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筝乐流派之七

2022-04-19 05:17王英睿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榆林陕西音乐

王英睿

(接上期)

一、“秦筝归秦”

公元237年之前,筝就在秦地流行,因此,筝又称“秦筝”。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李斯给秦王的《谏逐客书》(司马遷《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之后的岁月里,筝在这里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历史。然而,至20世纪初期,昔日的秦筝在今天的陕西地区已经面临濒危、失传,仅在榆林城里留有陕西筝的一丝活态余绪:用于伴奏“榆林小曲”①的榆林筝。此外,城镇、乡村均难以寻觅其踪迹,筝乐几乎已成绝响。

20世纪50年代,国家政府大力号召“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挖掘与保护”,随着全国九大音乐院校的成立,各大高等学府相继设置了筝专业。1956年,西北音乐专科学校(今西安音乐学院)刚刚设立这个专业,由于缺乏师资,周延甲受校领导委托前往沈阳音乐学院师从曹正先生习筝。两年学期结束后,带着“秦筝归秦”的一腔热情和曹老师对他所寄予的厚望,周延甲回校后立即担负起西北地区筝乐教学的重任。一方面积极从事编创工作,另一方面,他与李世斌会同王青等陕西筝人深入民间到榆林进行实地考察,对相关老艺人、乐器、乐曲展开调研,掌握了相关榆林筝的第一手资料。于此同时,陕西筝人还向焦文斌等文史工作者,以及民间鼓乐社的艺人们请教学习,细致地梳理了秦筝的相关历史文献。秦腔、迷胡曲和西安鼓乐等史料中关于这件乐器的记载,都给予陕西筝人以启示。抓住这些“线索”,他们扎根于本土音乐,把握筝依附于乐种的规律,采用逆向思维的音乐学方法,音乐创作与理论建设同时兼顾,为复兴秦筝艺术、建设陕西筝乐事业开拓了正确的途径。

二、音乐创作

“‘秦筝’归‘秦’”,就是要让昔日秦地辉煌的筝乐重新回到人民中间,关键是要有大量本地广大群众最熟悉、最喜欢的古筝乐曲。三秦大地文化古朴悠远、民风淳厚。这里不仅有信天游、道情、秧歌等多姿多彩的民歌、歌舞音乐;还有如秦腔、同州梆子、弦板腔、碗碗腔、道情戏、迷胡、汉调二黄、陕北二人台等近三十余种地方曲种、剧种。丰富的民间音乐正是重塑陕西筝乐的基础和源泉。历代相传的以迷胡、碗碗腔、秦腔等为代表的“秦声”就是从事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

1958年,周延甲创作了第一首迷胡筝曲《秋夜筝》(《迷胡调》)。迷糊,也叫眉户,源于陕西的眉县和户县。它是一种联曲体的戏曲音乐。曲调有硬、软之分。硬的色彩突出la、mi两音,音乐欢快轻松;软的色彩突出fa、si两音,音乐哀怨愁苦。1960年,正式留校任教后,周延甲根据乔荣堂老艺人传授的部分迷胡曲牌编订了《古筝迷胡曲集》②,并油印成册。其中收录了三十余首现已流传于海内外的秦筝曲目。如《大金钱》《吹腔》《太平堆》《十里调》《山茶花》《韵调》③《道情》《西京调》《五更鸟》《绣金匾》《扬州花》《金钱吊葫芦》《剪剪花》《硬越调》《十里堆》《采花》《吹腔》《韵调》《勾调》《山茶花》《岗调》《老龙哭海》《五更调》《欢音曲》《凄凉曲》④。这些乐曲和其他流派的八板体筝曲不同,拍数不严格,结构比较自由。1961年,首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各派前辈筝家们对这些曲目进行了交流试奏,将《古筝迷胡曲集》中的16首分为高、中、初三个等级,列为音乐艺术院校,筝乐专科的必修和选修曲目。这些也就是陕西筝派早期的代表曲目。

20世纪80年代,周延甲带领他的学生,合理借鉴现代创作思维与演奏技法,从古老的“秦声”中继续寻找源头,以迷胡、碗碗腔、秦腔、弦板腔及西安鼓乐为母本,从中吸取养料进行再创作,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陕西筝曲诞生了:周延甲《秦桑曲》《白桐曲》;曲云《香山射鼓》《游月宫》《摇门栓》《琵琶》《捧金杯》《虞美人》《赚·梅花引》《垂杨柳》《五更鸟》《迷糊曲牌连缀》《五云登空》《倦调》《弦板调》;魏军《五陵吟》《婆罗门引》《乡音》《三秦欢歌》《源》、周展《秦土情》等。此外,作曲家的加盟有力地壮大了陕西筝乐的创作队伍,饶余燕《骊宫怨》《黄陵随想》、周煜国《乡韵》《秋夜思》、黄枕宇、周延甲《新翻罗江怨》等等一批充满秦风秦韵的高质量作品,使得秦筝在保持自身地域风格基础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1989年,首届“山城杯”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西安音乐学院名列全国参赛艺术院校和团体之首,而且,筝是获奖最多的项目:进入决赛的五人中有三个人弹陕西筝曲,尹群、张晓红、樊艺凤、沙里晶包揽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演奏者和作曲者的成绩都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具有西秦风韵的秦筝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陕西筝人经过三十年辛勤耕耘后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就是从这时起,“陕西筝派”为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所认可。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陕西筝派仍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保持着活力。

三、风格特色及演奏技法

陕西筝乐富有浓郁的地方韵味,鲜明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集中表现在慷慨激昂,热耳酸心的旋律、特性化的调式音阶,以及相应的演奏技法上。

1.多运用苦音、欢音两种音阶。以5、6、1、2、3为旋律骨干音构成的“欢音”音阶,风格明快爽朗,如《欢音曲》《吹腔》《山茶花》;以5、7、1、2、4为基本旋律骨干音构成的“苦音”音阶,风格凄楚悲怨,如《姜女泪》《凄凉曲》《秋夜筝》《道情》。

2.苦音音阶中四级音编高(微升),七级音偏低(微降)。秦声fa、si这两个特性音游移不定,上行会略有偏高,下行会略有偏低。通常表现为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体现出旋律悠长及苦(哭)腔的感染力。

3.旋律进行中,多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4.演奏技法: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交替或同时按弦奏出八度、六度、五度的和弦音,也就是苦音的骨干音;多用小三度上滑音。

为了加强音响效果,右手多用大指双托、撮指和摇指结合、大指快速的单托。

这些左、右手的弹奏技法,都是为了服务于秦声的旋律特点。

四、理论建设

陕西筝派的前辈们在“秦筝归秦”的事业之初,就十分重视理论建设,注重演奏实践与理论学习研究相结合,这是秦筝大力复兴的另一重要原因。1983年,高自成、周延甲倡议成立了“西安秦筝学会”(后更名为“陕西秦筝学会”),学会克服经费短缺、编辑力量不足等困难,出版了学会会刊《秦筝》、焦文彬的《秦筝史话》。自1989年发刊以来,《秦筝》已经形成以史论为主的框架结构,包括历史、人物、流派、技法四个方面。此外,亦有筝讯、筝文、作品等密切联系实践的几大板块,不仅及时再现秦筝发展时况,而且反映出当代中国筝乐的现实状貌。其中,陕西筝人的理论成果主要有:焦文彬《秦筝史话》《关于秦腔源流的探讨》;周延甲、李世斌《秦筝在秦——陕西榆林古筝考察报告》;李世斌《实践理论体系——关于陕西筝派的問答》《继承和发扬陕西秦筝派演奏艺术传统》《苦音探微》;王青《榆林古筝的历史传说》;曲云《西安鼓乐中的大琴》《潮筝与西安鼓乐》《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魏军《秦筝源流新证》《秦筝源流再证》《秦筝源流三证》;周望《秦人·秦声·秦筝》;孙卓《秦筝的历史渊源与复兴》等。

五、广泛传承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现在的陕西筝派拥有包含老、中、青三代的传承队伍。大学期间,周延甲先后师从曹正、高自成、王省吾三位老前辈,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传统流派的演奏艺术,也为其后能够创作一系列作品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动力。在他的教学与引领下,陕西流派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曲云、魏军、李世斌、樊艺凤、尹群、王青、张小红等,均是秦筝的代表人物。

除了院校中的传承梯队,家族传承亦是后继有人。“周家”是最好的表率:周延甲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祖孙三代共同为秦筝的复兴、传承事业添砖加瓦。女儿周望1977年考入中央歌舞团,1991年任教中央音乐学院,成为“秦筝京传第一人”,1982年,文化部主办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周望演奏的《秦桑曲》荣获最高奖,此曲伴随着她出访的足迹传入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各个国家,以《秦桑曲》为代表的陕西筝曲从此蜚声海内外。儿子周展亦是及演奏、创作于一身,《秦土情》一曲,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此外,秦筝学会与学院乐器厂联办了秦筝艺院,生源包括学生、教师、在职干部、外国留学生。十多年来,他们连续招收了16届学员,培养了大量的业余筝手。学会的下属小组也纷纷举办各类培训班以及赛事活动,广开门路招收人才,对于秦筝的普及推广起到了选拔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

六、学院里传统音乐的复兴

“陕西筝派”的名称与河南、山东等流派一样,是依据地域命名。与上述最初源自民间的流派有所不同的是,陕西筝派是在新时期、当代院校教育背景下,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中有利于传统音乐发展的一面,在院校的“摇篮”里重塑并发展起来的。因此,笔者认为把“陕西筝派”叫做“秦筝学派”更能显示其时代特征:“秦筝”代表其地域文化特点,“学”字源于“学院”一词,强调当代筝乐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就是“学院”教育。

陕西筝人紧紧抓住地域特色这一重要因素,抓住筝依附于乐种的本质特点,在遵循当代筝乐艺术总体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同时,扎根民间,挖掘传统音乐元素作为给养,从祖国的传统声腔艺术中探索出“秦筝复兴”的事业方向,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开拓出一条合理利用现代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筝乐之路,为当代筝乐学派的建设树立了典范。

注释:

①榆林小曲是一种说唱音乐,由筝、洋琴、琵琶、三弦伴奏,约形成于明代,至今仍在榆林城内留存。榆林筝也因为榆林小曲伴奏以此得以保留至今。

②此处的“编”,就是将同一曲调的各种变体及唱法,依照一般筝曲的变化规律编连在一起;“订”就是标上指法。

③这类乐曲是对单个迷胡曲牌唱段进行的移植、改编,内容短小,结构简炼。

④这类乐曲是将多个迷胡曲牌根据艺术表现需要做相应改编、联缀,进而发展成一首完整的作品。

猜你喜欢
榆林陕西音乐
陕西乡村振兴“拾级而上”——厅局长谈陕西高质量发展热点之四
美好教育三秦行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音乐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音乐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