用抽水马桶的小学。邓小岚的出现不仅仅给当地的孩子带去了音乐、歌声,也给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带去了先进的生活理念,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拥有了接触山外面世界的机会,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生活的大门。

在邓老师的工作下,马兰村附近的女孩子们逃过了辍学的命运,而且拥有了学习音乐,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快乐。甚至孩子们从马兰村小学毕业后,总是想方设法回到小学上邓老师的音乐课。要不是亲身经历,谁能想到一堂音乐课背后有多大的意义呢?!

音乐让我的人生有意义

邓小岚老师十分谦逊地对我说:“音乐让我的一生有了意义。音乐让山里的孩子有了快乐,演奏音乐是他们现在最快乐的事情。音乐同时也在给他们塑造优良的性格和个性。”

她从小在父母的音乐教育下成长起来,她深知一个家庭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邓小岚老师从小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小提琴是她的第一乐器。而钢琴、电子琴、笛子、吉他等乐器都是她后来自己慢慢摸索而学成的。她的一双儿女从小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女儿刘明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音乐是邓拓留给邓小岚最好的礼物,所以她想把这件珍贵的礼物带到父母曾经战斗的地方,继续父母的事业。804EE072-63DF-401A-9AC9-B45C75A038E0

當时采访邓小岚老师,她还不到70岁,她说道:“这些年,一直在忙于北京和马兰两地,几乎是忽略了家人。由于经常到马兰一呆就是一周左右时间,老伴儿的生活起居我都无法照顾。可是他总说没关系,他自己吃饭很简单,自己煮一锅够吃好几顿的。这些年,我对家人的照顾的确太少了。有了孙辈之后,我希望以后帮助孩子学习。我自己的目标是等到我70岁后,跑不动了,就要多陪陪家里人,毕竟这些年我亏欠他们的很多。”

越是深入,就越是不想停下来,邓老师并没有兑现对家人的承诺,在义务支教这条路上她一刻不停,直到生命的尽头,或许这是邓老师所希望的方式。

她把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大山孩子的心中,在日复一日的辛勤浇灌中,这群幼苗茁壮成长,才有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马兰合唱团”的惊艳亮相。对于那些连北京都不敢奢望的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一朝登上国际奥委会的大舞台,恐怕邓小岚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到……

聚焦乡村美育教育

邓小岚老师离开了我们,她用行动告诉了大山里的人们,音乐的确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这让我想起了南美小国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计划”。

世界古典乐团冉冉升起的明星——指挥家杜达梅尔,他是 “音乐救助计划”的一个奇迹。1975年,委内瑞拉政府搞起了“音乐救助计划”,通过政府力量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音乐,从而远离犯罪与毒品。多年后,在国家音乐救助计划下,委内瑞拉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的音乐人才,而指挥家杜达梅尔曾经就差点沦为少年犯,是音乐转变了他的一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无独有偶,在国内也有一些个人和组织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赵洪啸老师,他曾经与儿子谱写一曲《高远的苍穹》。这首歌曲记录并纪念他坚持14年在中国乡村自费支教的事迹,他最远、最大的一次支教是到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在支教的过程中让他对音乐教育,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还有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钢琴教师,现任CEFA舞蹈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芳老师,她也坚持多年,跟随公益组织,和一群志愿者们到边远贫困山区送教,向那里的孩子传播音乐的种子,让他们树立美好的生活观念,践行“艺术改变命运”的理想。

此外,还有一些乐器品牌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回馈。比如“小叶子”创始人叶滨从2015年起,为四川、江西、甘肃、西藏等地区捐献AI琴房,利用当代远程互联的科技为更多的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送去他们人生的第一堂钢琴课。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应该说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群体,都逐渐将目光聚焦在我国边远、贫困乡村地区孩子身上。不断出台的政策和公益活动的背后反映的是,这些地方对音乐、美育教育、优质教育的迫切地需要和呼唤。王英奎在2022年3月《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如何落到实处》的文章。文中写道:《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有9000万乡村儿童,其中有近6000万乡村儿童因为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与优质艺术教育近乎无缘。农村中小学仍然处于教育观念落后、缺乏优秀美育师资、教学条件无法保证的局面。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美育应该让每一名学生——无论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成为受益者,都享有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获得全面发展。

诚然,邓小岚老师的离开是令人悲伤的,但接下来中国乡村儿童的美育工作让我们来不及悲伤。这里的孩子十分需要将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并建立有效机制,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幸福人生的大门。只有前赴后继不断出现更多的像“邓小岚”老师的志愿者,有更多的教育政策、长效机制加以扶持,才会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出贫困,寻找幸福人生。只有他们幸福了,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好的明天!804EE072-63DF-401A-9AC9-B45C75A038E0

猜你喜欢
支教美育音乐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警惕功利性支教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