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序的琵琶艺术 特色鲜明的风格流派

2022-04-19 05:17陈宇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琵琶技巧音乐

陈宇

摘要:琵琶先贤用心血编辑的琵琶谱,加之不同时代的琵琶演奏家的倾情付出,为中国的琵琶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音乐、戏曲各具特点,为琵琶的音乐语言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不同地域的语言、环境、民俗文化,无疑也会反射于琵琶的音乐表现之中。琵琶演奏者除了要具备高超、熟练的演奏技巧外,还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用丰富的感情驾驭演奏技巧,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得以完美呈现。

关键词:琵琶曲谱  琵琶作品  地域语言  传承发展

琵琶历史悠久,在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洞窟里的龟兹壁画中,就有许多伎乐天人弹奏琵琶的图像。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也有许多描绘飞天弹奏琵琶的图像。东汉至隋代,“琵琶”曾是各种颈箱型弹拨乐器的泛称。古代“琵琶”因制作材料的不同,衍生出的名称繁多,有瓦琵琶、铜琵琶、金镂琵琶、玉轴琵琶等。因弦数的不同,曾有过二弦琵琶、三弦琵琶、四弦琵琶、五弦琵琶、六弦琵琶、七弦琵琶等。因款式的不同,出现过直项琵琶、曲项琵琶、曲颈琵琶、曲柄琵琶等名称。因纹饰不同和声部不同也出现过名称各异的琵琶。

如今,琵琶已不再是神话故事中和古老洞窟中神秘的乐器,它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国家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和“乐器进课堂”的大背景下,琵琶已成为较为普及的民族乐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诞生于1818年的《华秋苹琵琶谱》,是中国最早刊印的琵琶曲谱集,它的问世,结束了传统的琵琶曲目只能口传心授的历史,从此将民间流传的音乐以字谱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后来还有平湖派的的代表人物李芳园于1895年整理、汇编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这些琵琶先贤用心血编辑的琵琶谱,为中国的琵琶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唐代至清代,包括《敦煌琵琶谱》《天平琵琶谱》《琵琶诸调子品》,至清代包括《贺怀智琵琶谱》《海青拿天鹅》《淮阴平楚》《一素子琵琶谱》《南北派密本琵琶谱真传》《闲叙幽音》、《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等琵琶音乐文献,大都以文学或谱字的形式记载了当时的琵琶音乐,并且通过唐诗、宋词、绘画、雕刻等得到生动传神的描述。1900年《王鹤轩琵琶谱》,1916年《瀛洲古调》,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相继成书。20世纪初叶,琵琶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也为后世琵琶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反射于琵琶的音乐表现

各地音乐特色鲜明对琵琶演奏艺术风格的探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及方法和规律的探求。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音乐、戏曲各具特点,为琵琶的音乐语言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不同地域的语言、环境、民俗文化,无疑也会反射于琵琶的音乐表现之中。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常与民间的庙会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联系在一起。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清新活泼,曲调优美流畅,似吴侬软语。演奏中采用半轮、加花等技巧是江南丝竹中琵琶的特色。多可以弹得清雅脱俗,灵韵横生,频繁使用的加花技法、自由的变奏是其鲜明特点。《霓裳曲》原是民间器乐曲牌《玉娥郎》,乐曲的旋律优美淡雅,舒缓轻盈、清心飘逸。

潮州音乐,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除潮州外,还广泛流传于闽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州人聚居地。潮州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著名的潮州名曲有《昭君怨》《小桃红》《寒雅戏水》《月儿高》《平沙落雁》《凤求凰》《浪淘沙》《狮子球》等。潮州音乐讲究以韵补声,声韻相生。这是对双手配合完美性的要求。

苏州评弹,它产生并流传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多采用细密的吟音、音韵变化幅度小,腔韵婉约,讲究一波三折的过程,长音上百转千回地萦绕,而后轻轻点收,要求音质清、透、秀、美,对指功的要求很高。《三六》原是一首江南丝竹名曲,后来被改编为三弦、琵琶合奏曲,常用于评弹开唱时的前奏,因此被称为“弹词三六”。乐曲旋律流畅起伏,节奏跳跃,情绪活泼,意趣生动。《江南三月》是以评弹曲调为素材创作的琵琶曲,此曲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江南春意图。

新时代的琵琶作品如雨后春笋

中国琵琶第一次产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作曲家,是阿炳(华彦钓)和刘天华生活的年代。比如华彦钓的《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刘天华的《虚籁》《改进操》《歌舞引》等。1949年后创作和改编的作品成为中国琵琶音乐的主体和主流,如《狼牙山五壮士》《胜利锣鼓》《送我一支玫瑰花》《浏阳河》《彝族舞曲》等,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构思、旋律、曲式抑或创作技法,基本体现了有着那个时代烙印的琵琶作品与琵琶演奏的轨迹。而上世纪70年代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又把琵琶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维度。同时期移植和重编的琵琶曲大量涌现,如《月光变奏曲》《划船曲》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无疑对提高琵琶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琵琶演奏技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激发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琵琶作品层出不穷,如《新翻羽调绿腰》《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火把节之夜》《天鹅》《花木兰》《祝福》《点》《春秋》等等。琵琶独奏曲、协奏曲的出现,使得琵琶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琵琶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琵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琵琶独奏曲《春雨》由朱毅、文博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作品汲取了苏州评弹元素,反映了江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愉悦的心情。任鸿翔于1984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渭水情》吸取了陕西关中地区风格的音阶曲调,音乐风格色彩浓郁。表现了渭水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乐观爽朗的精神面貌。琵琶演奏中大篇幅的轮指、长线条旋律的演奏技法,各种腔韵,大幅度的滑揉,大幅度的推挽音,使乐句整个起伏跌宕,韵中含腔,刚中夹柔,烈中透媚,完美地体现西北音乐风格的豪迈与温婉。《秦川抒怀》《萧索秋夕》等也是以陕西风格为素材的优秀作品。这一批陕西风格的琵琶作品问世,为我国琵琶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花朵。

《高山流水》是最具中原风格的代表作品,演绎了古代“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是浦东派琵琶大师林石城先生根据河南筝派代表人物曹东扶先生演奏的河南筝曲移植的作品。据悉,当年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成立之初,林石城先生与曹东扶先生还是同事,也是艺术上的知音。

《陈杏元和番》也是根据同名河南筝曲移植的,原曲取材于戏曲《二度梅》,描述了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前往北国和番的故事。这样的移植和模仿,再加上琵琶的演奏特点,不仅加大了琵琶的表现力,地域特色愈发鲜明。《浏阳河》是刘德海于1974年根据填词的湖南民歌改编,乐曲通过不同的手法精心编排,重复演奏三遍,给人以富于民歌色彩的清新流畅之感。《赶花会》是著名琵琶演奏家叶绪然于1960年创作作品。这首表现我国西南地区的人们赶“花会”的激情明快的作品,以四川民歌《采花》为主题,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和用多次的变奏,细致地刻画出赶花会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放飞心情、轻歌曼舞的欢乐情景。《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先生创作于1960年的作品。乐曲慢板节奏舒缓,优美抒情的旋律生动刻画出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风光以及少男少女互诉衷肠的画面。《送我一支玫瑰花》是王范地先生于1961年根据同名新疆民歌改编的琵琶作品。他将一首脍炙人口的维吾尔族传统爱情歌曲用琵琶演绎出热情奔放的旋律和强烈多变的舞蹈节奏,让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炽烈的爱情之花似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天山之春》也出自王范地先生之手。乐曲描绘了天山明媚春天里的秀丽风光,新疆各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打起手鼓尽情歌舞的节日欢庆场面。从这些乐曲中,琵琶演奏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性,对琵琶演奏艺术的风格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还有许多地域风格浓郁的琵琶作品,它们为我国的琵琶艺术的百花园不断锦上添花,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用饱满丰富的感情驾驭演奏技巧

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能够以情动人的作品才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作为琵琶演奏者,在演出中如何才能用手中的乐器感染别人?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能够化作饱含感情的艺术语言,让聆听者产生共鸣?这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考虑的问题。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在音乐中也应该是这样。

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一代代琵琶大师在弘扬、发展琵琶艺术事业中为我们后辈树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丰碑,当代的许多琵琶大师,他们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充沛的感情,使得他们的演奏相映生辉,将当代琵琶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如何将琵琶演奏技巧与感情紧密相融?演奏技巧与情感存在着怎样的依附关系?我常常考虑这个问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千古名篇《琵琶行》中,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动人的诗句形象再现了琵琶女弹奏琵琶前就已感情充沛,因而她的弹奏才能动人心魄,美妙的旋律令詩人白居易不忍离去。宋代诗人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词中有这样的词句:“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寥寥几笔,便将弹琵琶的女子弹奏琵琶前的情态刻画得十分逼真动人。

除了要具备高超、熟练的演奏技巧外,琵琶演奏者还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情感表现的外化催生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形态和情态紧密相融的感觉,但是在演奏者与作品展开对话的初始阶段,这种情态表现的感觉只是演奏者在自然的层面上,即兴释放了音乐演奏的听觉印象,或者说演奏者在诠释音乐的过程中,所传递出的音乐信息与本人的内心感悟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存在着准确性和分寸感方面的差异。这种距离与差异,只有在情感表达的同时,演奏技巧完全实现之后才会消失。音乐冲动在原生状态下,不仅是一种美妙的心理体验,亦是演奏作为表现情感的动力。以何种方式把这种氛围转化为高维度艺术创造的能量,并且以琵琶演奏技巧与内在的情绪紧密贴合,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情感,是琵琶演奏技术与艺术境界是否能够完美升华的标志之一。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意味着对音乐作品的驾驭能力。把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两者最自然、最完美的结合,才能给音乐作品留下美的印记。

结语

琵琶艺术的发展,有赖于无数先贤以及他们为后人留下的一册册厚重的琵琶谱集和一首首传世的经典作品。在此基础上,历代琵琶演奏家和当代琵琶新秀的演奏技艺不断升华,使得琵琶艺术得到传承有序、延绝不绵地发展。

随着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时代的进步,当今的琵琶普及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无论是琵琶演奏技艺的提升亦或是琵琶作品的层出不穷,都为琵琶艺术的发展、传承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所有琵琶人共同努力下,相信中国琵琶艺术的未来一定会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1]应有勤、孙克仁编著《中国乐器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2]范鹏,王福生著《陇上学人文存郑汝中卷》,甘肃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琵琶技巧音乐
我和我的琵琶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音乐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琵琶”和“枇杷”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