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的豫剧“忠孝节”三部曲

2022-04-19 10:29姚艳华屈衍仁
剧影月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豫剧苏武唱腔

■姚艳华 屈衍仁

(姚艳华系山东省嘉祥县文化馆副馆长,屈衍仁系《山东梆子艺术研究会会刊》副主编)

李树建从事豫剧老生行当多年,塑造了许多舞台须生形象。其唯独最钟情于李树建“三部曲"中的角色形象,陶醉其中用激情演绎人物的悲剧之美。豫剧《程婴救孤》自2001年搬上舞台后,在李树建的率领下,十年来创造了中国戏剧界的一个奇迹,接二连三荣获国家大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 年,豫剧《程婴救孤》以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结合,一举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第一名。顿时业内为之哗然,观众为之叫好,专家为之称赞,豫剧《程婴救孤》为何叫好又叫座呢?一时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豫剧《程婴救孤》是由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而成。剧中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臣屠岸贾所害,只剩下公主腹中的胎儿幸免于难。赵盾门客程婴等人冒死救孤,并慷慨赴义,上演了一段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历史。李树建在该剧中饰演主人公程婴,他成功地刻画了一位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坚韧顽强的艺术形象。第一场,随着幕内的悲歌,身着蓝衫、肩背药箱的程婴,动作敏捷,脚步轻盈,疾步圆场后,甩髯、转身抛髯亮相,悲愤的眼神中透着机警,一个洒脱、威武的忠勇义士形象赫然屹立在人们面前。第二场,当公孙杵臼决计替死救孤,将护孤成人的重担落给程婴时,一段话白令程婴惊怵。他骂道:“我一死了之,全当睡过去了,可你要忍受世人的唾骂,骂你背信弃义,势利小人!”然后,程婴展现给观众的只有一个剧烈颤抖的脊背。当程婴与公孙杵臼“九泉之下叙别”后,相互跪拜、拥抱,却把两颗伟大的心灵塑造出来。第四场,按照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设计”,屠岸贾将“孤儿”惊哥从地窖中搜出。接下来,惊哥被摔地刺死,公孙杵臼被枪戟挑死,精神几乎崩溃的程婴,这个麻木呆滞的男子,扑过去,抱住亲生骨肉惊哥的尸骨嚎啕失声。人物的万般伤痛从这及其简约的“跐跪”中一下子倾泻出来!

帅府一场,程婴还没来得及向班师回朝的魏元帅和公主说出赵氏孤儿的真相,就被误以为背信弃义,献孤获赏的魏府家将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当程婴在低沉的管子声中逐渐苏醒过来时,唱出了“无情棍打得我皮开肉绽”的核心唱段。程婴这段核心唱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由【飞板】【紧二八板】【二八板】【吟板】【紧打慢唱】和【垛板】六种板式组成。

唱腔的开始部分为散唱,前三句程婴在呻吟中喃喃自语,以较弱的演唱力度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痛苦。第四句“我总算熬到了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说出真心话的这一天”,这句唱腔前半句行腔中夹有念白,到“说出真心话的这一天”高音区跳进激越的旋律,把程婴憋闷了十六年的冤屈刹那间迸发宣泄出来。其后,在戏剧很强的音乐声中孤儿上场,当他发现程婴被错打说出他就是赵氏孤儿的真相后,大过门引出了第二部分【二八板】唱腔。

第二部分由【慢二八板】起,连用了六个“为救孤”的排比句式,唱腔旋律抒情婉转。唱腔第一句“为救孤我失去惊哥亲生子”和第六句“为救孤我忍辱含垢十六年”运用了重尾加腔的手法,突出了这两句重点唱词的词意。李树建用的是悲凉泣叹的语调,一唱三叹,抒发了他人格与尊严受辱的伤痛。第三部分是程婴回忆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孤儿的唱。在这里,李树建融入了山东琴书的唱腔元素:“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哪),我又当爹来(呀),又当娘(阿)。……夏天我怕他热,冬天怕他寒。吃得少了怕饿着,吃多了又怕消食难。三岁上你把天花犯,发烧发了整三天……”这种凄楚深情的【清板】【吟板】,如说似唱,如唱似说,泣声而吟,吞声而歌,呜咽凄婉地,将程婴抚育孤儿的“父子”亲情及其伟大胸襟情怀生动地刻画出来。第四部分是老程婴压抑之情终于爆发了:“……公主你抬头看,是何人站在你面前,当年的孤儿长成汉,他就是你的亲生赵——家——儿——男!”十六年的苦水倒出,十六年的泪水流干。当老程婴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把赵氏孤儿交给公主时,他如释负重,眼睛放光,悲壮之情油然而生。出乎观众意料的是,老程婴最后自杀了。

根据传统豫剧《清风亭》改编演出的《清风亭上》,是河南省豫剧二团继《程婴救孤》之后又一部精品力作。2007年,大型古装豫剧《清风亭上》搬上舞台后,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同名电影不仅国内获奖,而且还在2012年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上荣获最佳音乐剧影片奖。《清风亭上》讲述卖豆腐为生的张元秀、贺氏夫妇,已年逾花甲,一日观灯归来,在清风亭上捡到一个弃婴,并将其收养,起名张继保。张元秀夫妇视为己出,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到十三岁。谁知,张继保在清风亭上遇到生母周桂英,便弃张元秀夫妇而去。张继保十八岁时高中头名状元,在清风亭上面对已经沦为乞丐,对他恩重如山的养父母,拒不相认,仅以二百文铜钱打发这两位年近八旬,无依无靠的老人。贺氏见哀求无效,愤怒至极一头撞死在张继保面前。张元秀老人也悲愤交集,气绝身亡。

李树建在《清风亭上》一剧中扮演主人公张元秀,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朴实憨厚、善良慈祥的“中国父亲”的形象。戏一开场,漫天大雪、天寒地冻,只见一对相依为伴的老人张元秀与妻子贺氏乐呵呵地嬉闹着,你搀我扶,好不快活。接下来是“捡子”的惊喜,张元秀:“十三年婴儿成少年,卖豆腐供儿把书念,盼子成龙做高官,甘为我儿做牛马,为的是老有所养后来甜”。一段豫西【流水二八板】,张元秀唱得舒展流畅,激情洋溢。当他在老伴面前炫耀用卖豆腐钱给儿子买来肉包子时,脸上展现出的神情满是满足!

“失子”一场是该剧中的重点场次。正当张元秀夫妇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养子身上,令他们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张继保巧在清风亭上遇到了他的生母。当听到张继保脱口说出要去京城见他那当大官的亲爹时,张元秀悲声大放,悲痛中呈现出一种疯癫状。这是他十三年含辛茹苦养大的人,若不是今天心神意乱,真舍得如此下手?“十三年”的唱段,板式变化丰富,旋律朴实流畅。张元秀听到义子张继保要随生母离他远去,心中既气愤又悲伤,“十三年冬夏只盖一床被,十三年淡酒没敢吃一杯……”十三年的艰辛、十三年的苦难一下子迸发而出。张元秀的这段戏中,他宣泄的是父子情、养育情,向继保倾诉,也是向世人倾诉,几十句的唱腔,他在激动悲愤中一气呵成,字字珠玉,掷地有声,至今已成为戏迷中的流行唱段。

“认子”一场是展示“大恶”对“大善”毁灭的重点场次。风烛残年的张元秀夫妇,再次出现在清风亭上,与开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得知张继保中了状元,返乡祭祖,喜出望外。他们跑到河边洗手、擦脸,战战兢兢到儿子面前,第一次认子,他“定定神,搌搌汗”,“抖抖精神大声喊”,心中忐忑,却不亢不卑,儿子呵斥他冒认官亲。他二次上前认子,掏出血书对质,令儿子惊悚心动。三次上前认子,他唱到:“再苍老你也得认得爹爹这张脸,你不会把过去的事全忘完……”,白发苍苍的张元秀三次认子,均遭到屈服权势儿子的拒绝。当最后一次老母贺氏上前认子,又被轰了下去,二位老人在认子时内心的挣扎,又一次次遭受打击,如被刀刃切割。后来,本不应向儿女下跪的父母,破天荒地下跪了。清风亭上这一跪,也是善者对恶者道义的审判:“状元爷!你睁眼往下看,俺老夫老妻白发苍苍跪在你面前,清风亭救命之恩你不念,也当念俺苦苦养你这十三年。”几句【哭滚白】张元秀唱得一句一咽、一句一颤。面对父亲的审判,惶恐不安的张继保欲用二百铜钱打发老人,这时为思儿哭瞎双眼的老伴眼看求子回头无望,引来贺氏悲愤地撞柱身亡。“老婆子撞柱”一段唱腔,写的是张元秀目睹惨状,悲痛万分,情绪达到白炽化,几十年和老伴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苦情、悲情、夫妻情一起涌向心头,李树建全身心地把主人公张元秀此时此刻的复杂心情演唱得淋漓尽致,天衣无缝。开始两句唱腔,“老婆子撞柱血飞溅,张元秀只觉得塌了天”是散板形式,用的是口语化的演唱表现出张元秀对突然出现的惨景惊呆了。他痛不欲生,大声疾嘁,唱腔从高音向下滑行。呼唤着“老伴啊老伴”,李树建用的是豫剧“滚白”板式中独特的传统唱法,唱时基本上是低沉的吟唱,而说白则是内心情感的爆发。这段唱进入正板以后,无论是追思二人过去养儿的苦难,还是述说老两口寻儿的艰辛,李树建的演唱都充满了苦情、悲情、夫妻情。在每个段落的衔接处,反复呼唤“老伴啊老伴”的低区旋律一句一声泪,一字一滴血,这是一对患难老夫妻的真情展现,也是对封建社会老百姓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唱腔的最后,张元秀的悲痛与愤怒而达到最高潮,随着铿锵有力的板式节奏,他“压不住内心怒火燃,恨不得一指捅破天”。这最末一句是一个高音区的大甩腔,也是演员“要彩”的节口,可是,李树建并没有在大的甩腔上做文章,而是在“捅破天”后的高音上戛然而止,用白口大声疾呼“苍天啊苍天”,呼后他气绝身亡。此时,李树建把形影相吊,不能独活的老夫妻那种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老伴的情感,以及老年丧偶失伴的特别的无力、无助和惊恐、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自然合理,震撼人心。2007年,大型古装豫剧《清风亭上》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以及较高的演出场次,荣列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这是继《程婴救孤》之后,实现了河南省舞台艺术创作的又一次突破。

2011 年8 月,大型历史豫剧《苏武牧羊》在河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同年10月获得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大奖第一名。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年之久,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苏武牧羊》讲述的是汉武帝年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单于将其流放于北海牧羊。在十九年毫无返汉希望的穷困放牧中,苏武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操守,用血肉之躯为后世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李树建在豫剧《苏武牧羊》中饰演主人公苏武,他努力塑造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骨与尽忠报国的英雄形象。李树建饰演的苏武第一次亮相,是出使匈奴前。第二次持节仗亮相,是在匈奴单于杀死出使团成员,威逼苏武归降,苏武:“我苏武活着是汉朝的人,死是汉朝的鬼,我宁死不屈不投降!”。第三次持节仗的亮相,是苏武面对降臣李陵时:李陵说:“家都没了,你还放的什么羊,守得什么节!”苏武怒斥李陵。苏武持仗踉跄地走向舞台前方,视死如归,威武不屈的亮相,是人物高贵精神的定格,让人们崇敬之意油然而生。而第四次亮相,是阿云受命单于把节仗藏起来,苏武因失节仗要自刎,阿云把节杖归还苏武。李树建饰演的苏武面对失而复得的节仗,双颤抖手着抚摸,贴在脸颊的亲昵,擦拭眼泪的细节表演,意在告诉人们:“节仗就是命”。李树建通过这些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李树建在剧中念白真是激情澎湃,扣人心弦,技艺高超,真情实感,催人泪下。他在剧中有三处运用了大段念白,最长的一段是第六场与大单于对话,这段白话总共181个字,他在强烈对比、高低反差、快慢张弛的技巧运营上精心设计,细微准确,表现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对“喷口、贯口”技巧的穿插使用,抑扬顿挫节奏的把握。李树建在演唱中能够把节奏掌握运用得令人拍手叫绝。他在演唱中轻声、重声、真声、假声、哭声、泣声、悲声都结合过度得十分自然,悦耳动听。他在抒情中特别注重行腔的圆润美感,他在甩腔时特别注重气息的冲击力,加上他得天独厚的嗓音,再佐以他潜心练就的略带沙哑颤音的演唱技法……苏武在全戏中大小唱段总共有十四段,段段情真意切,句句流光溢彩。

结语李树建的“三部曲”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人物,《程婴救孤》中,他演活了一个“中国义士”程婴;《清风亭上》中,他演活了一个“中国父亲”张元秀;《苏武牧羊》中他又演活了一个“中国官员”苏武。这“三部曲”所塑造的三个不同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强烈的渲染、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义”,李树建用高超独特的表演艺术,让人们在充分享受艺术大美的过程中得出启迪和洗礼。这就是“李派”艺术的最独特的风采和魅力。李树建“三部曲”的极大成功,在昭示他高超技艺的同时,更折射出他多年艰辛学艺,刻苦磨炼,流血流汗流泪的蹉跎岁月与艰难历程。因此说,李树建的“三部曲”是“李派”艺术形成的扛鼎之作、代表之作、成功之作。

猜你喜欢
豫剧苏武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苏武牧羊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