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2022-04-20 10:37刘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46
名作欣赏 2022年11期

⊙刘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 210046]

一直以来,元代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关于其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大部分研究者都集中于分析张生、崔莺莺或者老夫人等形象鲜明的人物,对于在张生和崔莺莺之间起着重要作用的红娘一角的分析却并不多见,或者分析视角相对单一,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试图从《西厢记》文本出发,全面分析红娘这一人物,以此呈现红娘相对完整的形象。

一、正直胆大

作为封建社会的底层阶级,红娘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一方面受到老夫人的管制,要求她时刻注意小姐的举止,不可让莺莺与陌生男子接触;另一方面又遭到小姐的埋怨,认为红娘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一边是有权势又多疑的老夫人,一边是日夜陪伴的小姐,红娘迫于生计的压力,只能从中周旋,里外不讨好。在张生和崔莺莺初次见面时,张生便被崔莺莺的美貌吸引,可是二人还来不及说话,红娘便急忙阻止,告诉莺莺旁边有陌生人,催促其快速回家,使得莺莺只能对张生匆匆回眸一瞥,却没想到这一回眸却成为轰轰烈烈爱恋的开头。后来红娘应老夫人的要求向方丈咨询何时为老相国做法事时,张生急忙向红娘介绍自己的身世,表明对崔莺莺的爱慕。红娘顿时生怒,对张生的鲁莽行为大加指责:“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面对红娘坚决的阻挠,张生并未选择退缩,反而放弃进京赶考,居于西厢附近,期望再次见到莺莺。夜晚莺莺花园烧香的时候,张生以诗传情,表达倾慕之意,莺莺也依韵和诗。二人情意相传,“我拽起罗衫欲行,他陪著笑脸儿相迎”欲相见,只可惜红娘又出声阻止,告诫小姐隔壁有人,害怕老夫人怪罪,快快离开了后花园。张生与崔莺莺最开始的两次相见都被红娘所隔绝。哪怕红娘知道小姐情思不快,面对小姐对自己出门不离身的监守式指责,她心里也清楚莺莺对自由的向往,但并没有直接回应莺莺渴望出门的请求,而是向莺莺说明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老夫人命令她这样做的,表明自身的被动性和无可奈何。“红娘见莺莺如此无情无绪,知道她是为了相思之故,可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助,除了同情外,别无办法”。可以看出此时的红娘仍旧坚持履行老夫人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对老夫人的权威和命令特别遵守,即便是面对小姐的烦恼与指责,除了表明自己的同情,并不能也不会出手相助。

红娘的转变出现在老夫人的悔婚。张生凭借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的相助,成功让孙飞虎退兵离开,依照老夫人先前的诺言,张生与崔莺莺本该结为夫妻,可老夫人瞧不上未取得功名的张生,希望二人兄妹相称,借以悔婚。得知此结果的崔莺莺虽有怨言,可作为长期在封建礼教约束下成长的深闺小姐,其本性里的妥协和对父母之命的遵从,使得她不得不任由老夫人的安排,回了房间。而心灰意冷的张生竟然对红娘说希望借她的腰带来以死明志,表明自己对莺莺矢志不渝的爱。这种看似不惧生死的痴爱,实际上却是“则张生虽死,实应终亦不敢,此自为礼在故也”的软弱表现。与崔莺莺的妥协和张生的软弱相比,红娘则是勇敢的斗争,表现出坚毅果敢的决心。红娘维持着自己的镇定,坚定地对张生说:不要慌张,我当为你谋划!红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呢?她难道不再畏惧老夫人的权威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固然能够唤起红娘的同情,但不足以让她抛弃自身的权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所分析。真正让红娘发生转变的原因正是张生智退孙飞虎保全了所有人性命的举动,使得红娘产生了感激之情,而老夫人的悔婚加剧了红娘对封建礼教之下信任的缺失和阶级分层的痛恨。因此,以回报恩情为信念,怀着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对张生与崔莺莺坎坷爱情之路的同情,红娘在此三者的推动下最终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上了帮助张生与崔莺莺“终成眷属”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因为除了要警惕老夫人的察觉之外,更大的难处在于摸索处于深闺中的崔莺莺的情感态度。特别是“传简”“闹简”“赖简”一系列行为中,小姐崔莺莺不仅怪罪红娘为张生传简,更是反悔与张生相见,崔莺莺突然的变卦无疑为这场艰难的爱情之路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小姐的防备和责骂,红娘心中也有怨言和委屈,而警惕老夫人的察觉又像是一颗隐藏的不定时炸弹,令人恐惧,真是“盖从来任天下事,两边俱无以自解,实有如此苦事”。可是面对病中张生的请求,想到他解救了崔氏一家人却落得如此下场的可怜之地,红娘又不得不重新担任起二人传情的使者。红娘用心中对正义的坚守战胜了自我的委屈和恐惧,突破了老夫人权势的压迫,可见其正直胆大之品性。

二、能言善辩

作为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底层婢女,红娘的大胆泼辣不免令人有些怀疑其形象的真实性,其严密的辩论逻辑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仿佛这不是一个普通下层侍女应该有的模样。可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在红娘能言善辩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善于观察的心,这才得以使红娘相对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性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善于察言观色

红娘作为整日与小姐待在一起的婢女,虽说时常会受到莺莺的猜忌、试探甚至是有意的躲避,比如莺莺给张生写信的时候,本来是想约张生相见,却在红娘面前故意表现出自己已经接受和张生互为兄妹的事实,以此掩饰自己对张生的思念之情。可红娘毕竟是在社会底层的磨炼之下长大,又需要和生性多疑的老夫人打交道,其机敏程度可想而知。早在崔莺莺花园烧香之时,红娘便已经看出了小姐崔莺莺想要觅得良人的心思,因而在面对小姐长久沉默的时候,才会抢先道:“姐姐不祝这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红娘作为一个侍女,抢小姐崔莺莺的话本来是不合情理的,然后红娘并没有受到处罚,这正是因为红娘早先洞察到了崔莺莺的心事——思春。由于闺门之礼的约束,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心中对爱情渴望却是有口难言,红娘这一抢先正好将莺莺迟迟不肯开口的心事说了出来,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唐突,反而可见红娘的机灵活泼和善解人意。也是基于此,红娘才敢将张生在寺里对自己说的那些不合礼制的话转述给崔莺莺,由此作进一步的试探。“说红娘‘巧妙’,那是因为她用了说笑话的方式,还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莺莺如果怪罪,红娘还有‘抢白了一顿’之类的话等着呢,我红娘并不赞成张生呀!”在打趣中将自己试探的目的达成,足以见红娘察言观色的本领。花园吟诗之后,红娘更是察觉小姐心神不宁、怏怏不乐的变化,追问之下更加确定了小姐的心意。红娘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观察,将小姐的心思揣摩清楚,可以说,从洞悉到确定小姐心思的过程中,红娘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心里预测

可见,红娘的聪慧、察言观色以及准确的心里预判让她在艰难的处境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这样,红娘虽然处在被支配、被使唤的地位,却常常支使主子们听从她的意志”,最终以自己的能言善辩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为张生与崔莺莺的最终结合做出巨大贡献。

三、不慕钱财

虽然身处贫民阶层,但红娘并不是一个贪慕钱财的人,她的所作所为都遵从“自愿”的原则,体现着自己的价值标准。在老夫人悔婚之后,张生请求红娘替自己传简给崔莺莺,并许诺日后用钱财加以酬谢,红娘却认为这是贬低自己的行为,讽刺道:“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先生的财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赀?”连用两个反问,强化了红娘对张生想给予自己钱财行为的不满与不屑,表明红娘并不是为了钱财才愿意替他办事。这种不求回报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不已,就红娘本身所属的阶层和面对金钱的诱惑有如此决绝表明自己心志的态度上来看,将人物的高尚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金圣叹赞道:“夫人生在世,知己有托,生死以之,乃至不望感,岂惟不望报也。”如果说因为张生有求于自己,所以红娘敢如此回击,那么对郑恒的反驳,则更是表明了红娘不慕钱财、不惧权贵的精神。面对老夫人将崔莺莺许配给张生的事实,郑恒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他认为张生是一个穷酸恶臭之人,而自己却是出生高贵、家里钱财富饶的公子,自然是张生比不上的。面对郑恒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身份的傲慢与优越感,红娘并没有因为自己与郑恒的身份差距表现出阿谀奉承的行为,反而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告诉郑恒哪怕他卖弄自己的出身、地位、财富,却是不能和张生相比,也是不可能和崔莺莺再续婚约之事。在这里,红娘是张生和崔莺莺爱情的坚定维护者。红娘为什么会如此拥护张生、厌恶郑恒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二者对人的态度。张生对红娘有救命之恩,却从没有以恩公的身份要求红娘为自己办事,相反,张生是以有求于红娘的弱势身份让红娘成为他和崔莺莺爱情的纽带,在这一过程中,红娘得到的是来自张生的尊重和信任,是封建社会里底层人民难以体会的尊严,红娘在促成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爱情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所以当张生提出以钱酬谢红娘的时候,红娘感受到的不是开心,而是愤怒。因为用钱收买的方式将会使得红娘的行为发生本质的转变,而金钱交易下的善念和尊重往往带有虚伪的成分,所以红娘才会在张生提出酬谢的时候破口大骂,其实质是红娘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维护,是对来之不易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现的珍惜。相较之下,一出场就显得高傲、卖弄家世的郑恒,在贬低张生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以红娘为代表的广大贫苦下层人民的侮辱,所以红娘对郑恒大加反驳,不仅是对张生和崔莺莺爱情的维护,更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我们可以看见,红娘对钱财的淡然,有着自我真心的坚守。后来老夫人轻信郑恒的谎言,要将崔莺莺再次许配给郑恒,也是红娘从中周旋,替从京回来的张生拖延时间,并且替张生向老夫人求到了可以解释的机会,最终使得真相大白,张生与崔莺莺的婚姻得以保全。可见出身、财富、官位并不能成为红娘屈服的原因,她从事只是凭借自己的意愿,凭借自己对张生救命之恩的感激和对张生与崔莺莺爱情的感动,凭借对自我精神和价值实现的追求,在封建社会里勇敢的搏击着、反抗着。所以哪怕促成张生与崔莺莺之事有风险,哪怕会违背老夫人的意愿,哪怕会受到郑恒的记恨,哪怕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她也不为所动。

通过《西厢记》我们可以看出,红娘这个人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充满斗争的,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张生和崔莺莺爱情的推动者,她也会权衡来自生存压力的利弊,听从并服务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可是一旦受到来自外界的张生的救助和以张崔二氏为代表的爱情的感动,她内心早已集聚的力量便爆发出来,最终用自己的正直胆大、能言善辩、不慕钱财等一系列品质促进了这桩婚事,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不卑不亢的红娘形象。

①②⑥⑧⑨⑪ 〔元〕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从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第47页,第46页,第181 页,第182 页,第127 页。

③李梦生:《西厢记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版,第56 页。

④⑤⑫ 〔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批评,陆林校注:《西厢记》,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年版,第102 页,第120页,第116 页。

⑦⑩ 张燕瑾:《张燕瑾讲〈西厢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145 页,第15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