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写意高人笔 诗是登坛大将才

2022-04-22 01:25刘泽彤
现代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船山书法

刘泽彤

张船山为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贡献。有曰为乾嘉讲坛泰斗者,有言性灵开宗者,或说书法怪人、天下神判者,不胜枚举。笔者以为,张船山乃历史上唯一集诗书画判于一体的旷世奇才和文坛巨匠。一则他的整个创作无论诗歌、书法还是绘画,皆以性灵、天地道法和雅俗共赏为始终,随性而生,天神合一,蜿蜒曲折,景中有景,浑然天成,开宗立派。二则他的诗书画判成就早在乾嘉时期就早已有定论。即为乾嘉诗坛泰斗、清中叶诗冠;其书法打破清早中期以楷书称霸局面;其绘画通古达今,曾得乾隆皇帝选诏养心殿;其判案被御封为“大清神断”,与包拯、狄仁杰被民间誉为中国“三大神判”。三则他的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无论从诗书画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是从判牍的司法审判实践,皆构成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据的集诗书画判之大成者。

一、一代诗宗之张船山

究其诗,张船山与袁枚、赵翼并为中国性灵派诗歌三大领军人物,亦是自元明清以来遗著诗歌最多的一代诗宗。《船山诗草》20卷、《船山诗草补遗》6卷、《张问陶诗选注》《船山詩草全注》等历经清嘉庆、道光、民国和现当代,共收录张船山诗歌近3500余首。清诗选本中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清诗汇》录选船山诗37首之多。《律诗三百首》(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录选船山律诗3首,高于袁枚(2首)、赵翼(2首)、龚自珍(2首)。笔者以为船山诗兼具天地、神灵、自然、婉转和未来之神形万象,在以往诗歌韵律、抒情之外又辟一景,增加了诸多叙情叙景、景中之景和神祀愿景,更显其诗的开创别具性和广袤融合性。究其特点主要有四:一是具有天地合一之性灵性。突显了性灵派诗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万物造化为性灵,以心性感应为情愫的显著特征。二是具有道法自然之婉转性。船山诗颇具婉转悠扬和柳岸花开又一村之韵味,带有极强的叙事抒情和景中又境,在传统诗歌之外又辟新诗境。三是具有别开洞天的宗教神祀性。在创作中蕴含诸多宗教神祀题材和要素,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现实的孤望、心绪的起伏,融含于四大皆空、道法自然和人性心性中,使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物象、心境、感怀与宗教神祀相互交融之状态。四是具有不计平仄的过度性。不过多讲求诗歌本身的韵律、平仄,而重在诗境和心性的营造和表达,使其具有了中国传统诗向现代诗过度转化的特性。船山诗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四海骚人,靡不倾仰”,在国外也影响巨大。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十八日,韩国文学家朴齐家在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寓所见到船山诗一卷,爱不释手,并投诗船山云:“曾闻世有文昌在,更道人间草圣传。珍重鸡林高纸价,新诗愿购若干篇”,并将张船山类比为文昌。其代表诗作《嘉定舟中》《泸州》《瞿塘峡》《巫峡同亥白兄作》《下新滩》《题李墨庄前辈归槎图》《梅花八咏》等,至今仍脍炙人口,声名远播。

(一)从张船山《舟中即事》《题水神庙画壁》《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点染露红楼》书法四条屏中看其诗中的性灵、自然、婉约和情景并致(图1)

此四条屏为张船山所书。其中“高宝舟中”“题水神庙画壁”“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遥邨点染露红楼”分别为张船山《船山诗草》中《舟中即事》《题水神庙画壁》《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点染露红楼》之原作,甚为难得,为其七律诗中纪游、题画、记事、写景篇目的代表作之一。此与张船山《嘉定舟中》《泸州》《瞿塘峡》《巫峡同亥白兄作》《下新滩》《题李墨庄前辈归楼图》《乡愁五首》等篇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但见字里行间生气涌出、清新自然、空灵飘逸,将自然景色的俊秀空宕与扬帆尘琐中的炊烟美味,现实社会的浮尘浅薄与神祈万物的虚幻善知,内心涌泉的奔腾不息与天地之气的道法自然,浑然为一体,洒脱于心际,给人以博天地浩荡之气,超乎于世间空灵之感,加之超乎寻常的心力、眼力,耀然于笔端,于以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再则,其笔法神完气足,松动典雅,洒脱俊逸,别有天趣。书写中舒朗秀逸,风姿潇酒,线条飘逸而挺秀,如行云流水。整篇连绵起伏,浑然天成,重意韵,错落间一派天机,字醇书雅,诗文书法相得益彰。读来古意悠然,笔意苍俊,雅韵四溢。是“太白少陵复出”、“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是当时“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书画家”,“乾嘉诗坛泰斗、清中叶诗冠、三百年来第一人”。也是四川自苏轼后,集诗、书法、绘画、判牍于一体之元明清“第一大才子诗人”。

(二)从张船山《南台寺与彭秀才饮酒》七律、五言、三言扇面中看其诗中的宗教神祀、莲前月下和人间烟火(图2)

此为张船山于1792年(28岁),时值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前,在成都与友人相聚所作诗文。此诗文七绝、五言、三言相间,行、楷、草书交替,才情并茂,文采斐然。可见诗人才高八斗,诗情华发,流连溢光,为其早期代表之作。诗文六首,细粗笔相间各三首,是为《从南台寺与友饮酒》《蕉扇闻莲》《自题梦月图》《太白山》《即事梦境》《晴雨福吁》。其中“人间相遇殊可怜,消遣惟凭一杯酒”“一窗明月深于水,梦醒微闻子午莲”“乌道欺三峡,神工怯五丁”“眼前栩栩游仙梦,为蝶为周未可知”“福简简,吁可愧”等尤为脍炙人口,意味深远。首先,从“莫管舍卫城,梵贝声离欢”“一堂瘦佛都神王,墙头风竹十万枝”“此义何须问比邱”诗句中可窥究一二。一则其早年已熟读佛经道法,并融合于诗歌创作中;二则与寺庙道观多有交游,并在早期创作中也有与南台寺饮酒相类似的以神祀引领开篇之诗文。其次,可从“碧纱如雾影婵娟,一窗明月深于水,梦醒微闻子午莲”“雪连秦汉白,山界雍梁青”“峨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心方清快偏无酒,境亦寻常忽有诗”一探诗人情怀。诗句直接抒发诗人移情于物、碧纱婵娟、窗前明月子午莲的诗情画意,雪连秦汉、峨眉横绝的壮志豪情和心方清快偏无酒的人间烟火。使其早期作品呈现出宗教神祀、自然景象、诗情画意、人间烟火的阴阳融合和触景融生。展示了张船山早期诗歌创作中如烟如梦如境如画的诗情文才和纯朴的浪漫情怀,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其对人对情对物对境对意的超迈情感和无边之爱。

二、一代书风之张船山

张船山书法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所不能。一是打破了清早中期楷书称霸的局面。与当时以楷体为主流的书风不同,张船山书法作品以行草书居多;“唯有世人皆爱金石体,独我偏向行草行之势”,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船山书法在章法布局方面善于寓险,作品时常表现为动静结合、随心变化、浓淡兼施、相得益彰,时而险相环生,异峰突起;时而风平浪静,心如止水;在结体取势方面,通常表现为外密中疏,道法自然,宽博大雅中如若判官审案端正威仪、举重若轻。二是“写字亦如作诗”,将书法与诗完美结合,诗至书融。船山书法曾以《兰亭集序》及王羲之尺牍为“师”,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董其昌为宗,也曾以王文治、刘墉、梁同书等同时代书家为友,尤其认真研习过徐渭的书法作品,并为己所用。书法作品皆为自己创作和撰写诗文,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诗情并茂贯穿书法创作始终,辅以判案之眼和机趣灵动之法,使笔墨间蕴含情感、自带意蕴、气象万千。三是历来被奉为开启一代书风之大家。最具权威的《中国法书全集》和《中国书法全集》分别录选其3幅和4幅作品为范,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开拓出新的一代书法大家不可或缺的地位。杨守敬说其书法“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绝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无不合于古”。中国古书画鉴定专家秦化江评价其书法:“绝不依傍古人,绝不在古人面前亦步亦趋,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出其新意,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所以,他的书法很难准确地说出是哪家哪派的风格”。

(一)从张船山草书中看其书法的爽朗飘逸(图3)

大家知道,船山书法作品大多以行书、楷书、行楷、行草为主。此幅《红树迎新雨》6.5平尺行草书诗作,在其所有书法作品中是极为鲜见的,上款人兰墅年兄为张船山同年科考举人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续撰者)。此草书作品尽显一代性灵派诗宗的淡泊冲雅,轩昂从容,诗与书法高度契合,无一字不精妙,无一字不合法度。通篇以诗的性情、自然、人文、雅俗相间相融为主线,书法情感充沛、气势畅达,诗、书、意尽融其间,表现出性灵派书法的最高成就。结体以縱横相间为主,在整齐精严中参差变化,中侧锋互用,藏露兼施,轻重递变,似有韵律贯之,渊源流长,抑扬顿挫;通篇用笔精到,势冠力到,笔笔不苟,意态完足;破以洒落疏放的错姿,意态多变,相生相应。从起笔“红树迎新雨”至“须得草堂赀”,笔势稍显从容沉稳,画面依次展开,渐行入景。从“贫极行藏舛,心枯笔墨传”始,笔、势、力尽行展现,流利的线条,层出变化的点画,加之矫健的力道,如渴鹿奔泉,尽显豪迈之气。从“武连听雨处,何事对床眠”始,连笔不断,运笔愈加狂羁肆意,变化万千,让人看到“秋俸新支得,官钱足酒钱”的豪情洒脱和“随心所欲道始然”的超迈境界,给人以视觉上强烈冲击和快感。先生之草兼融宋四家之笔韵和自然天道之拙朴,回环震撼,使转遒丽,集形、意、气为一体,仿佛看到从优渥学养中透露出的诗书意气。反映出先生在高山流水和清风明月间的高旷胸襟和含茹清逸的艺术气质。难怪诸如伊秉绶、梁同书、杨守敬、徐世昌等历代书法名家对其推崇备至,称其为天道造化和浑然天成之大家也。

(二)从张船山行书中看其书法的敦厚质朴(图4)

好一个“托意在经济,忘形向友朋”,行书意中见经济,忘情所以对友朋。此为张船山行书较典型风格之一,联文与书法交相辉映,整幅书作峻整清遒,朴茂浑融,温润古健,表现出诗人心怀经营济世之才,苦无盖世之功,仅能与挚友们在一起聚会时方能举杯邀月,肆意狂纵,忘乎所以。书写时毫不经意位置,不受羁绊,笔墨随文中情趣起伏跌宕,涂抹挥洒,潇洒俊逸。气韵意与笔墨法高度契合,融而为一,在厚重中见高孤,书气中见豪迈。廖廖数笔中圆笔中锋,结字宽舒,在严毅精纯中参差变化,和谐而又灵活,情感充沛,通篇呈现出一种意境美。书中不仅有汉隶北碑之味,更有米蔡高悬之妙,体现了一代诗宗的超迈情怀,是其行书中不可多得的以笨拙入笔之精品。

(三)从张船山隶书中究其书法笔意(图5)

此隶书对联宽博古拙,峻整清遒,气骨森张。颇有汉隶北碑之味,其结字中宫紧结,笔势向四方展开,用笔果敢爽利,劲健疏放,结字宽舒,温润雅健,朴茂浑融,使长短、大小、倚正、曲直、断续、轻重、虚实等艺术表现手法得以充分运用,厚朴中见俊秀,流动中显沉稳。从中可窥见,船山先生其碑结字用笔精到,内敛外拓,万毫齐力,笔力雄强,细节处无不了然于胸,其所作超类拔俗,迥出时流,学养、学识于书法之中可见一般。

此隶书于先生书法之中极为少见,六言联又更为稀之,隶与诗文相配,笔墨力与诗意情相得益彰,惟妙惟肖,非一般人所能书,书卷清澈之气扑面而来,使人顿感恍然游市、返朴归真一般。

三、一代神判之张船山

究其判案,乃与包拯、狄仁杰被民间誉为中国“三大神判”,被乾隆皇帝赐扁御封为“大清神断”。最具权威的《古代判词选》《张船山判牍》(《清朝十大名吏判牍》)分别录其4篇和40篇,为不同时期司法审判所标榜和推崇。《古代判词选》是研究我国古代判词最具代表性著述之一,共录选历代内容、文辞最优者30篇。其中张船山《拒奸杀人之妙判》《兄弟互殴之妙判》《贪赃枉法之妙判》《顶凶卖命之妙判》4篇位列其中,亦是古代判词中用词精简、依据充分、逻辑缜密、法理相融、便于执行的典范和传世经典之作。而《张船山判牍》更是民国时期编撰的重要审判史料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也是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重要参照之一。由此可见,张船山判案时的眼力、心力以及所付诸的司法实践早在史上就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

这里需指出的是,将张船山判案与其诗书画相题并论,并非毫不相关或互不搭调。而是张船山将其特有的判案时眼力、心力施展于诗书画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与历代文人、艺术家完全不同的气息、风貌与格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作品能够在潺潺细流、轻重缓急中审大势、把关隘、通天眼、达细节。因此,张船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集诗书画判为一体,并有史书、史料为鉴的天下奇才;也是四川自苏东坡后集多方面成就之大成的全国性名家。从中可以看出,对船山诗、书法、判牍已有很权威定义或论证。

四、一代圣手之张船山

究其绘画,张船山对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均有深入研究,功力深厚,无所不能,是个全能型集写意、水墨、工笔于一身的画家,在整体、造型、气韵、细腻、灵动等方面已为当时独树一帜,尤其在构图气韵方面与世俗有所不同,往往异峰凸显,独出新意,别开生面,通古达今,曾得乾隆皇帝选诏养心殿,不愧为一代绘画圣手。一是以性灵派诗歌构筑画面。画作大多奇绝深远,跨越时空,清爽高致,空郁婉转,生情并茂,借景抒情,转折处无痕相连,行云流水,意境深远;无不透射出性灵派天物造化之真性情、真灵感。二是集宋元明众家之所长。竭宋画董源、荆浩、郭熙、黄公望之源,集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等所长,工笔水墨相间,技意相融,气度超然;花鸟人物画多近青藤,画面冷暖虚实相衬,道法自然,书法性用笔突出,线条粗细变化无常,墨韵畅达,无不透射出亘古至今少有的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大判官于一身的艺术鸿儒的超迈气度和从中反映出的人生哲理思想。三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书与画相融是其绘画创作的集中体现。其绘画作品中尤以题有创作性诗句,构图奇绝、画法清新高致,书法险劲独辟者为重,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简言之,船山先生绘画水平称绝于世,并以其独有的判牍之心纵横于方寸之间,在立意、构图、技法、寓意、抒情、诗作方面表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风貌、气质和意韵。乾嘉时期,还以猿猴画名噪一时。张大千、溥心畬等所绘猿猴图题材,无论在构图、造型、点境,还是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等方面,无不受其影响。可以想见,一代文豪张船山以诗书画才情及其独具慧辩的判牍眼力、心力全然聚之于绘画之上、方寸之间时,足为其人生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以此抒发的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孤高清远之心境,是其他所谓诗书画作品所无法迄及的。他是当之无愧的迄今唯一的真正集诗书画判于一体的绘画大师。其代表作品《芍药》 (故宫博物院藏品)、《红林洞天图》(曾为云贵总督宋延春珍藏)、《封侯图》(曾为何绍基、何维朴家族珍藏)等流传于世。

(一)从《红林洞天图》中究其畫(图6)

秋山红林图是张船山山水画代表作之一,不同于一般之作。此画作画中有景,景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诗意,诗境中有秋色烟云和红霞满壁。从技法看,集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的技艺精华,挥笔自如,线条流畅,工笔精湛,韵味宏厚,技意相融,气度超然。从构图看,画面清爽高远,工笔水墨相间;图文并茂,生机勃然;转折处无痕相连,行云流水;透射出天物造化自然之博大精深。从意境和气韵看,将诗书画有机合一,道法自然,前有山水亭台红叶之境,中有人文书法之度,远有诗意情怀之旷,意境深远,气韵畅达,无处不展现出于景、于人、于物中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相融的眼力和心力,使整个画面更加笔酣墨饱、雅韵四溢、超新脱俗。此作品辗转反复于世,曾被云贵总督宋延春收藏。

(二)从《寒江垂钓图》赏其画(图7)

此画系张船山效南田草衣恽寿平笔韵之作。一是意境深远,画中有话。虽仿南田之笔,均为寒江垂钓,但全不同于南田之意,更有归隐老别之味。二是布局宏大,画面寒遂。近中远景梯次表达,寒江、垂钓、故人、飞雁等扑面而来,似在诉说世事炎凉、壮志未了,并学姜太公钓鱼、迟暮归隐老来别之意。三是技法畅达,别开生面。技法上集明四家所长,兼南田之韵,将故事情节悉数表现于笔墨之尖,浓淡相间,孤高望远,力求简洁、明快、畅达,体现出意境深远和又似有诸多不舍之意。四是此画传递有序。先后被江南盐商黄至筠之子黄锡禧、晚清收藏大家龚心钊、松山房主人所收藏。五是大部分印鉴均有著录或记载。引首印“老船”、钤印“张问陶”分别见诸《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971、972页。其中收藏印“甘泉黄锡禧子鸿氏平生珍赏书画印”为吴让之篆刻(此印鉴有明确记载),收藏印“龚心钊真赏印”亦多次出现于中国嘉德、保利重要拍品中。

(三)从《封侯图》析其画(图8)

张船山类似蜂猴图画作早在清中期已经名冠天下,犹以猿猴题材名声大噪。民间曾有语:家有张船山(绘画),胜似小神仙。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即为类似画作,先生当时已以全国超一流大家诗文和书法怔之,是唯一的真正诗书画判合一者,所以各地名流望族求画者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不少盗画现象。

此画作一是为其猿猴题材代表风格,蜂与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辅以细微语言、肢体动作将蜂猴相连,寓意人世畅达,步步高升,并赋美满祥和之诗意,使整幅蓬荜生辉,似有猴仙下凡一般。二是技法娴熟,构图宽疏适当,空灵飘逸,近中远境层次分明,相互辉映,细微处蜂声自上而下,猴儿传达神祉,眉目间充满着喜悦和欢愉。三是类似画作曾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张大千、溥心畬等名家猿猴图无不效其以样,无论在构图、造型,还是肢体动作、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带有很深的烙印。四是此幅为何绍基、何维朴家族旧藏,右下角托裱处有其收藏印鉴,足见其对此画的珍视和爱护程度。

自清中期以来,张船山粉丝众多,除袁枚、石韫玉、洪亮吉、伊秉绶、何绍基、袁桐、何维朴、张维屏、朱文治、姚元之、赵尔巽、易顺鼎、杨守敬等外,近代还有徐世昌、梁启超、杨庶堪、钱钟书、柳亚子、南怀瑾、林语堂、赵熙、谢无量、林思进、张大千、溥心畬等,不胜枚举。袁枚暮年因洪亮吉的推荐,才与船山神交,并云:“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诗犹未见耳”,并视船山为生平“第一”知己,在《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中夸其“西川张船山,盘盘大才子”。洪亮吉在《题张同年问陶诗卷》中“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说船山可以和李白、苏轼并美,乾嘉诗坛所有诗人无人能及;晚清诗人易顺鼎有神童之目,诗名不可一时,“自谓为张船山后身”。柳亚子诗云:“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讲述了张船山在山东任主考的故事,在《海上花列传》中写下不少人照张船山诗意做诗。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家刘扬忠云:“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

今幸读船山先生诗书画判作品,使人肃然起敬,止仰于浩然长河之时,忽想起古人所云:“诗书之传不传有幸与不幸,盖幸与不幸惟关乎后人之贤不肖耳”……

图1 张船山 书法四条屏 纸本 126cm×35cm×4(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

1.小宴团梨慰酒狂,调羹先付女儿尝。船窗一箸青精饭,是是鱼香是笋香。不知浮世有风尘,雨笠烟蓑稳称身。一椀芦芽一壶酒,在回修作钓鱼人。

2.雷斧横飞电影圆,人人头面现诸天。若抛有相参无相,转觉虚空竟渺然。浮生都在有无中,四相全无变相同。亏得拈花留妙手,替人宛转画虚空。题水神庙画壁。

3.推车结履不踌躇,进退人间早自如。天矫神龙见头尾,那须黄石授天书。邺候匡济武侯忠,未必天人际遇穷。可惜后来名将相,神仙不作作英雄。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

4.山塘清旷且浮家,小艇摇摇水一涯。莫管霜风吹帽冷,江南红叶好于花。丹青影里放扁舟,山水都从枕上游。岸草溪流绿无缝,遥邨点染露红楼。

款识:高宝舟中,船山张问陶书于虎邱。船山居士。船山。船山居士。

钤印:船山(3次)、张问陶印(3次)、船山(2次)

图2 张船山 书法作品 纸本 扇面(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南台寺与彭秀才饮酒 南台寺神皆木偶,君我百年谁不朽,人间相遇殊可怜,消遣惟凭一杯酒。且作河朔饮,莫管舍卫城,梵贝声离欢,呼声惊禽绕地争,飞鸣台,高百尺,浮云让酒人更出。台之上,醉后狂歌欲问天,一堂瘦佛都神王,墙头风竹十万枝,四围天阔斜阳迟,中年渐近急行乐。君不见,日影移时成古时。 壬子夏成都正。蕉扇匡林称小眠,碧纱如雾影婵娟,一窗明月深于水,梦醒微闻子午莲。夏夜闺中作。月轮西逝影东流,此义何须问比邱,但葆生初心一寸,省他多少恶参头。自题梦月图。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雪连秦汉白,山界雍梁青,乌道欺三峡,神工怯五丁,峨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太白山。一院晴光睡起迟,乱书堆里坐移时,心方清快偏无酒,境亦寻常忽有诗,薄宦久纡经世策,故人谁寄草堂赀,眼前栩栩游仙梦,为蝶为周未可知。即事。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三言自赞。西墉二兄先生教导之。

款识:船山张问陶

钤印:妙悟、张问陶、二弟

注:西墉先生为清代举人、诗人费锡章

图3 张船山《红树迎新雨》纸本 164.5cm×43.5cm(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红树迎新雨,青山扫旧诗。归逢严仆射,须得草堂赀。贫极行藏舛,心枯笔墨传。武连听雨处,何事对床眠。秋俸新支得,官钱足酒钱。胜游如短梦,痛欲是奇缘。录旧作于京师客次,奉兰墅年兄大人正。

款识:船山张问陶

钤印:张问陶、船山

图4 张船山 对联 纸本 132.5cm×31cm×2(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托意在经济,忘形向友朋。

款识:船山张问陶

钤印:张问陶、龙幡鱼跃

图5 张船山 对联 纸本 123cm×26cm×2(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抱篇章而景慕,乐琴书以销忧。

款识:船山

钤印:张问陶、船山

图6 张船山《红林洞天图》纸本 131cm×43cm(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独看亭树暮,红叶落秋林。扶杖游山径,时闻泉响声。

款识:嘉庆甲子冬十月望后二日,船山居士张问陶。

钤印:问陶(白)

收藏印:宋延春章字引恬号小墅行三(白)

递藏:曾为云贵总督宋延春收藏

图7 张船山《寒江垂钓图》纸本 161cm×41cm(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春阳忽归违,红芳坐未敬,山深云不凋,流水鸣呜咽。水榭隐空青,幽人息环辙,望来不可亲,恍然去老别。曾见南田草衣有比意,偶拟其大意,然秀逸终不及万一尔。

款识:船山张问陶

钤印:老船(引首)、张问陶(分别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971、972页)

收藏印:甘泉黄锡禧子鸿氏平生珍赏书画印(吴让之篆刻)、松山房主人藏、龚心钊真赏印(中国嘉德、保利拍卖中有载)

递藏:曾为江苏盐商黄锡禧、收藏大家龚心钊收藏

图8 张船山《封侯图》纸本 扇面(现藏于中国法律文化博物馆)

释文:袅袅啼虚壁,萧萧掛冷枝。难艰人不见,隐尔如不知。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款识:辛酉秋日画为翼之年兄教正,张问陶。

钤印:张问陶

递藏:曾为何绍基、何維朴家族收藏(右下角托裱处有其收藏印鉴)

猜你喜欢
船山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民国时期《船山学报》办刊宗旨发覆
重修清代大诗人张船山墓记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和谐文化与船山学研讨会暨2008年船山学社理事会综述
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