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2022-04-21 07:40张旗宋万庆张靖未纪涛桑大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发病率动脉

张旗,宋万庆,张靖,未纪涛,桑大森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在过去二十年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负担,而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是慢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2,3]。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作为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因其无创、方便已在临床及体格检查,中广泛应用[4,5]。有研究显示baPWV可作为一般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6-8],在糖尿病人群及高血压人群中baPWV对心脑血管事件都有预测价值[9,10]。但在老年人中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较少,目前在我国尚无研究。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达2.64亿人。而且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探讨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依据开滦研究(注册号ChiCTR-TNC-11001489)分析了老年人群中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开滦总医院及下属11家医院在2006年至2007年对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首次参加体检者共101 510名(男性81 110名,女性20 400名)。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分别进行第2、3、4、5、6次健康体检。在第3、4、5、6次健康体检时对部分观察对象进行baPWV检测。本研究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并通过开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06)医伦字5号。

纳入标准:(1)参加了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开滦健康体检,并完成baPWV检查,且年龄≥60岁;(2)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身体严重残疾,不能接受检查;(2)既往CVD、房颤病史及血压资料不全。

1.2 资料收集、实验室检查及相关定义

流行病学调查、生化指标测定及人体学测量指标见本课题组已发表文献[11]。血压测量方法为受试者静坐15 min,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间隔1~2 min,取3次测量值平均值。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1/3脉压差(pulese pressure,P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m)2。吸烟定义为近1年平均≥1支烟/d;体育锻炼定义为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时间≥30 min。

1.3 baPWV测定

采用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BP-203RPE Ⅲ网络化动脉硬化检测装置采集baPWV数值,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读取数据。检查室在室温下保持安静,检查者测量前休息至少5 min,去枕平卧,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四肢血压袖带分别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下肢袖带下缘距内踝1~2 cm,连续测量2次,取第2次数据为最后结果。本研究取两侧baPWV中的较大值进行分析。

1.4 随访和终点事件

以完成baPWV检查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查阅观察对象在开滦集团所属各医院及市定点医院的住院诊断资料并记录终点事件的情况。终点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所有诊断均由专业医师根据住院病历进行确认。发生≥2次事件者以首次发生事件的时间和事件为结局,未发生事件者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研究人群一般情况比较

本研究纳入完成baPWV检查且年龄≥60岁的研究对象10 312名。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391例、血压资料不全169例及心房颤动166例。最终有9 586例研究对象纳入心脑血管事件分析,以baPWV检查最近一次体检的资料为基线资料。其中男性7 018例(73.21%),女性2 568例(26.79%),年龄(69.23±7.68)岁。按baPWV三分位进行分组,Q1、Q2及Q3分位组baPWV分别为(1 367.86±129.89)、(1 686.35±85.81)、(2 166.11±327.61)cm/s。3组间男性、年龄、baPWV、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heart rate,HR)、高血压、吸烟、体育锻炼、糖尿病及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3组研究人群一般资料比较

2.2 baPWV各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的累计发病率

本研究平均随访(5.68±2.68)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38例,脑卒中事件434例。Q1、Q2、Q3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7%、8.72%、11.53%,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Q1、Q2、Q3分位组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16%、7.37%、9.27%,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图1,图2)。

图1 不同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的累计发病率

图2 不同分位组脑卒中累计发病率

2.3 影响心血管及脑卒中事件发病的Cox比例风险模型

以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为因变量,以baPWV三分位为自变量,以Q1分位组为对照组,校正年龄、性别后,与Q1分位组相比,Q2、Q3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趋势P<0.001。发生脑卒中事件的趋势P<0.001。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标准差为389.26 cm/s,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30(1.22~1.39)、1.32(1.24~1.42)。在校正年龄、性别基础上,进一步校正MAP、BMI、HR、TC、FBG、hsCRP、高血压、吸烟、体育锻炼、糖尿病及是否服用降压药后,与Q1分位组相比,Q2、Q3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趋势P<0.001。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95%CI)的趋势P<0.001。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21(1.12~1.32)、1.22(1.13~1.34)。详见表2。

表2 影响心血管及脑卒中事件发病的Cox比例风险模型

2.4 敏感性分析

为避免ABI过低会影响baPWV值,故排除ABI<0.9人群后,进一步做baPWV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之前结果一致,即随着baPWV增加,发生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增加,baPWV增加与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表3 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3 讨 论

年龄是影响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导致动脉硬度增加[12]。有研究显示动脉硬度与年龄呈线性关系,动脉硬度在50~60岁之间加速硬化[13]。本研究也显示高baPWV组年龄高于低baPWV组。以往研究也报道了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大部分报道未研究老年人中动脉硬化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是老年人中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按baPWV三分位分组后,Q1至Q3分位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逐渐增加。提示在老年人中,随着动脉硬化的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本研究Cox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后,与baPWVQ1分位组相比,Q2、Q3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60、2.21倍。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72、2.39倍。baPWV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21、1.22倍。考虑ABI<0.9人群提示下肢动脉疾病,会影响baPWV值,我们除去ABI<0.9人群,进一步做敏感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提示在老年人群中,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目前,在我国尚无老年人群中baPWV对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相似的研究有赵胜仙等[14]对40岁以上人群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者对4 189例40岁以上人群随访3年,发现高baPWV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约2.78倍。国外研究中,LILAC研究[15]入选了278例75岁以上人群,随访1 227 d,结果显示,高baPWV人群与低baPWV人群相比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比值为2.80;动脉硬化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iyano等[16]纳入了530例65岁以上人群,平均年龄76岁,随访3年,发现高baPWV组与低baPWV组相比,发生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的风险比值分别为2.98和10.01。这些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这些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故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本研究为大型队列研究,在国内首次证实在老年人群中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男性为主,且研究对象都是北方人群。但开滦研究人群大,随访时间长,故其结果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发病率动脉
足部血管解剖及其变异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心脑血管12个问答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