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国有企业IT治理与企业战略匹配研究
——以S电网公司为例

2022-04-21 02:44胡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前台编码电网

胡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 510000)

1 引言

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加重,IT 已成为企业成功或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信息技术带给企业的风险也日益加大,企业需要对信息技术加以特别的关注和治理。如何有效地实施IT 治理是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IT 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企业的IT 建设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战略匹配”,而战略匹配是IT 为企业贡献商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力。企业战略与IT 战略之间的匹配是确保IT 治理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前提。企业的IT 治理必须完成5 个关键问题的决策。

2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基础

2.1 问题的提出

IT 治理是描述一个公司或政府是否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机制,能够利用IT 来完成组织设定的任务,同时平衡IT 和流程的风险,以确保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而言,解决信息技术建设的迫切需要不是克服技术领域的困难,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IT 管理系统来指导商业信息的应用。作为包括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机构安排,IT 治理可以通过顶级系统设计准确地实现IT 战略与公司战略的集成,提高IT项目投资的回报,并降低IT 风险。

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和实践IT 管理系统,深刻理解了IT 能力的差异不取决于技术进步,而是取决于IT 管理能力的水平。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电力市场的竞争和不断变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独立的软件开发导致系统功能相对碎片化,带来重复的购买和系统功能构建;软件开发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数据兼容差,数据无法共享,最终形成了“信息孤岛”。结果使得IT 技术不能真正有效地支持业务的发展,也没有使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构建符合公司战略的IT 治理机制,并以电网为代表探索S 电网及所属公司IT 管理如何与公司的业务战略保持一致,必将为国有企业IT 治理提供重要指导。

2.2 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理论最早是在200 多年前诞生的,当时亚当·斯密(Adam Smith)将注意力转向了办公室事务。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明确指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来解决所有权问题。所有者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由于权利分离造成的。然而,直到1932年,柏林和明尼斯才首次提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解释,此后,科斯(1937)和奥利弗·威廉姆森(1988)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1]。

近年来,IT 和业务战略的匹配问题已上升成为头号问题(Niederman Fred 等人,1991;James C. Brancheau,1996;Luftman JN 等人,1993;Luftman J N,1999;Luftman J N,2000;Luftman J N,2003)[2]。到2005年为止,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IT 治理论坛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 治理专业委员会也将IT 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问题列为IT 治理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IT 治理论坛,2003-2005年)。

美国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业务-IT 战略匹配这方面的问题,著述颇多;而国内近几年才开始将问题提出来,对业务-IT 战略匹配问题的研究在学术性研究文献中还不多见(杨青,2001),但也只是对战略匹配模型(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SAM)的内容构成进行了一些验证研究,而从管理实践角度也就是战略匹配的过程角度去评价企业业务-IT 战略匹配成熟程度的研究文献还未见有[3]。

3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S 电网公司是中央政府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公用事业和生活资料。它事关国民经济生活、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 电网公司在对我国电网的发展和能源资源乃至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具有引领作用。承担着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帮助政府调整电力结构,保障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电网为主要活动、电力市场区域交易主体的运营商。通过接受政府监督,积极培育电力市场,协助政府维护能源市场秩序,实现能源市场标准化。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本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内容涉及战略匹配理论、IT 治理等,并对以往的国有企业IT 治理机制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收集的个案企业资料主要包括收集S 电网战略与IT 相关的网络新闻、官方报告等二手资料以及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收集一手资料并形成有效资料,对S 电网的IT 治理与业务战略匹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为其IT 治理机制构建提出建议和对策。

4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3 个主要步骤,依次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4.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对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通过对S电网公司资料记录的开放性编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20 个类别。挖掘出的20 个范畴分别为企业战略、IT 战略、创新战略、组织架构、IT 组织架构、业务制度、IT 制度、企业IT文化、企业党建文化、IT 生态伙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管理、沟通管理、开发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服务管理、数据管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

4.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对开放编码数据的重新分析和聚类。模型分析的目的是基于“条件/原因→动作/交互”总结每个类的含义以及不同类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开放式编码所形成的20个范畴进行类聚、整合和深度分析,按照Corbin 等(1990)提出的“因果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结果”的典范模式来建立初始范畴之间的联系,归纳出的初始范畴[4]。

4.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在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选择核心类属,继续开发更细微、完备的范畴,并且通过核心类属可以将其他类属通过故事线串联起来。随着核心类属被分析出来,理论便能自然地往前进行发展且理论化程度更高。通过对初始范畴进行整合选择性编码,如表1所示。

表1 选择性编码结果

5 研究结果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围绕核心范畴、主副范畴以及所有范畴和概念而构建的立体网络关系,可以得到研究结果,根据前述扎根理论方法的三重编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IT 治理与战略匹配的主要因素以及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IT 战略实施状态转换模型

第一,组织管理因素。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司IT 战略的实施。随着互联网和云服务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力网络的发展模式和使用它的公司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一个网络商务系统越先进,越能融入市场环境,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越是专业的、影响深远的员工,它就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另外,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的绩效更取决于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发展起来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由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等不可测因素决定的。

第二,制度管理因素。电网公司业务制度和IT 制度的科学、规范管理影响着公司IT 战略的实施过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分工是否合理影响着公司IT 战略的实施过程。对于业务制度来说,需要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5]。而公司IT 管理制度需要在既定的IT治理模式下做到建设管理规范、运维管理规范和IT 项目管理规范,来保证IT 部门“做正确的事情”。

第三,资源管理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施公司的IT 战略需要许多领域的高质量专业知识,这就要求IT 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企业立足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有企业双模人才选拔体系,将敏态能力、稳态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容,以提升敏态胜任力、稳态胜任力,更好支撑、服务、引领S 电网公司业务发展。在生态伙伴管理方面(即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需要建立并完善IT 供应商资源管理库,实现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保障采购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同时为避免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出现过山车般的变化,公司应加强治理结构,与供应商合作,阐明双方的权利和局限,实现双赢[6]。

第四,建设与运营管理因素。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计划、实施、运营、维护、评估和淘汰阶段,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需要做好需求管理、沟通管理、开发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实现IT 建设运营一体化,以满足公司战略以及业务变化和发展的要求[7]。

第五,企业中台因素。一是人才层面,中台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为前台输送、培养数字化人才,更好地服务用户,同时通过前台数字人才,助力用户端数字化人才培养,前台演变为用户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平台,助力用户端数字化转型[8]。二是系统/平台层面,一方面,中台从战略、业务发展视角,统筹开发系统/平台,另一方面,前台收集、汇总、分析用户端需求,由中台统一负责开发,为前台提供系统/平台,以便前台更好为用户赋能,系统/平台建设区分为稳态、敏态开发两类,不同类型,开发模式不同,参与角色不同。敏态项目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团队、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团队成员等角色,稳态项目主要包括架构师、需求、开发、测试、运维等角色。三是技术层面,中台注重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沉淀,为前台提供技术输出,解决前台的技术难点、瓶颈,促使前台更快、更好响应用户需求。四是数据层面,通过中台加强数据模型构建、数据服务开发,能够为前台数据服务提供基础、支撑作用,促使前台更好服务、引领业务发展。

6 结语

公司的IT 战略影响和支撑着公司的发展战略,它是一个公司提高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公司的IT 战略影响着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核心竞争力。总之,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要将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最佳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IT 在公司中的价值,抓住IT 带来的机遇和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前台编码电网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生活中的编码
穿越电网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