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 元数据构建研究

2022-04-19 05:17高颖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据库

高颖

摘要:针对当下我国各地文化艺术等机构在开展传统乐器资源数据库建设时,因缺乏统一、规范的资源描述元数据,导致资源难以开发复用及传播共享等问题,提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基于DC的可选择性、扩展性,梳理分析了17个国内外传统乐器相关数据库及描述元数据具体使用情况,并结合传统乐器资源的自身特征与属性进行建构。最终得出一套由22个基本元素、49个元素扩展修饰词构成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并以《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音响数据库》资源为例描述,验证了适用性。

关键词:DC  传统乐器  资源描述  数据库

传统乐器是音乐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不断传承发展而保留下来的物质载体,传承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艺术。这些植根于农耕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到当下信息化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传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1]。但目前,国内外相关机构在开展传统乐器数字化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元数据,对后续开发复用尤其是传播共享造成了很大制约[2]。已有相关学术研究,如石丰恺提出了一套基于LIDO核心元数据集的中国民族乐器资源元数据描述方案[3],开始重视元数据对于传统乐器资源描述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使用范围较小、描述不统一等问题。

因此,本文希冀以DC为基本框架,结合对国内外传统乐器资源相关数据库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并且通过具体案例来检验其适用性。

一、DC及其特性

DC自诞生后,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应用的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通常由题名、日期、创建者、主题等15个基本元素组成[4]。与其他元数据相比,如MARC等,DC的元素结构较为简单,且根据可选择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资源内容需要进行调整,因此,上述15个元素又被称为“简单DC”。后来,随着各领域数字化项目的日益增多,通过增加修饰词又形成了“复杂DC”,从而更加全面、具体的描述资源内容特征与属性[5]。

DC的元素结构较为简单,且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能够根据传统乐器资源内容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扩展,使得以DC为基础建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具有可行性。

二、国内外传统乐器相关数据库及资源描述元数据使用现状

(一)国内外传统乐器相关数据库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相关数据库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学乐器集合”项目[6],该项目基于扩展和细化后的DC元数据结构,整合和汇集了美国各地区民族传统乐器资源。另一个是基于艺术作品描述类目元数据结构的欧洲乐器博物馆在线项目[7],该项目历时三年建设的乐器数据库,收集、整理了欧洲各地的传统乐器资源,并通过欧盟数字图书馆与全世界共建共享。

国内比较典型的传统乐器资源数据库有:《中国传统乐器声响数据库》《中国民族器乐数据库》。前者是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及频谱分析》项目成果之一;后者是以中国民乐著名品牌龙音音乐多年来积累的音乐资源为基础的数据库平台。此外,还有一些单位或高校图书馆自建的传统乐器资源相关数据库,如《中国民族乐器多媒体数据库》《西安鼓乐数据库》《中国国家级乐器数字博物馆》等[8]。

(二)相关数据库资源描述元数据使用现状

通过对传统乐器资源相关数据库元数据使用情况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数据库多运用了元数据对传统乐器资源进行了描述和著录,基本覆盖了DC的15个元素。但不同数据库在资源描述元数据的使用数量上还是有所差别:题名、主题、描述、出版者、日期、类型、格式等元数据项均有超过10个以上的数据库在使用,但其他责任者、语种、关联、覆盖范围等项都只有三四个数据库在使用,各数据库的资源描述元数据描述的传统乐器资源内容也不尽相同,所运用的都是各项目自己创建的资源描述元数据,没有一套统一的资源描述元数据来适用于全部的资源。

三、基于DC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建构

1.题名。题名是资源所具有的正式名称或题目。上述数据库中有15个都包含“题名”项,同时,考虑到部分传统乐器存在多个别称,本文将保留该项,并扩展为“正题名”和“其他题名”两个元素修饰词。

2.创建者。资源内容创建相关的个人或组织的名称。创建者是描述负责资源内容创建相关责任者的重要信息,本文将保留“创建者”项,并进一步扩展、细化为“演奏者”“采录者”“拍摄者”三个元素修饰词。

3.主题。描述资源主题或内容特征的关键词。上述数据库中,多数都有“主题”项,本文也将保留,并根据传统乐器的不同演奏特征将其拓展为“演奏方式”和“霍-萨(现代乐器分类)”两个元素修饰词。

4.描述。描述是对资源内容的自由性文本说明,相对于“主题”更加全面和详细。上述数据库中,有的是“描述”,有的是“说明”等,本文将保留“描述”这一项,主要对传统乐器的历史源流、文化背景、使用场合等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说明。

5.出版者。出版者是完成源资料版权物品正式出版活动的组织。上述数据库中多数都有出版者这一项,可以看出对于版权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也将保留该项,但修改为“出版”项,并增添三个元素修饰词:“出版者”“出版时间”和“出版地”,从而更加具体地展现资源出版信息。

6.其他责任者。其他责任者是在资源内容创建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但未被指定为主要贡献者。现有相关数据库中只有3个数据库包含了该项,但对于传统乐器资源数字化工作来说,需要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对资源创建都做出过贡献。因此,本文将保留“其他责任者”項,为开放式著录。

7.日期。日期是与资源主题内容有关的时间信息。各传统乐器相关数据库基本都有日期这一描述项,本文也将保留“日期”项,但为了与其他时间项区别开来,这里将“日期”修改为“创建日期”,并建议统一使用YYYY-MM-DD的日期格式。

8.类型。类型是资源内容的特征或载体形式。从上述数据库元数据项分类分布情况上看,大部分数据库都对传统乐器资源类型进行了描述,本文也将保留“类型”项,但为了更加直观、具体地进行描述,本文把“类型”项修改为“载体类型”项,并将其赋值为视频、音频、文本和图片四类。

9.格式。资源的数据表现形式,如尺寸、分辨率等。资源的数据格式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方式,本文将“格式”修改为“数字化信息”,并扩展为“时长”“大小”“分辨率”“音视频码率”“音频采样频率”等,以适用于描述图文音像不同载体类型。

10.标识符。资源在著录规范中所具有的唯一的、不可变更的标识号,通常由字符串或数字组成。通过标识符能够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资源,因此,本文将保留“标识符”项,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标注,将其扩展为“系统编码”和“人工编码”两个子元素修饰词。

11.来源。对当前资源来源的参照,即当前资源有可能部分或者全部源自源资源。上述数据库中有5个数据库有“来源”或“出处”这一描述项,但都较为简单,主要是指向传统乐器资源项目组织单位。本文仍保留“来源”项,并拓展为“源资料名称”“源资料归属”“源资料提供者”“获取方式”“源资料典藏单位”等多个元素修饰词。

12.语种。语种的定义为反映资源知识内容的语种。传统乐器传承着我过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艺术,涉及多个不同的民族语言,是传统音乐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容器,因此,本文将保留“语种”这一描述项,并规定在进行“语种”项著录时需严格参照相应的编码体系修饰词,以规范资源元数据的著录。

13.关联。关联指对资源之间的链接关系,表达某一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有着关联关系但彼此之间又互相分离。传统乐器资源类型多样,需要有一个“关联链接”,以指向同一乐器资源的其他载体类型。因此,本文将保留“关联”项,并具体化为“参照”“包含”“包含于”三个元素修饰词。

14.覆盖范围。资源内容的空间特征,一般包括空间位置或行政辖区的范围等内容。同语种一样,传统乐器也涉及我国各民族地区和行政区划。因此,本文将“覆盖范围”改为“行政区划”,定义为与该资源内容有关的空间所属现代行政区划,并在实际著录中参照我国的行政区划规定,分省、市、县、乡、村五级进行标注。

15.权限。资源的版权所有者和相关条款规定等内容。对于传统乐器资源而言,资源的版权问题往往涉及资源授权者、资源授权期限、资源授权条款等内容,因此,本文将保留“权限”项,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具体地描述权限涉及的内容,将其扩展、具化为“授权者”“授权起止时间”以及“授权条款”三个元素修饰词。

16.其他。无法归类于DC中15个元素的其他描述项被集中归为其他,主要包括:演奏员基本信息、乐器形制、乐器声响、制造工艺、代表性曲目、采录环境、编目著录等。

综上,通过对DC的15个元素的保留、增加和修改和修饰词扩展,最后形成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共有22个基本元素、49个元素扩展修饰词。

四、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案例检验

为了检验以上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音响数据库》进行了描述检验,即随机抽取数据库中名为“察哈尔定弦黑力”的乐器资源,相关描述信息来自该乐器资源的访问界面及对整个数据库资源的浏览。

通过检索结果的梳理与分析,并运用本文提出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其中:题名、创建者、主题、描述、出版等22个著录项有赋值;数字化信息、语种、关联、行政区划等27个著录项为空。然而,对于传统乐器资源而言,这些信息在完整描述传统乐器资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本文建构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对于《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音响数据库》的资源描述未出现不适用的情况,且暴露了该数据库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项。这表明一套统一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的重要性。

五、结语

一套普适性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不仅可以规范描述传统乐器资源,而且可以促进传统乐器资源的保存、管理、利用及传播共享[9]。因此,本文以DC核心元素集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包含22个基本元素、49个扩展元素修饰词的传统乐器资源描述元数据,并运用该套元数据随机抽取了《中国民族民间乐器音响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描述,检验了其可行性,表明其对于我国传统乐器资源数据库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松,王学文.跨越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中国民俗文化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55-160.

[2]孙豪.数字化领域的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元数据设计[J].民族艺术研究,2016(06):81-86.

[3]石丰恺.高效整合中国民族乐器资源的新方法——中国民族乐器元数据规范化设计与实现[J].中国音乐,2019(02):121-131.

[4]吴建中.DC元数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3-25.

[5]聂勇浩,李若欣.基于都柏林核心元素集的口述档案元数据方案[J].档案学研究,2020(03):129-136.

[6]Forsythe,K: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ethnomusicology division data dictionary,(http://www.lib.Washington.edu/msd/pubcat/mig/datadicts/ethnomus),2017.

[7]Meur,T.L:specifications of the common dat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http://www.mimo-international.com),2017.

[8]李子晉,韩宝强.中国传统乐器音响数据库构建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20(02):92-102

[9]李笑珂.基于乐器学理论的河南特色剧种乐器音色数据库的构建研究[J].音乐创作,2016(11):193-194.

猜你喜欢
数据库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Designer测试大数据预定义均衡配置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SQL语言在电信业务数据库数据查询中的应用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