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山水画中道家美学的当代性体现

2022-04-20 07:04吴韬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当代性天人合一笔墨

吴韬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绘画表现技法上一直是在“儒、释、道”三家为主的宗教哲学精神的支撑下来进行艺术创作,离开这三种主流哲学思想的支持下所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本文通过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一极——“道家”的美学思想来探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所作的历史山水题材作品《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以道家美学的视角去研究其中独特的美学含义,并从当代角度去寻求其美学表现的必然性与审美性,重点研究这一系列作品中通过绘画形式的表达、人物的刻画以及对自然环境笔墨的晕染去塑造出的道家美学“天人合一”的大美之境。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美学境界在今天仍有其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是在当代观念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大肆绽放的艺术现象里展现出中国艺术的博大与高深。

关键词:道家美学;天人合一;笔墨;当代性

引言: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中,已经有众多难以逾越的巅峰以及正在冉冉升起的后起之秀在各个方面、各种题材上进行了诸多尝试与表现。不论是在从以传统为出发点,结合当下时代热点,创作新的十分具有当代性的作品,还是在遵循传统以求再创宋画山水辉煌之意境等方面都各自有所突破,特别前者,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所创作的《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作品中尤能感到强烈的一种当代中国新山水的时代感悟。然而一种从当代性审美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而进行的具有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创作作品在国内却比较缺乏较为全面的阐释和研究,故而本文从“儒、释、道”这种代表着中国独特的美学角度来分析作品的鉴赏能够对当代新山水的创作会有新的启发和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目的即是从传统道家思想中道家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卢禹舜先生《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分析其在系列作品中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以及解构其画中图式结构的思想性与当代性。

第一章 背景

在中华文明经历过无数战争、统一,在此间反反复复的数千年历史中,一直受到了儒家、佛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尤以儒、释、道三家思想对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影响最深刻。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中,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最为贴近、密切的又尤以道家最符合传统创作的审美意识。无论是在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大作《溪山行旅图》之中或是在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独钓寒江图》中,又或是在“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无数大师作品作品,都在其画中沁染出萧散简远、简略幽渊的意蕴,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的一种出世态度不谋而合,都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的完美展现,而在这种高度的精神自由下所体现的“美”,就正是道家所谓的“道”。

在当代艺术创作不断强调笔墨当随时代的背景下, 能在不被一些较为先锋性、观念性的当代艺术影响的前提下走出传统绘画的新思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特别是能兼容传统美学思想的作品比较缺乏。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先生所创作的以毛主席这样一个伟人为主题的历史山水题材《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作品之中,可以看出,创作者站在宏观视角,从宇宙、天地、生命的角度,采取多种层次的表达、多种视角的切入、多种场景的转换并蕴含多种隐喻的主题以形成多种开放式的绘画格局,使画中物像与创作意象达到一种道家“天人合一”之境,正如卢禹舜将其作品《乾坤大义,道输八荒》的灵魂视作他艺术的至高信仰以及精神的寄托,这种灵魂高度是一种既包含对伟人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也是对自然、天地及宇宙万物生灵的感悟与接洽,更是践行体验着作为一名艺术家将时代灵魂与原始精神相互交融与升华。

第二章 道家思想里的美学视角

道家美学起源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三座大山中的一座最典型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一直有着其他思想难以比拟的审美性。道家所阐述的理论与其包含的美学意义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升华,道家所谓的“道”的基本特性以及体现“道”的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而产生了中国特有传统美学——道家美学,这种在老子、庄子等道家哲人数千年的积淀下产生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美学的核心,道家美学中“道”与“美”相通,而“道”在老子的思想观念中又是包涵天地万物的源头,因而从中蕴含的“美”便也包括众生,众生有众生相,众生相又有不一样形形色色的美,于是,世间万物的美都是道家思想所谓的“美”

《道德经》所谓形上之“道加上形下之“德”就成了所谓“道德”,而这短短二字所蕴含的哲理无穷大,包罗万象。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道家这种以天地为中心,化自我为无我的思想高度,使得中国古代无数文人画者以更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去探讨和追寻世间万物更高层次的美,这种美不是单一的,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而是一种超脱出尘世,放浪形骸,将自我灵魂融于天地山水间的洒脱和逍遥,这种独特的道家之“美”可以让画者更加潇洒自如,也可以使观者更加心旷神怡,这种使画者与观者处于高度灵魂统一,使二者能够在某一瞬间处在同一思想高度的巧意之美,也就成就了独特的道家美学。

道家“天人合一”的美学视角

在道家思想里,一直强调着人要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也即是顺其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的思想境界,“天人合一”的“天”,代表着万物自然,也即是道家“道德”二字中所谓的“道”,它遵从着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自然运行。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山水画中,众多画者在描绘山水自然美景之时,都极力强调对自然的切身体会与观察,以至于有了宗炳晚年因病无法亲身远游,只能将山水名作贴在墙上,卧以游之,以至于有了刘海粟十上黄山写生创作的一段奇缘。元代王履也在其作《华山图序》谈及人与自然曾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这样的观点,可见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无不强调着亲身体会天地自然、参与自然的重要性,都是為了在画中、文中、字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一直讲究以自然为师,将万物自然中所参透的真理虚虚实实的表现出来,画者心中是对天地的构思,以宏观博大的视角结合自身的感悟表现在寥寥数尺的绢帛之上,自然而然的到达一种“天人合一”之境。这种强调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也就与西方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种契合。

道家思想与艺术的联系与意义

与西方绘画在技法上注重写实,重点放在表达外在物像的形似这样的审美传统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更加注重神似,讲究“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因此,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外名作,在观感以及体会上有很大的区别。美学家叶朗指出:“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以自然无为的审美取向为出发点,向独特的“天人合一”之境,探究言外之意、象外之指,从而开启了一条独属于中国的古典浪漫主义美学先声,并且,在道家美学的发展和众多画者的不断探索下,对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浓厚的影响和启发,包括但不限于书法、诗歌、戏曲、建筑等等,诸多艺术形态都展现出以老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审美趣味。

第三章 卢禹舜作品笔墨的当代性体现

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

“笔墨当随时代”是著名清初四僧之一石涛提出关于笔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即每一个历史时期里,每一位画家所采用的笔墨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都是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这个极有意义的命题在后世乃至现当代都有十分浓厚深远的影响。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所在,也是水墨画的灵魂,笔墨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中国画在艺术表现力上拥有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古至今的无数画圣先师无不有着自己独特的笔墨,他们无一不结合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文化环境作出相应的“变法”,使得成为自己在艺术史中拥有独特的语言符号,绘画语言随着时代进步、变化与发展而有着自我的进化,就如同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紧密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样。

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大至每个朝代的更替,小至每时每刻,画者的自我心境与学习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艺术史才如此五彩缤纷,展现其强大的创作张力,而正是这样的发展,才使得那些一味的抄袭、模仿前人、没有创新力、与时代步伐不一致的画者与其作品只能倒在历史的车轮之下,被后人所遗忘,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吴昌硕曾言:“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等诸多大师也正是懂得了自我的传承与发展,将自身笔墨技法紧密与时代结合,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才成为当代艺术史中各自璀璨的明珠。因此可以进一步看出笔墨当随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卢禹舜系列作品中笔墨程式的发展

在卢禹舜先生以时代伟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为出发点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中,可以明显看到浓厚的独属于卢禹舜个人的艺术特点,但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从前人大师诸如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岩等艺术家中吸收与发扬的笔墨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紧密结合时代而突破自身发展出来的艺术风格正是石涛观点“笔墨当随时代”的精彩体现。

吴冠中曾指出“笔墨等于零”这个观点,从出发点上来看,是吴冠中对中国传统国画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即当时的传统艺术领域中充斥着墨守成规,布满了流水线式的机械创作,没有一丝一毫的艺术意义,而这个观点的出发点与石涛一样都只是希望传统国画能够不断的推陈出新,有新的发展与创造,让中国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而《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作品正是符合这样的笔墨要求与发展,它不仅仅反应了时代精神,反应了伟人风貌,更带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意义,展现出卢禹舜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艺术视角与思考方式。

在卢禹舜的《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既有浓郁的传统绘画理论作为支撑,又能看到许多西方绘画在形式上的创新发展,也正是思想融贯中西,笔墨紧密结合时代的创作方式,使得观者能够从系列作品中体会到画者对生命、天地、自然、宇宙的真是感悟,能够感受到一种对伟人的关怀和敬意,在其潇洒笔墨之间,充分体现着新时代的理想与现实,将那一段壮烈的历史史诗“诗意画”展现,显示出别样的文化含义,体现出“道家美学”的自然理解与宇宙万物生命之美。

《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系列作品中的天人合一

一般而言,没有哲学指导思想的艺术创作难以有颤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与艺术魅力,艺术本身并不是单纯的技法的堆叠,更多的是艺术语言间独特的艺术含义与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想,只有这样有理论、思想、技法等多方面支撑的艺术作品才是好的艺术作品,艺术才完整。在卢禹舜《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作品中,描绘一代文人毛泽东处在某一场景下,或闲庭信步;或沉思默想;或批阅展读;或驻足举目;或严肃或慈祥,与山川草木融为一体,融于自然之中,结合李可染、傅抱石等重彩笔墨表达出意象深远,色彩单纯而厚重的画面,是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大胆尝试,在吸收兼容前辈的创作传统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特征,此种笔墨语言,神韵独到,格调高雅,兼有北方之宏厚苍茫与南方之温婉幽微,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天地之间怡然优雅表达的尽致淋漓。

中国古代自然观一直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与自我价值的有机系统,人是活在具体事物、具体世界中,人若想保存自身、发展自身,就需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互惠共赢,在卢禹舜系列作品中,一直都将毛主席作为“人”的代表,所处的山川之景即代表着天地自然,始终都用自我选择的角度去切入,以水光、墨韵、色染的有机结合,层层晕染,使得大面积的红与点滴绿或大面积的绿与丝丝红丝毫不会有半点沉闷和俗气,反而更给人一种触动人心的微妙,使观者游在画中、神在画中,流连忘返。不仅是画者作品中的人物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也是观者与画的灵魂沟通。

结语

卢禹舜在谈及其作品中曾提到:“画道及时代之道,这一深刻的美学命题颇具人文使命感”,这也就是说,绘画不仅仅是当下的绘画,是个人的绘画,更多的是时代的绘画,是整个艺术在时间、空间上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源流等等因素不同而有千万种变化的产物,每个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都是自我的文化阐述,都是将自身审美外显的表达,都要对整个社会与艺术界进行一定的交互与影响。

画家的艺术创作不仅仅表达的是一种具有东方意蕴的文化形态,更多的寄予整个时代一种新的思考与观念。从单纯“言志抒情”到“画以载道”再到“笔墨当随时代”都足以堪称是东方传统画论的大义之言。其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也是将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的一种时代性发展。从儒家到道家,从“入世”到“出世”,不单单是一字之差,而更多的是一整个时代对于艺术、对于天地间思想观念的转变。如同作品名称《乾坤大义 道输八荒》一样,从关注人本身到关注人与人,再到关注人与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永恒探索的命题。

参考文献:

[1]武效仪. 卢禹舜《八荒通神》系列作品山水意象研究[D].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陈平.道家美学思想与艺术的内在联系[J].大众文艺,2015(17):46.

[3]温鹏.中国画中天人合一的道家美学视角[J].大众文艺,2016(14):61.

[4]于墨客.浅析国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J].流行色,2021(01):38-39.

[5]王笑梅.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山水画[D].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徐劼.道家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画艺术的影响探析[J].艺术品鉴,2017(05):261.

[7]于盼盼,廖春阳.儒家、道家及《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J].焦作市.焦作大學学报,2019,33(03):13-19.

猜你喜欢
当代性天人合一笔墨
《工业备忘录》创作谈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新工笔绘画中色彩的当代性
论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特征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历史源起及深层意蕴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