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学法指导策略探究

2022-04-20 06:31杨美纯
名师在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学法错题

文/杨美纯

引 言

数学是关于数量与空间的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将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讲解、图表绘制、题目分析等方式,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种单向输出的过程。学生缺乏参与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本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解答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程中学法指导的价值分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是具有衔接作用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有助于实现“学”与“教”的统一。教师要突破刻板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作出相应的学法指导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量和难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简单直观,而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之间相互交叉,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难以通过被动听讲的方式完全理解知识。而教师通过学法上的指导,能够帮助初中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法指导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中“学会学习”的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学习效率低。长此以往,学生便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学法指导是一种连续性的教学过程,包括确立目标、设计问题、探究性学习、反思评价等,其重点是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总之,学法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把握规律和技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实现持续性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程中学法指导的准备工作

(一)分析学情,奠定学法指导基础

分析学情是教学活动之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做好学法指导的必要准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找到学法指导的方向,确保学法指导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测验及课堂表现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作出较为清晰的判断,或者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课程内容,来评估他们在数学知识、逻辑思维、解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教师既要了解、掌握班级整体学情,也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2]。在开展学法指导前,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解读数学教材,掌握学法指导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学法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应用教材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每课内容的特点,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方案。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题的方式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答方法;在教学“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计算机教室,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画图软件,直观感受各种图案的特点。学法指导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调整。深入、全面地解读数学教材,是做好学法指导的必要条件。

(三)设立教学目标,明确学法指导方向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达成结果的预期,是学法指导过程中的导向标。教师需要在准备阶段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此来规范学法指导过程的走向,最终形成一套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法指导中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类:一是预期性目标,指的是教师在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达成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与情感等;二是生成性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内容的互动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目标,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参与情况、思维方式等有着较强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设立清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法指导策略[3]。

三、初中数学课程中学法指导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在学习新知识时,还是在数学考试当中,第一步都是要发现问题,提取其中的信息,了解问题表征,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规律和含义。然而,在数学学习中,不少初中生并未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容易出现审题不清、遗漏关键信息或者错误解读题意的情况,导致答题错误;而面对一些较复杂的题目时,又会感到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题目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习惯,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

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干信息,理解题意的过程。尽管初中阶段的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审题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审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问题:这道题目中有哪些已知信息?通过已知信息能够推导出哪些隐藏条件?解答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例如,“笼子里有鸡和兔两种动物,共有75个头,200只脚,请问鸡和兔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对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总结:第一,头的数量为75;第二,脚的数量为200;第三,有鸡和兔两种动物。而未知条件一般就是需要计算的对象,也就是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在归纳信息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重新审视,思考是否遗漏了什么条件,提高学生对审题步骤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养成多次读题的习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去审题,进而完整准确地理解题意。

(二)注重数形结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数”和“形”是数学课程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相互对应,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或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绘图、画表的方式,把其中的数量关系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路程、工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社会经验和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而通过画图表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减轻思维上的负担。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把题目中的条件以图画或制作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判断其中的等量关系[4]。

例如,“甲骑自行车的速度为9米/秒,乙跑步的速度为4.5米/秒。假如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从起点出发,同向而行,多久后才能再次相遇?”教师可先给学生留出自主审题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提炼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绘制成表格(见表1)。

表1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能够快速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那么二人再次相遇时,甲正好比乙多走了一圈。假设二人x秒后相遇,则可以得出等量关系式9x-4.5x=400,然后再进行计算,就能够得出答案。同理,在遇到一些几何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写出来,以便分析和解答。在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喜欢读和看,很少动笔,以致学习的效率和答题的准确率都不够理想。数形结合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思想,也是学好数学必须掌握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听课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听课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环节。高效的听课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使其在短时间内系统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为后续的知识应用做准备。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存在注意力分散、记忆不牢固等问题,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深,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听课方面的学法指导,其关键在于“耳、眼、心、口、手”五个方面。

第一,认真听讲。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教师讲授的内容,充分理解重难点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是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要认真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讲解。

第二,注意观察。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要观察教师的手势、实验操作、板书内容、课件内容等,并根据教师的要求,适时阅读课本内容,将其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结合起来。

第三,乐于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可通过提问题、讨论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课堂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效果。

第四,积极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答案和观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困惑,由教师解答,或者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提升其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

第五,勤于动手。在学生聆听、观看、思考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适时地做笔记,写下本课的要点,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供以后的练习、复习所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做数学实验等,通过手脑并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做错题后,都会感觉懊悔、羞愧,但在数学学习中,错误是任何学习者都难以避免的,而错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有的学生善于总结反思,能够及时从自己的错题中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有的学生则缺乏反思的习惯,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知识或能力上的漏洞得不到填补[5]。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错题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从错题中总结、在错误中成长的观念,教给学生利用错题资源的方法。首先,当面对错题时,学生要冷静下来,不要因为已经出现的错误而产生消极情绪,而是要静心思考,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出错的原因;接着,要根据错误的具体类型加以改正。比如,由于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而出错,学生就可以仔细阅读相关的课本内容或笔记,纠正在认知上的误区;如果是因为不会解某类题型,就要总结该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然后寻找类似的数学题进行训练。在错题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学法指导的关键就是对题目的判断、归纳、分析和纠正。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统计,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还可以让学生每天轮流分享错题,讲解出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法,从而使其牢固掌握该类题目的解答方法,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鉴,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学生掌握错题资源的利用方法,逐渐形成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当前的数学学习,对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重心从“学”转向了“教”。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听、读、做、记、思”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自身的积极参与,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互动效应,掌握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会学习、爱学习”的良好学风,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学法错题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