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0版《中国药典》的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2022-04-20 01:37罗文昭李晓宁周雨慧
中医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药典中成药腹痛

罗文昭,李晓宁,周雨慧,芦 锰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唐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河北 唐山 063000; 3.唐山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4.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其发病与排便习惯、生活及饮食不规律、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异常,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有关,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患病率约为11.2%的疾病,女性发病常高于男性。虽然并未影响生命,但其易复发、难治愈的特征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1]。当前西医主要使用止痛药、止泻药、解痉药、调节神经类药和抗抑郁药等进行治疗[2],主要针对其症状,但长期疗效欠佳。根据IBS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范畴。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症者,属于“腹痛”范畴;以大便粪质清稀为主症者,属于“泄泻”范畴;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属于“便秘”范畴[3]。中医学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治疗,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改善腹痛、腹泻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被认为是治疗IBS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4]。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药效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而使用的一类中药制剂,具有组方明确、质量可控,生产工艺可追溯,质量标准明确,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等特点和优点[5]。《中国药典》是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是药品从研制到生产、从经营到使用、管理等环节中,相关从业者必须遵守的法定依据,故本研究以最新发布的2020版《中国药典》的治疗IBS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对临床用药及中成药开发提供参考建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20版《中国药典》[6],共检索到符合筛选标准的中成药150个。

1.2 筛选标准

对适应证中含“腹痛”“便秘”“泄泻”的中成药进行统计整理,纳入完整信息,排除组成重复者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水丸)、补中益气合剂、补中益气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胶囊、黄连上清颗粒等。经检索,达到符合筛选标准中成药150个。

1.3 数据处理

以2020版《中药药典(一部)》和《中药学》教材[7]为标准,对本研究所涉及的中成药药物名称、性味归经及分类进行统一规范,同一味药物的多个药性、药味分别统计入内。

1.4 数据分析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录入Excel 2019建立分析基础数据库,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对数据录入进行双人核查。核查无误后对数据库中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对高频中药运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频次统计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个中成药的组成药物全部录入后,共统计到1 337味中药,累积频率1 456次。大黄是中成药治疗IBS频次最高的药物,使用频次≥5的药的共有85味[8],累计出现1 021次。其中前20味中药见表1。

表1 治疗IBS出现频次前20味中药

2.2 功效分类分析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使用频次≥5)进行功效分类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18种功效分类,总频次1 021次,以补虚药为主(218次,占21.35%)。见图1。

2.3 性味分析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使用频次≥5)进行性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得到:四气共出现1 021次,以温为主(479次,46.91%);五味出现1 610次,以苦味为主(573次,35.59%)。见图2。

2.4 归经分析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使用频次≥5)进行归经统计分析,共计出现3 141次,以脾为主(690次,占21.97%)。见图3。

2.5 关联规则

使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中Apriori 建模工具进一步挖掘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数≥15)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建立“数据源→类型→网络”关联规则数据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使用关联网络化展示图直观的展示药物之间关联[9]。设置支持度为5%、置信度为85%、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度≥1等进一步挖掘不同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挖掘出常用方剂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共计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见表2、图4。

2.6 聚类分析

运用 SPSS Statistics 26.0 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15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共得到3类[10-11]。见图5。

3 小 结

中国古代医籍并无肠易激综合征病名的记载,多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将其归类于“泄泻”“腹痛”等范畴,对发作形式多样、病因复杂的IBS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因临床用药多样,未形成系统整理。因此,本研究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药典》收录的中成药治疗IBS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中成药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药物使用频率结果显示治疗IBS的中成药的药物成分中,IBS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大黄。《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具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之功效。《伤寒贯珠集》:“盖热邪入里,与糟粕相结,则为实热,不与糟粕相结即虚热,本方……盖以泻热,非以荡实也。”同时药理等研究[12-13]表明其同时具有泻下、止泻的作用,医者可根据患者情况侧重发挥药物某一功效进行治疗,符合现代医学分型[14]。中医学认为IBS病机是以脾虚为本[15],主病之脏在脾[16],此与本研究药物功效和归经结果一致。IBS发生时,常常伴随着多种胃肠道症状,腹泻最为常见[17]。药物性味归经使用频率显示温性苦味药物使用最多。《名医方论》曰:“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阳气需温,阳气畅达,脾方能健运,叶天士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脾之健运须得阳助,脾运有常则病向愈[18],表明温性药物可使阳气得助,脾气健运,湿邪得除,泄泻自止。苦能燥湿,增强脏腑功能,固守保存阴液[19],此符合学者所提之IBS多因虚、因滞致脾胃运化失司而发生[20]。

中成药治疗IBS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明,高关联强度的药对组合有6组:当归-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白芍,陈皮-厚朴-茯苓-甘草,茯苓-神曲-陈皮,白芍-川芎-黄芩,当归-川芎-黄芩。根据关联规则结果可知,中成药治疗IBS的核心药对组合以补虚药为主,佐以理气或活血或祛湿或清热药;同时IBS被认为是体质、饮食、外感、情志失调,致使脏腑气血失调而出现气滞、血瘀、寒、湿、热等内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21]。表明IBS的发病也是与机体的正气有关,因此在治疗时也需以补虚为主,再依据不同症状着重选择以上药物。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1中当归、川芎、白芍、白术为当归芍药散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肝健脾的功效。因情志失调导致气机怫郁,进而乘脾犯胃,脾运化受制,脾虚失运,升降失调,则排便异常,引起IBS的发生,故当归芍药散多用于IBS的治疗[22-23]。类2中黄芩、黄连、大黄为大黄黄连泻心汤组成,可以清胃肠实热,釜底抽薪以清糟粕之蕴热,仝小林教授曾用此方治疗IBS[24]。类3中木香、槟榔、陈皮为木香槟榔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气导滞、清热化湿的功效。研究也表明[25],木香槟榔丸能够有效缓解腹泻型IBS脾胃湿热证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通过对2020版《中国药典》治疗IBS的中成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其临床用药规律;临床上治疗IBS时中成药多选择性味温苦、归脾胃经的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较为常用,泻下药虽使用不多,但大黄因其特殊功效使用频数最高,使用最多,不可忽视。本研究以2020版《中国药典》作为数据来源,涵盖了临床上治疗IBS的中成药,因此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治疗IBS的整体用药趋势,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IBS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药典中成药腹痛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穿山甲药典除名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治好了30年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