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双减”背景下的读写关系

2022-04-20 06:43麻海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规范性练习写作

麻海娟

摘要:爱读书的孩子很多,写文章不见起色者更多。很多孩子还没有打通读与写的经脉,读后不能写,无法体验到达写的困难,更无法探究写的法门,所以,写作水平反而不如“双减”之前。这就启示我们,要好好思考“读”与“写”的关系问题了。

“双减”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教师更应该相应地诱导学生自发地去多“写”,写班级趣事、写家里长短,写童话故事、写连载小说、写诗歌……让读与写相互依存。

关键词: “双减”;阅读;写作;规范性;练习

“双减”来了,语文老师轻易不敢布置作文,更不敢对字数、质量等有过多奢求,生怕作文成为学生最大的“负担”。学生空出来的时间怎么打发呢?老师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课外阅读”的摆上了首选的位置,各种阅读招数相继登场,学生确也因此读了不少书,知识储备得到了充实,语言积累呈上升趋势,这对写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帮助。

然而,时间一久,“光读不写”的问题就渐渐浮出水面。爱读书的孩子很多,写文章不见起色者更多。很多孩子还没有打通读与写的经脉,读后不能写,无法体验到达写的困难,更无法探究写的法门,所以,写作水平反而不如“双减”之前。

那么,面对“双减”如何理顺“读”和“写”的关系,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呢?

一、要多读,更要多写多练

“读” 于“ 写”,确实功不可没。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激烈的竞争中个人所能倚仗的只有自身的能力,而多数能力都是通过阅读才能够习得的。

学生的写作,就是对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进行总结的过程,下笔前一定要学会构思,整个文章的脉络,文章的精华,都要去预先想好。写完之后,还要不断的去修改完善。这个过程是阅读不能代替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而,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读写一体化,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學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处理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无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当下的作文教学,很多人都把“怎么写”放在了首位,学生的作文里有相当多的空话、套话,老掉牙的故事,范文中借来的情感,故意拔高的立意。

那么,“写什么”和“怎么写”,究竟要怎么排序呢?开学的第二天,我在批改轮流日记时,发现有两位孩子的作文非常典型。一位是陈依嘉,她写了《帮妈妈做家务》:“说干就干,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戴上袖套,把被子叠起来,拉平床单……”另一位是徐子腾,写的《皇帝冷知识》:“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人数极少,可以跟国宝大熊猫相比,那就是皇帝……历史可真有意思!”这两篇习作,一篇写生活小事,语言精炼一气呵成,是三年级解决“怎么写”的典范小作文;另一篇则视觉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是一篇呈现“写什么”的佳作。显然,我们对第二篇的内容更感兴趣。学生在作文中细心地观察发现,敏锐地获取写作素材,大胆地表达感情尤为重要。这些发现和感悟,有的来自阅读,更多的来自生活实践,都和“写什么”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把“写什么”放在首位,“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三、要瞄准习作中的难点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不用让学生从头写到尾,抓住全文最大的“梗”,让学生写出精彩。”教师要找到此篇作文最大的“难点”集中施教,帮学生解决问题。(摘自何捷《“双减”后,写作课到底应该怎么教》)例如统编三上习作《猜猜他是谁》,学生最难的写作点就是“写好他的外貌及特点”。外貌要抓住其独特之处,略去大众化特征;特点要通过一件事,写出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的要求对于刚脱离看图写话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就是难点。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攻克难关,课堂上的任务就是集中训练这两个难点。在学生写不下去,写不好的时候做好辅助,而不需要面面俱到。

如果课堂上瞄准习作中的难点,克服它,学生就不再觉得作文是高不可攀的难关,渐渐就能写,会写,写好了。

四、教会学生规范性地表达

各个年级的学生,“写不通顺”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学生写作文时,首先要达到语言的规范性要求,之后才能去追求语言的艺术。在作文教学和作文写作中要把语言的规范性放在突出的位置。不然,无论文章的内容好坏,作文中就会病句横行,错话连篇。

规范化语言的引导,无论是“说”还是“写”的环节,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在指导看图写话《小明口渴了》时,我利用老师的下水文、提供好词等方法,逐渐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精彩的规范性语言,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积蓄,参与非常积极快乐,得到的语言锤炼却是严谨睿智的。

五、创新习作的日常练习

“双减”并不是让学生躺平,而是强调“训练有方”,正所谓课堂教学让学生得法,攻破难关;课外练习让学生提升,养成习惯。

在我班里,学生日常要阅读、写轮流日记;得了嘉奖写“心情小作文”,犯了错误要写“百字反思”,玩了游戏写“快乐瞬间”,学期结束写“总结报告”。天天练,每次积累一点点,每天练写几句话;四个人轮流写一个日记本,四天轮到一次,不构成负担。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做了下限要求,达标者每天奖励“读书卡”;轮流日记每天精心批改11篇,发现佳作马上展示,在班里朗读,或发朋友圈,或做成美篇,或推荐投稿发表。在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助推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热情保持高涨,写作信心是持续的。因此,我班学生在各类征文比赛中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我深深体会到,课内外融合联动,是学生在学习时必须承担的,是学业提升的必经之路。只有阅读与写作不间断,语文的真功夫才能够练出来。

总而言之,“双减”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教师更应该相应地诱导学生自发地去多“写”,写班级趣事、写家里长短,写童话故事、写连载小说、写诗歌……让读与写相互依存。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出现相互促进,左右逢源的好局面。一旦我们的读写观念科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将更自觉、更清醒、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捷网文《“双减”后,写作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2]期刊《新作文》2021年第7-12期

猜你喜欢
规范性练习写作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