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弦歌不辍

2022-04-22 05:08余庆
现代艺术 2022年4期

余庆

王锐新作《自流井保路风云》书写辛亥革命之精神底色,再现了乱世无常风雨飘摇中的一群小人物,生而为人,不怒便罢,一怒便有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

今与作家王锐登顶龙凤山,沐晨光之熹微,触目感怀那些失散的记忆,早已嵌入华年。

我和他抵山石而行,远眺千古纠缠的自流井,踌躇步于“唤鱼池”边唤鱼游,王爷庙始终如初。一朵云、一颗草迎风拂起一片涟漪,映衬着法藏寺清凉的世界。若是修佛之人,必然在水面粼粼的波光中,参悟“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此情绵绵,揉着被阳光刺花的双眼;寥寥数句,回眸处突增了几许柔情。在树苍而秀的蜿蜒山脊,沏一盏茶坐于竹椅,俯瞰殿阁巍峨的西秦会馆,闲聊坊间轶事。

然!江湖久远,红尘深重。茶凉了,心猛然一颤,天空中漂浮着春泥的尘灰,皆是解放路一锤定音“棚改”的遗物。只有少数年久失修,濒于毁圮的民国建筑保留下来……对于期间二三事,不是三缄其口,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大谈“复兴”老城。正如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说过:“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

我收听着FM90.8《自流井保路风云》,拉近与王锐的距离,只因时常插播广告,余音缭绕停在半路,才有今日之晤面。看来“文人自省于市井”,这句话放到现在也可成立;路修远兮心自问,此言心凝形释倒是不错的。

回首往事,历久弥新。那时,我行描红画猫之事,他已是笔翰如流的青年作家。因语言风格,学养、个性不同,吾辈又何尝不甘拜下风?

嗟吁!抛家舍业赴蓉城,一扫愁云心豁然。

他,故为之文以志,开自己之生面,超然、大义于鲁莽。恰是勤于笔耕,由广入微、微中见大地撰写《世界名作家之死》《岩石中的声音》《灵感毒药》《波光洞穿》《大学女生》等作品。跨越三十余年,去寻找精神慰藉,浮现出五味杂陈的人生百态,乃记之而去。

方今,中年如湖,老年如海,却躲藏在严寒酷暑间,从此相忘于天涯。王锐顺势回归之作《荣县首义》《盐商世家》,坦荡谨慎的强大,羁绊奇遇的造化,用传略的方式呈现“百年自贡”真挚动人的缘由,故咏歌之。对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的热土,文字放射出人性温暖的光芒。余味良久,岂冥冥中自有天意,仿佛教主李宗吾躺于溪流,百弊放言,妄谈疯话……虽斯人已矣,走不尽的是非曲折,漠然相对的尴尬,谁解个中滋味?

万物一场戏,世间本是空。亦对话先贤,踏浪于釜溪河洗清脚下泥尘;退而思其言,带着已入世事的态度回到故里。轻轻一声喟叹,知难不退,用毕生心血凝结成历史的碎片。有谁能理会在故纸堆里还原《牡丹亭》中杜丽娘一句“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的惊艳。

已然逝去,任由一身潇洒沉稳、不惹尘埃,悄无声息地完成自我蜕变,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折射出令人振奋的主题,也不曾生出违逆的念头、仰止无声的过去。相反,新作《自流井保路风云》书写辛亥革命之精神底色,再现了乱世无常风雨飘摇中的一群小人物,生而为人,不怒便罢,一怒便有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

或许,王锐作为三台寺王家大院后人,杂糅个人恩怨和家国情仇,顺叙赵烟杆为那碎银几两,不择手段地撮合江源船行林老板纳妾,插叙一个相互吞噬者,为人间苦难拉开序幕。真可谓:灯影里桨声摇曳,夜惊雷破碎虚空,越百年筚路蓝缕,自流井弦歌不辍。是思辨的硬度,还是反刍性沉思?

他深知历史逼真的“痒点”,借水还魂需一勺, 大梦初醒莫挂怀。于此间,彻夜无眠书有味,放顾双眼一把扇。潜心刻画喑哑叱咤的盐商巨富、井场师爷、衙门官员、武馆掌门、袍哥、码头管事,以及个性鲜明的传教牧师、江湖女侠等人物。既有史料性、故事性、通俗性的人生况味,又有笔尖滑过光阴的沧桑和脆弱。在命运的伤口撒把盐,颇有几分迂痴、几分自傲。如其所言,“同情归同情,叹息归叹息,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个不字。”

那些熟悉的街头巷口贯穿始终,承载着千年盐都的影踪。着墨巧妙地描述太平街、垒柴口、张家沱、大湾井、桐梓坳、海潮寺等历史遗迹,从而描绘出一幅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 “自流井清明上河图”。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他将文学置于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中,讲述一个早期旧民主主义启蒙情愫对社会变革的反省。悲歌吐清一灰烬,热焰欲烧必有应。携民众“皆呼号而起”的自流井保路风潮,已成方兴未艾之势。纵然,塑造了“暴民”刘老幺冲击天主教堂未遂案,“砍爷”曾树龙舍身相救福音堂葛牧师,也怕袍哥侯四海协助官府缉拿暴民因利乘便。思过半矣,无非就是那些星火燎原的前尘记忆。

清瘦矍铄、一身傲骨的王锐,用一滴“盐水”来深刻剖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陈腐制度,表现出“有谁主沉浮,为中华谋出路”的责任担当。揭露了安定营官兵为非作歹祸害乡民,欲与李门武馆、地方袍哥势力蜗角逐利。然而,革命党人熊克武在树人学堂避祸,王作甘、赵安明、李松海、蔡三等众生百态显忠魂的豪情,以及龙鸣剑、曹笃、喻培伦、王天杰、吴坚仲等辛亥志士,抛洒一腔热血,为保路风潮深情无悔地守护那一盏火种。终是懂得,掀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莫过于国人民智渐开之故,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对未来的抉择。

幸哉!读史索骥知兴衰,世事山河会变迁。小说的基本结构、特定情节与叙事单元紧紧相扣,既有家国动荡的大格局,又有爱恨情仇的小纠葛。非常均匀而稳步地营造出戏剧张力,是一种螺旋式环环相扣的递升,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大气与从容。不仅如此,那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从不同角度、层面发掘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有志青年。“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

纵有疾风起,热血挡枪弹;散淡过浮生,纷繁写悲凉。长篇小说《自流井保路风云》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處。虽然该书充满着本味方言噱头,难免残留丝丝绕绕的俗世对话,但那些熟悉又不尽然的风烟往事都鲜活起来,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使之达到一种“大俗大雅”的境界。

悠闲时光茶一壶,凡尘俗世一本书。于我而言,久逢知己,趁微风不燥,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论相聚意义,此情此景寓于心。

余   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东软学院客座教授,现供职于四川广播电视台。2004年雕塑《斗转星移》获“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2004年油画《尘埃落定》获“韩国龙山国际美术节”国际美术奖,2006年获“巴蜀文艺奖”荣誉奖,2021年《外婆,阳光与您同在》入选“中国文学佳作选”(散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