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廷乐器大忽雷的改良

2022-04-19 01:07曹玉海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弦音程低音

曹玉海

宫廷音乐指祭祀乐、朝会乐和宴乐。

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演出中,笔者使用的是原始两根弦的大忽雷。大忽雷又称龙首琵琶和二弦琵琶,据传,从建中辛两年(公元781年)以后50年间,大忽雷一直藏于内府之中,到了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在宫内一次斗打撕杀中,大忽雷也因此流落到民间。1958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珍藏的一把大忽雷无偿捐献给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据悉为唐代韩滉所制。

笔者使用的大忽雷是按照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大全里的尺寸仿制的(图1)。采用的弦是丝弦,即外弦定D,子弦、里弦定G,四度定弦“1234567”只有一个八度,没有低音区域,因此在演奏中遇到低音时往往是借音,也叫音程转位,非常不方便,也出不来低音效果,本来大忽雷面板很大,却只发挥了两弦的作用,加上琴弦比较纤细,且是丝弦,声音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虽然宫廷音乐可以用音程转位和借音来演奏,但没有低音必竟成为这件乐器的缺憾。笔者在多年演奏实践中深深感到,如果乐器自身有缺陷,演奏员即使水平再高,也演奏不出完美音乐。因此,笔者产生了把大忽雷在原样基础上改良一下的念头,既不改变原形,又能增加低音区功能,于是笔者决定亲自将大忽雷改成四根弦的乐器。但是原始大忽雷是两个轴子,两根弦,如果变成四根弦,就得再加两个轴子,这样一来似乎音域问题解决了,可如果改成四个轴四根弦,与琵琶又有什么区别?那就成了四不像。于是笔者动脑筋,又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不改变大忽雷原形情况下,再加上两根弦,由原来2根弦变成4根弦,由原来DG变成了DGDG,增加一个八度,这样一来,整个乐器就变成了两个八度了,用起来就非常完美,即有低音又有中音,还有高音,演奏起来非常顺手,再也不会有音程转位和借音的缺陷了。改完后的大忽雷原貌不变。笔者是这样对大忽雷进行改良的:在原始大忽雷外轴穿上一弦和二弦,在里軸穿上三弦和四弦,再在大忽雷底部安两个小轴,一个穿在外轴的一弦上,一个穿在里轴三弦上,四弦和三弦上面同时穿在里轴,穿好后一弦和二弦同时调弦,先把一弦调成D,二弦用下面小轴调成G,再把三弦和四弦同时调,三弦调成D,再用下面小轴把四弦调成G,四根弦就变成弦D=弦G,三弦D四弦G(见图2),改完的大忽雷有了低音就再也不发愁音程转位和借音问题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使原来大忽雷的音量变得更大了,音更全了。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当演奏完乐器松弦时,两根弦同时可以放松,如果想要调回原调时,仍然能保持两根弦四度关系不变,而且相对也比较准,既省力又便捷。本人觉得这是一件改革非常成功的宫廷乐器。通过实践演出,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乐器在现实生活中既能自娱也能娱人,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通过对手头现有乐器的改良,既能弥补乐器的先天不足,也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忽雷的演奏性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每一件乐器都有它的不足自处,也都有提升的空间,因而乐器改良便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想一件乐器更实用更完善,只有不断思考、摸索、改革、创新,才能满足演奏者的需要。94527D73-E5B2-4AA8-9796-5E26E8662E66

猜你喜欢
三弦音程低音
三弦在京剧伴奏中的规律及特点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一位听障人士的DJ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的低音号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左手握右手
音乐游戏玩起来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Why?必用低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