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本质及应用

2022-04-22 22:39张巍仇发华王海斌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

张巍 仇发华 王海斌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22)01?0077?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1.013

自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实力上升的恶意揣测和舆论渲染,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挑战。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这些恶意揣测和舆论渲染对中国的年轻一代产生重大影响。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发展大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形势与政策”教育担负重大责任。然而,以说理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资讯发达的舆情传播下,突出“以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辅助形式。本文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对“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的本质及其应用做一些探讨。

一、“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多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带来严峻挑战。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获得感,教育部在2018年4月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强调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2]。同时通知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并指出,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这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2]。在当前的国情和世情下,相对特殊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更加亟需实践教学来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如下。

第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完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相对于其他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学体系上具有开放性。其他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已经成型,课程教学体系也基本是封闭性的,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难度相对较大。而“形势与政策”课在增加一定课时的前提下,根据每学期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成为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势与政策”教育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优势,目前全国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共同完成的,因此,在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3]等组织环节方面有优势,这对完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显然助益良多。

第二,实践教学有助于拓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同于教学内容固定的其他4门思政课,其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每学期始,教育部根据当年重大的国内、国际形势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专题,这些专题体现出理论不强、内容灵活多变的特点。而这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更适宜开展实践教学。按照实践教学的体系化设计,将课内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疑点)为实践活动主线,将学、听、观、思、辩、讲、演、行、唱、摄、画、写、做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各类实践点“串联”起来,形成扎扎实实的“实践链”[4]。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从内涵和形式上都大大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部提倡增加课堂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当今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以解读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方针为主的“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更不能局限于专题教学的范围之内,否则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创设舒适、丰富的环境,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大脑对教学活动所展现的宏观背景(国内外大事)与微观认知(百姓情怀)进行有效解读,对实践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做出可信和可接受评价,把所接收到的新的教学信息融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价值体系之中,重新整合和建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外实践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本文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即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的情景和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高度参与。

二、“以学为中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一般是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调整为课堂内外的全方位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更主动地在课前通过视频、讲座、听播客、主动阅读、网络讨论等方式围绕教学主题和研究问题完成自主学习[6]。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目标高度一致。可见,翻转课堂是实践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本质体现,这一模式既能确保“以学为中心”,又达到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第一,“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中,曾一度提倡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论,即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主客体关系。然而,“双主体”论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难以实施和体现,这是因为大学生的主体性诉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便是希望参与和互动,渴求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参与中体现存在的“价值感”;渴求成为教学活动的互动者而不是单向接受者,在互动表达中把握主体的“获得感”[7]。“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能解决这一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課往往充满高度的互动性。这增加了不同主体之间深入了解的机会,为学生彼此之间建立相互学习的参照系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行自我调节以及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目标及管理[6]。通过学生在课外的资讯收集、知识积累到课堂上的集中讨论及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保证,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他们的兴趣也大大提升,课堂节奏明显具有活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论在“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中真正得以体现和实施。这不仅是“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贯彻,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中“双主体”论提供现实基础。

第二,“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使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不仅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更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为中心,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知识积累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展示,教师正确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不仅使学生的收集和分析信息能力获得肯定,更能保证翻转课堂的理论和政治方向,以防学生出现错误认识,对理论正确方向偏离。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时政论坛”、情景剧、考察实践、数据调研等方式,就特定时间段某一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展现,以此实现学生知行的有效结合[8]。通过学生在点评时政新闻、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时政新闻的认识是否正确,也能了解那些舆情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而通过课堂反馈的组织形式,发挥教师教学理论点评,有效地将课堂理论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这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真正使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的本质内涵。

第三,“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需要互联网的媒介作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在于教育媒介相对单一和匮乏。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授课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积累。随着互联网络的发达,资讯的产生和传播的迅捷性,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受到挑战,为学生拓展了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渠道。网络媒介的发达为“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可能性。因此,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理论和实践结合”“育德与育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四结合”,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回应“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9]。这“四结合”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目标能否实现,其成功与否更依赖于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因此,通过慕课、微课堂、QQ、微信等通讯方式,使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动态,使这一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有效地展开。

由上可见,“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通过课堂的议程设置、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汇报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培养深度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转化观念、创新迁移应用的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以增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

近几年,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到高校各个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的发展之下不断得以创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在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时,应大大提升“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本文认为“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形势与政策”课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新闻一周报”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以宣讲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对最新的时政解读是最基本的。然而,每一学期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授课内容的发布仍然有滞后性,教师提前备课也很难将最新的时政信息融入到课件中。因此,“新闻一周报”则是组织学生关注一周来发生的国内外时政新闻,在下一次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留出5-8分钟时间,由学生自主自愿分享一周发生的国内外时政新闻,并作简要评价。“新闻一周报”很好地弥补了教学专题和教师备课时所欠缺的最新资讯信息。由于教师的肯定点评和考核激励,“新闻一周报”不仅极大鼓励学生们对新闻关注的积极性,更促使从新闻资讯的“旁观者”转变成时事新闻的“评论者”。通过教师的点评,对有错误认识的学生及时匡正,培养和提升了学生们用理论分析现实的学习能力。

(二)模拟课堂

与教育界的“模拟课堂教学”的概念不同,模拟课堂是由学生仿照国内外时政事件的动态发展,在课堂中模拟这些时政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譬如记者招待会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中美贸易谈判模拟。模拟课堂的开展、组织比“新闻一周报”难度大,但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比较明显。譬如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是“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以课堂教学展示中美贸易摩擦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很难理解这一事件的本质和我国相关应对政策的变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美贸易谈判”的课堂模拟,让学生课下查找信息,分别扮演中、美两方的贸易谈判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模拟,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动因、实质、发展动态,还能掌握一些谈判的外交技巧。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的信息搜集、辩论及综合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经过教学实践,课堂模拟是“以学为中心”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尝试,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时政热点讨论

时政热点讨论的组织形式比较常见,无论是常规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形势与政策”课,时政热点讨论都是常被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讨论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集中一次课进行,也可安插在专题教学需要的时候。譬如讲“一带一路”专题可将“一带一路”的最新发展动态安插进来,在讲“全球化”时可以把美国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和“关税”新政作为反面例证加以讨论。通过发动学生们讨论,在学生们交流过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专题内容。稍有不同的是,如果集中安排讨论,教师需要提前布置讨论的专题,由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在课堂统一展示,有些讨论专题如果能够形成辩论,效果则更好。如果是教师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时政热点问题讨论,则不需要学生课下搜集信息,能更多地反映出学生平时的时政敏感度和综合能力的表达。

(四)创新项目设计

如果说前三种翻转课堂的模式更多地反映出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的话,创新项目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则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表达。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每年各个层级的教育部门也都有针对大学生的创新项目,譬如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将专题课堂教学与本校、本学院的创新项目设计对接。譬如讲“乡村振兴”专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形成一支社会实践队伍,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主题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西部精准扶贫计划等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以作为辅导教师给予理论指导,并帮助学生争取学校及教育部门的资金支持。通过创新项目设计这种翻转课堂方式,学生不仅能深入到社会实践中理解专题理论知识,更能产生參与创新大赛、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后续效应。

随着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学术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止于上述四种,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获得感为目的。

四、结束语

中国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大局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为完成教育使命,提升教学效果,“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思政课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