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漫谈

2022-04-22 01:43祝金燕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祝金燕

关键词:国画欣赏;旅游打卡;笔墨游戏

国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是中学美术学习领域中学生需要了解和认识的内容,也是青少年需要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初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纠正教学中的现状问题,以在教学中开展兴趣激发、笔墨游戏,学科结合等教学策略,让国画文化得到传承,学生得到美育的发展。

一、初中国画欣赏课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在“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美术绘画中的素描、水粉、动漫等艺术形式大大挑战学生的感官,传统的中国画慢慢淡出了学生的视野。“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普及” 。伟大的艺术家丰子恺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一书中指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不无道理。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形体的塑造与光影的铺程,中国画由于特殊的材料及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笔墨情趣和韵味,追求“以形写神”的特征,学习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化修养。初中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文化底蕴不太深厚,国画欣赏课中对传统中国画容易产生隔膜,很难产生认同感。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国画欣赏课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古代,中国画又称“丹青”,主要指在绢帛、宣纸、册页上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了区别西方油画而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所使用的材料为笔、墨、纸、砚,并依照一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法则进行绘画创作。中国画题材丰富,表现技法多样。从材料运用和表现方法来分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白描等;按题材分有山水、花鸟、人物、翎毛、禽兽等。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思想内涵和创作形式上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融汇了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哲学观念等,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道德等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中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

国画欣赏课意为赏析国画,通过对国画作品的欣赏评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画面构图、笔法、墨法,感受畫面意境,从而感受作品艺术魅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观“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土壤”,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强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倡导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合理开设国画欣赏课,顺应孩子发展需求,领略中国画的意蕴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二)陶冶审美情操

审美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会、评判、鉴赏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形式美的原则,对称、均衡、疏密,黑、白、灰等形式美感,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国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与诗歌联姻,又与书法结盟,从内容到形式处处都充满了精神性的文化内涵,这种精神性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画卓然独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光荣和骄傲”。中国画中人物形象的清高雅逸,山水画的平淡天真或雄浑壮美,花鸟画的清幽恬淡,都深深地感动观者,引起欣赏者感情的共鸣。中国画既重视境界多于形似,也特别讲究笔墨的运用,在画家的笔下,物象已成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途径,许多花鸟画家更是把家国观念,道德品评,祈求幸福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寄托于画中,有些画家甚至将花鸟画内容个性化,借以表达喜怒哀乐。“画品即人品”,在国画作品欣赏过程中,通过对画家生平的了解,作品风格的学习,既可以学习画家高尚的人格精神,关心民众的美好情怀,同时也可以学习画家精湛的绘画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对美好品格和绘画艺术的追求。

四、初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旅游打卡,激发欣赏兴趣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藏在内心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欣赏课的核心在于学生能够基于知识理解和情感体会作教学上的主动参与,所以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兴趣激发,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画面场景,让学生快乐学习。中国画由于诗书画印的结合及儒道释哲学观的影响,其内涵深刻,意境悠远,教师在讲解时容易出现理论化、专业化现象,内容深刻难懂。另外中学生国画基础薄弱,技法不够娴熟,对书画诗词了解不够透彻,国画欣赏课中缺乏自主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游览名山大川,观赏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土人情。到旅游打卡地,欣赏自然风景,观察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山石的造型结构,体验真山真水,感受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在《中国山水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意画《望天门山》,老师课前到当地博物馆搜集《望天门山》视频,带领学生到天门山风景区游玩,观察天门山山石树木的造型,亲自感受江面乘风破浪的心情。课堂中欣赏作品时,当学生看到滚滚的长江水和江帆红日,结合自己身临其境的体会,对画面雄浑壮阔的场面倍感亲切,自然对绘画作品的意境感受也心领神会了。

(二)笔墨游戏,体验欣赏乐趣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成人的模式和规范约束,那么每个儿童都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许多国画作品年代久远,颜色古旧,印刷效果不够清晰,学生很难对这种作品产生共鸣,缺乏探求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笔墨游戏的方法,模仿国画作品的局部细节,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块色彩,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作品中的点、线、面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学生在临摹创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构图、树木的造型、用笔的抑、扬、顿、挫,墨的干、湿、浓、淡有了切身体会,从而对作品产生共鸣和探求的欲望,也对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能产生崇拜心理而更加热爱艺术。

(三)拓宽视野,提高艺术素养

中国画是一种相对内敛的高度意境化和符号化的艺术形式,要想真正地欣赏它,理解它,不但需要一种赏读的态度,还需要有一定的学养(如文学书法)与艺术认知能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国画重视内在涵养,讲究绘画之外的功夫。传统的水墨画不仅在技法上借鉴和融合了书法的审美特质,而且在画面构成上也要求体现诗画一律,创造“画中有诗”“画外有意”的美妙意境。以诗入画,题款盖印,相得益彰,无论从画面构图还是思想意境方面均十分雅致美观,同时还能增强画面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欣赏者品鉴画作,可以感受到书者的学识、修养与品位,感受文人画的文化底蕴与精髓。学习中国画,除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外,还必须具有“画外功夫”,即诗词的知识。学生可以适当练习钢笔字,临摹古诗词,利用橡皮或印章石篆刻姓名等。通过系列书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具备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表现能力,以增强信心,提高欣赏水平。

(四)联系生活,感受艺术魅力

美术鉴赏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知识修养,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但在国画教学中,国画欣赏课内容主要是关注名家名作,而忽视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诞生都是生活的呈现,是艺术家思想、情感、意志的产物。国画欣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记忆等思维活动,获得审美意识,并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艺术活动的结合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中国画材料丰富,形制多样。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艺术大发展,综合材料绘画形式日渐多样化,学生可以在扇面、面具、瓷盘、文化衫等材料上面勾勒描绘,體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曾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因此国画欣赏课也要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协助合作,从中体会到美术欣赏课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毕加索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东方”,中国画经历几千年的磨炼,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底蕴精华和文化内涵。作为年青的一代,学习传统国画是责无旁贷的。美术教师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意识,真正寓教于乐。“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综合艺术水平,引领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爱民.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设置及教学指导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11):65.

[2]陈华芳.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