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侠义情怀和忧患意识

2022-04-20 07:04游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陈子昂

摘要:陈子昂是初唐时期对诗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的诗人,在政治上颇有见地。他在儒家文化以及社会和家庭的熏染之下,深具侠义情怀;对国家命运、民生疾苦,极具忧患意识。

关键词:陈子昂;侠义情怀;忧患意识

陈子昂是盛世唐诗的开启者,他倡导“风骨”、“兴寄”,用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涤清了齐梁余风对初唐文学半个世纪的熏染。时代的变迁使陈子昂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他“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穿越千载,在那浩大不凡的气势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先驱者的灵魂。

一、侠义情怀

陈子昂出生在蜀中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里。蜀地素有豪侠之风,且有利于侠滋生的土壤,“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弋猎田池,而士多豪侈。”陈子昂家是本地的大户,祖父与父亲皆以豪侠闻名。其父陈元敬“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于是远近归之,若龟鱼之赴渊也。”唐人尚侠,初唐多豪侠。李唐王朝的建立也多有倚重豪侠。李氏家族久居陇西,且有着鲜卑血统,受西边多种文化的影响,所以采取了开明的态度。这也十分利于侠的滋长。

时代风气以及乡风家世的濡染自然养成了陈子昂慷慨豪侠的气质。这种气质贯穿在他的为人与为文上。《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他“刚果强毅,而未尝怜物好施轻财,而不求报”。家资丰厚是他得以轻财好施的基础。如果说这有赖于家庭条件,那么他入仕官场后,仍直言敢谏,言人之所不敢言,则是有赖于侠义的根基,有敢为的勇气。侠义情怀难免悲天悯人,包含着人民性的立场。因此当武后“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这是站在雅州羌族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当地百姓着想。武后专权,任用酷吏,杀戮猜疑不断,人心惶惶,子昂在诗中多有指责,如《感遇》其四,并在对策时提出 “知贤”、“去疑”的策略。

侠义情怀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为一种昂扬阔大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如作于第一次随军出征的抒怀言志之作《感遇》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这首诗读来畅快淋漓,气魄宏大,感情激越,真令人有欲拔剑而起之感。陈子昂的豪侠之气贯穿于他的性格之中,表现出慷慨耿介的特点,《新唐书》说他“性偏燥”。由于他秉持天地正气,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侠义注重普通百姓的利益,有利于他从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儒家的“民为贵”相契合。陈子昂渴望的建功立业是建立在为百姓谋福祉的基础上的,这是他与统治者决裂的根源。

二、忧患意识

初唐是一个昂扬的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分裂,隋的二世而亡,百废待兴。加之,唐代统治者开明的气度和科举制的渐趋成熟,使唐代士人有了一条更为宽阔的人生道路。他们对人生普遍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陈子昂虽然思想繁杂,但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少年时代的陈子昂放浪不羁,颇似纨绔子弟。及至十八岁“入乡校,感悔,即痛修伤”,这才慨然立志、折节读书,立下远大志向。这才是陈子昂人生的真正开始。青年时期,他即体察地方民情,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从他后来的《上蜀川安危事》《上蜀川军事》等奏章中,可以看出他对家乡蜀地是经过一番考察的,而且揭露出当时许多的社会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为他后来走上仕途打下基础。

垂拱三年丁亥,武则天“谋开蜀道,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 他在《谏雅州讨生羌书》中“以七验谏止之”,认为在“山东饥,关陇弊”的时候,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征伐,有伤国力,况且雅州生羌本無过错,如此开山修道是“遗全蜀之患”,重则致“国家败亡”。他希望君主能以儒家的仁德教化之,以仁义治天下,而不是一味杀戮。这篇文章分析透彻入理,考虑周全,逻辑清晰,且写得文气兼备,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应具备的敏锐目光和远见卓识。可见陈子昂不仅有侠义情怀和生花妙笔,还有实实在在的政治才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他的忧患有了现实的基础。

陈子昂与许多古代士人一样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常常表现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预见性。”他们以儒家那套系统的政治构想为准则,以传统文化知识为根基,以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敏锐的目光和超常的判断力来考量社会政治生活。从某些现象上,便能见出社会政治得失。陈子昂正是这样一个先知先觉的忧患者,他强烈地感受到变革的必要性。为此在武后召见论“为政之要”时,“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并详加论述。此八科,科科针对时局要害而提,颇有见地。然而“超前的危机感往往不为当政者认同”。陈子昂从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人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安邦定国的方略。虽然他所信奉的孔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略和道家“安人”思想没有实现,但他提出的这些举措是可实施的。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唐玄宗平息宫廷内乱之后采取的措施也大致如此,并由此开创了开元盛世,可见陈子昂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他的这种社会理想与武则天的专制统治背道而驰,并未获得武后的采纳。

陈子昂入仕逾深,忧患也逾深。政见得不到认同与采纳,转而在其诗作中表达出来。如《感遇》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这首诗将怨刺之笔直指武则天,讽刺以她为首的当权者搜刮民脂民膏,大兴佛寺,耗费民力,给百姓造成巨大的灾难。

陈子昂曾任侠使气,慷慨豪壮;亦曾满怀壮志,关心民间疾苦。他一生沉浮,从早年的斗志昂扬,到历经宦海之后的壮志难酬,在那颗孤寂与苦闷的灵魂中饱含的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志向和巨大而深沉的忧患。

参考文献:

[1]韩云波.陈子昂的侠气与初唐文学革命兼论陈子昂对前代文化的集成与改造[J].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3(01)

[2]陶武先.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J].社会科学研究.2018(04)

作者简介:游嘉(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陈子昂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摔琴扬名
陈子昂: 有实力,更要有机会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